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16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其中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安装固定在尾桨轴叉形件装配假件(3)上,两端与桨叶假件(4)连接,桨叶假件(4)通过离心力加载组件(5)与离心力作动器相连,挥舞力加载组件(8)固定在桨叶假件(4)上距尾桨毂中心位置第一预定距离处,摆振力加载组件(10)固定在桨叶假件(4)上距尾桨毂中心位置第二预定距离处,挥舞力加载接头(8‑1)和摆振力加载接头(10‑1)采用带紧定套的调心滚子轴承与桨叶假件(4)进行小间隙配合,防扭杆组件(13)搭压在桨叶假件(4)与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的连接接头的上端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进行无人直升机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能够充分验证其性能并获得结构的疲劳寿命。

A loading device for fatigue test of tail rotor hub journal sleev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加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直升机尾桨疲劳试验技术,涉及一种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载荷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是无人直升机尾桨系统中用来平衡反扭矩和对直升机进行航向操纵的关键复杂动部件,能对无人直升机航向起稳定作用,它通过相关传力部件承受来自桨叶的全部载荷,包括挥舞力、摆振力以及来自尾传动轴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等。在实际飞行工况中,主要考虑尾桨毂轴颈轴套因高周振动载荷引起的高周疲劳,其疲劳应力水平明显高于机身结构的疲劳应力水平,尾桨毂轴颈轴套的疲劳寿命一般由高周疲劳计算法则估算。由于无人直升机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装配结构和传力方式复杂、承受的载荷形式复杂多样,而其本身结构小、重量轻,不能承受大载荷,因此,提供精确的疲劳试验考核环境,进行试验考核获得其疲劳性能和薄弱部位,确定其检修周期和维修方法,以及评估无人直升机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的使用寿命则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由于无人直升机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技术在边界模拟以及试验加载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还没有相应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桨轴叉形件装配假件(3)、桨叶假件(4)、离心力加载组件(5)、挥舞力加载组件(8)、摆振力加载组件(10)和防扭杆组件(13),其中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安装固定在尾桨轴叉形件装配假件(3)上,两端与桨叶假件(4)连接,桨叶假件(4)通过离心力加载组件(5)与离心力作动器相连,以便施加离心力Fc,挥舞力加载组件(8)固定在桨叶假件(4)上距尾桨毂中心位置第一预定距离处,摆振力加载组件(10)固定在桨叶假件(4)上距尾桨毂中心位置第二预定距离处,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及第二预定距离彼此不等,挥舞力加载组件(8)中的挥舞力加载接头(8-1)、摆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桨轴叉形件装配假件(3)、桨叶假件(4)、离心力加载组件(5)、挥舞力加载组件(8)、摆振力加载组件(10)和防扭杆组件(13),其中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安装固定在尾桨轴叉形件装配假件(3)上,两端与桨叶假件(4)连接,桨叶假件(4)通过离心力加载组件(5)与离心力作动器相连,以便施加离心力Fc,挥舞力加载组件(8)固定在桨叶假件(4)上距尾桨毂中心位置第一预定距离处,摆振力加载组件(10)固定在桨叶假件(4)上距尾桨毂中心位置第二预定距离处,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及第二预定距离彼此不等,挥舞力加载组件(8)中的挥舞力加载接头(8-1)、摆振力加载组件(10)中的摆振力加载接头(10-1)均采用带紧定套的调心滚子轴承与桨叶假件(4)进行小间隙配合,防扭杆组件(13)一端搭压在桨叶假件(4)与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的连接接头的上端面,另一端固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其中离心力Fc采用钢丝绳加载。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其中尾桨轴叉形件装配假件(3)通过过渡轴(2)固定在试验台地板(1)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桨毂轴颈轴套组件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其中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名李清蓉徐宇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