一种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和电芯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2169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和电芯组,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极柱与连接片连接时不易配合从而影响组装效率的问题。本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电芯组包括电芯一和电芯二,所述电芯一上具有极柱一,所述电芯二上具有极柱二,本极柱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长条状的本体段,所述本体段的两端均具有搭接部,所述极柱一和极柱二上均具有台阶槽,所述极柱一的台阶槽和极柱二的台阶槽相对或相背设置,所述连接片两端的搭接部分别嵌入极柱一和极柱二的台阶槽内并与极柱一和极柱二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尺寸精度要求较低,便于连接片与极柱配合,便于安装,组装效率更高,而且连接片的接触面积更大,阻抗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和电芯组
本技术属于电池
,涉及一种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和电芯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二次电池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尤其是在汽车领域。为了获得更大的容量,目前主要采用将电芯堆叠成组并将电芯上的极柱串联或并联以形成电池包。传统的铝壳电芯在堆叠成组时,其极柱的串联或并联一般是通过连接片焊接相连。焊接时先将连接片桥架在两个电芯的极柱上,之后焊接相连。现有的电芯极柱都是呈平台设计,因此在焊接时存在连接片定位精度低,容易滑片等问题。从而影响电芯连接片的焊接效果,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21045083.7)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包括极柱和转接片,极柱设置有凹槽,转接片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凸起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连接于凹槽。通过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连接片的定位问题,然而,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极柱以及相邻的电芯在安装时均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当累计的误差较大时会造成连接片两端的凸起无法同时嵌入相邻极柱上的凹槽,造成安装的不便,从而影响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和电芯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芯组的组装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电芯组包括电芯一和电芯二,所述电芯一上具有极柱一,所述电芯二上具有极柱二,本极柱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长条状的本体段,所述本体段的两端均具有搭接部,所述极柱一和极柱二上均具有台阶槽,所述极柱一的台阶槽和极柱二的台阶槽相对或相背设置,所述连接片两端的搭接部分别嵌入极柱一和极柱二的台阶槽内并与极柱一和极柱二焊接。本电芯组具有多个电芯,其中,相邻的电芯一和电芯二上的极柱一和极柱二通过金属材质的连接片连接。极柱一和极柱二上均开有台阶槽,由于台阶槽的顶部和一侧为敞口,使单一的台阶槽无法对连接片的搭接部形成完全的限位,便于连接片的搭接部嵌入,且当极柱一和极柱二的台阶槽相对设置时,即使两个搭接部之间的间距略小也依然能够保证搭接部嵌入台阶槽内并形成配合,当极柱一和极柱二的台阶槽相背设置时,两个搭接部之间的间距略大也能够保证搭接部嵌入台阶槽内并形成配合,从而降低了对相邻电芯以及极柱的精度要求,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尺寸偏差,便于安装,从而提升组装效率。在上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中,所述搭接部呈L形,包括搭接段一和搭接段二,所述搭接段一相对本体段竖直设置且搭接段一的两端分别与本体段和搭接段二连接,所述搭接段二与本体段同向设置并朝远离本体段的一端延伸。搭接部呈L形,使整个连接片大致呈几字形,当两个台阶槽相对设置时,连接片的搭接段一和部分的本体段均嵌入台阶槽内,且两个搭接段一分别与台阶槽内壁之间形成限位配合,使搭接段二与极柱的上表面贴靠;当两个台阶槽相背设置时,只需翻折连接片,使连接片的搭接段一和搭接段二嵌入台阶槽且两搭接段一分别与台阶槽内壁之间形成限位配合,使搭接段二与台阶槽的底壁贴靠。这样,本连接片能够同时适用于上述两种情况,适用性更广泛。使搭接段一能够与台阶槽的侧壁贴合,且搭接段二能够与台阶槽的底壁或极柱的顶面贴合,增大了连接片与台阶槽的接触面积,连接更牢固且阻抗低。在上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中,所述本体段的中部具有能够沿本体段长度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部。由于本连接片的中部设置弹性部,使本体段能够在长度方向上伸缩变形,从而使本体段两端的搭接部能够根据两台阶槽之间的间距调节位置并嵌入台阶槽内,进一步降低了对相邻电芯以及极柱的精度要求。在上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中,所述弹性部呈弧形。弹性部采用本体段弯折成弧形形成,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上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中,所述弹性部和搭接部均位于本体段的同一侧。