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自流发生器及船舶通海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冷却系统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自流发生器及船舶通海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降低船舶通海冷却系统的泵功损耗和振动噪声,并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大型船舶普遍采用自流冷却技术。在自流式通海冷却系统中,通常在进水口设置自流发生器,该自流发生器包括弧形管状结构的发生器本体,发生器本体的一端为引流入口,另一端为引流出口。自流式通海冷却系统在作业时,通过借助自流发生器的动压转换作用,并由冷却管路系统为各热源设备提供海水,同时在冷却管路系统中配置低功率的冷却水泵,补充自流发生器的供水能力。由此,通过“自流-泵流”相结合的混合驱动方式,保证了在全工况下,设备的冷却需求。通常情况下,被自流发生器引入的海水流动十分紊乱,导致冷却水泵的入口流场的均匀性稳定性较差,为改善冷却水泵入口流态的运行状态,需要在冷却水泵的进口侧安装稳流器;除此之外,为监测系统的冷却水供给量,需要在冷却管路上安装流量测量系统。因而,由图1所示的结构可知,现有的船舶通海冷却系统在对热源设备进行冷却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自流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第一导压孔、第二导压孔及稳流结构;/n所述第一导压孔与所述第二导压孔相对分设在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内弧壁与外弧壁上;/n所述稳流结构包括导流件和/或旋流阻止器,所述导流件、所述旋流阻止器设置在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自流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导压孔、第二导压孔及稳流结构;
所述第一导压孔与所述第二导压孔相对分设在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内弧壁与外弧壁上;
所述稳流结构包括导流件和/或旋流阻止器,所述导流件、所述旋流阻止器设置在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自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流结构还包括整流格栅;
所述整流格栅设置在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引流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自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格栅的格栅口呈矩形、菱形或扇环形;
多个矩形或菱形的所述格栅口呈阵列排布;
多个扇环形的所述格栅口沿径向排布呈蜘蛛网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自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为多根导流肋条;
所述导流肋条沿轴向设在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自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肋条包括四根;
四根所述导流肋条分设在所述发生器本体内的内弧壁、外弧壁、左侧弧壁及右侧弧壁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原胜,王苇,李勇,魏志国,李邦明,姚硕,肖颀,张克龙,李少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