这样,连接片的结构更紧凑,且连接片与极柱连接后占用的空间更小,布局更合理。在上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中,所述极柱一的台阶槽和极柱二的台阶槽相对时,两个搭接段一之间的间距大于极柱一的台阶槽与极柱二的台阶槽相对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这样,连接片与极柱一和极柱二连接后,连接片的两个搭接段一分别与两个台阶槽侧壁形成抵靠,从而保证与两个极柱的连接效果与配合精度。在上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中,所述极柱一的台阶槽和极柱二的台阶槽相背时,两个搭接段一之间的间距小于极柱一的台阶槽与极柱二的台阶槽相背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同理,连接片两端的搭接段一能够分别与台阶槽的侧壁紧密贴靠形成夹持,提高连接片与两个极柱的连接效果。在上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中,所述搭接段一与本体段之间的夹角小于90°。由于连接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使搭接段一和本体段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连接片安装后,两个搭接段一与台阶槽侧壁的配合更紧密,连接效果更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芯组,包括依次排列的电芯,所述电芯上均具有两个极柱,所述极柱上均开有台阶槽,相邻的电芯均呈反向设置,使相邻两电芯之间的相邻极柱上的台阶槽呈相对或相背设置,所述相邻两电芯之间的相邻极柱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包括长条形的本体段和分别位于本体段两端并用于嵌入台阶槽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呈L形,包括搭接段一和搭接段二,所述搭接段一相对本体段竖直设置且搭接段一的两端分别与本体段和搭接段二连接,所述搭接段二与本体段同向设置并朝远离本体段的一端延伸。本电芯组采用相同的电芯依次反向设置形成,相同的连接片通过翻转能够同时满足台阶槽相对或台阶槽相背的极耳之间的连接,使电芯组的安装更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在需要连接的极柱一和极柱二上开设相对或相背的台阶槽,且连接片的中部设置弹性部,便于连接片的搭接部嵌入,且降低了对安装尺寸精度的要求,适应性更好,便于安装,组装效率更高。2、本技术的搭接部呈L形,能够与台阶槽完美配合,定位效果更好,且接触面积更大,阻抗更小。3、本电芯组采用相同的电芯依次反向设置形成,使相邻电芯的相邻极耳上的台阶槽相对和相背设置,且几字形的连接片通过翻转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极耳之间的连接,使电芯组的组装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芯一;1a、电芯;11、极柱一;2、电芯二;21、极柱二;2a、极柱;3、台阶槽;4、连接片;41、本体段;42、搭接部;421、搭接段一;422、搭接段二;43、弹性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电芯组包括电芯一(1)和电芯二(2),所述电芯一(1)上具有极柱一(11),所述电芯二(2)上具有极柱二(21),本极柱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片(4),所述连接片(4)包括长条状的本体段(41),所述本体段(41)的两端均具有搭接部(42),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一(11)和极柱二(21)上均具有台阶槽(3),所述极柱一(11)的台阶槽(3)和极柱二(21)的台阶槽(3)相对或相背设置,所述连接片(4)两端的搭接部(42)分别嵌入极柱一(11)和极柱二(21)的台阶槽(3)内并与极柱一(11)和极柱二(21)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电芯组包括电芯一(1)和电芯二(2),所述电芯一(1)上具有极柱一(11),所述电芯二(2)上具有极柱二(21),本极柱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片(4),所述连接片(4)包括长条状的本体段(41),所述本体段(41)的两端均具有搭接部(42),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一(11)和极柱二(21)上均具有台阶槽(3),所述极柱一(11)的台阶槽(3)和极柱二(21)的台阶槽(3)相对或相背设置,所述连接片(4)两端的搭接部(42)分别嵌入极柱一(11)和极柱二(21)的台阶槽(3)内并与极柱一(11)和极柱二(21)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42)呈L形,包括搭接段一(421)和搭接段二(422),所述搭接段一(421)相对本体段(41)竖直设置且搭接段一(421)的两端分别与本体段(41)和搭接段二(422)连接,所述搭接段二(422)与本体段(41)同向设置并朝远离本体段(41)的一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段(41)的中部具有能够沿本体段(41)长度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部(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3)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3)呈W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的极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43)和搭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英倪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