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球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046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37
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球磨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第一筒体设于第二筒体的内腔,第二筒体设于第三筒体的内腔。第一筒体具有搅拌轴,搅拌轴具有搅拌叶,搅拌叶位于搅拌轴的同一侧,搅拌叶均呈矩形片状且均位于同一平面。第一筒体填充有第一磨球,沿搅拌轴的轴向,相邻两个搅拌叶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磨球的直径。沿搅拌轴的径向,搅拌叶同第一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也小于第一磨球的直径。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均由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二筒体填充有第二磨球,第三筒体填充有第三磨球。其能够实现粉料的连续式、流水式研磨处理,明显缩短由于粉料批次不同而带来的生产时间间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A ball mill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cemented carb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球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硬质合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球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球磨机,但是现有的球磨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对两批次粉料进行研磨时中间的停机间隙比较长,这大大拖慢了生产节奏,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球磨装置,其能够实现粉料的连续式、流水式研磨处理,明显缩短由于粉料批次不同而带来的生产时间间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此外,其研磨效果好,使用方便,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球磨装置,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均呈圆筒状,且三者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并均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筒体设于第二筒体的内腔,第二筒体设于第三筒体的内腔。第一筒体具有沿其中心轴线延伸设置并由第一驱动器驱动的搅拌轴,搅拌轴具有沿其径向设置的搅拌叶,搅拌叶位于搅拌轴的同一侧,搅拌叶均呈矩形片状且均位于同一平面。第一筒体填充有第一磨球,沿搅拌轴的轴向,相邻两个搅拌叶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磨球的直径。沿搅拌轴的径向,搅拌叶同第一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也小于第一磨球的直径。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均由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二筒体填充有第二磨球,第三筒体填充有第三磨球。第一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网孔,第二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网孔,第三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三网孔。其中,第一网孔、第二网孔和第三网孔三者的孔径递减,第一磨球、第二磨球和第三磨球三者的直径递减。进一步地,第一筒体的一端还同进料管连通,进料管同第一筒体同轴设置。搅拌轴由第一筒体延伸至进料管,搅拌轴具有螺旋叶,螺旋叶位于进料管,以用于向第一筒体进料。进料管贯穿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端壁,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均可转动地同进料管配合。进一步地,进料管的侧壁同进料斗连通。搅拌轴的一端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一筒体的端壁,另一端贯穿且可转动地配合于进料管的端壁,第一驱动器设于进料管的端壁并同搅拌轴传动连接。进一步地,球磨装置还包括壳体,第三筒体容置于壳体,进料管贯穿壳体的侧壁。壳体的底壁呈倾斜设置且其低位端开设有用于将粉料排出的出料口。进一步地,第二驱动器设于壳体的远离进料管的一侧,第二驱动器传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贯穿壳体的侧壁以及第三筒体的端壁,驱动轴可转动地配合于壳体,第三筒体和第二筒体均同驱动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二筒体的内壁具有沿其轴向连续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陷部和多个凸出部,相邻两个凹陷部之间为凸出部,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为凹陷部,凹陷部和凸出部均沿第二筒体的周向延伸呈环状。凹陷部和凸出部二者的壁面由第二筒体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截得的截面呈圆弧形,凹陷部和凸出部的壁面均做光滑处理。沿第二筒体的轴向,凹陷部的宽度为第二磨球的直径的4~8倍。第二网孔均开设于凹陷部。进一步地,沿第二筒体的轴向,凸出部的宽度为第二磨球的直径的0.5~2倍。进一步地,第三筒体的内壁具有多个呈半椭球状的分流凸起,分流凸起沿第三筒体的内壁呈阵列分布。进一步地,分流凸起沿第三筒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并围成第一环组和第二环组,沿第三筒体的轴向,相邻两个第一环组之间为第二环组,相邻两个第二环组之间为第一环组。其中,构成第一环组的分流凸起的数量为构成第二环组的分流凸起的数量的2倍。进一步地,壳体的底壁做光滑处理并安装有震动发生器。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磨装置在对粉料进行研磨的过程中,将粉料投入第一筒体。在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搅拌轴开始运转。在第二驱动器的驱动下,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也均转动起来。由于搅拌叶的设置方式很独特,在搅拌轴转动的过程中,搅拌叶能够有效地将第一磨球拨动至第一筒体的顶部,并让第一磨球从第一筒体的顶部自然滚落。这大大提高了第一磨球在第一筒体中的运动能力和运动范围,大大提高了第一磨球对第一筒体中的粉料的冲击作用,促进了粉料的快速破碎。同时,搅拌叶也对粉料进行了充分搅动和混合,保证第一磨球能够将粉料充分研碎。在搅拌轴运转的过程中,搅拌叶还能够促进粒度达标的粉料顺利穿过第一筒体的第一网孔进入第二筒体。这使得在对第一筒体中的粉料进行混合、搅拌和研碎的过程中,同时对第一筒体中的粉料进行筛分,使粒度达标的粉料进入第二筒体,粒度没有达标的粉料继续留在第一筒体中接受研磨,这大大提高了第一磨球的研磨效率和有用功比率,使第一磨球能更有效地对粒度没有达标的粉料颗粒进行研磨,同时还有效减小了第一筒体的研磨负担。粉料进入第二筒体后接受第二磨球的研磨,经第二磨球研磨后,粒度达标的粉料会经第二网孔进入第三筒体。由于第二筒体是处于转动状态的,同样地,这也使得第二筒体在对粉料进行混合、搅拌和研碎的过程中,同时对第二筒体中的粉料进行筛分,大大提高了第二磨球的研磨效率和有用功比率。粉料进入第三筒体后接受第三磨球的研磨,经第三磨球研磨后,粒度达标的粉料会经第三网孔离开第三筒体。由于第三筒体是处于转动状态的,同样地,这也使得第三筒体在对粉料进行混合、搅拌和研碎的过程中,同时对第三筒体中的粉料进行筛分,大大提高了第三磨球的研磨效率和有用功比率。粉料经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连续式处理后,受到逐级研磨,粒度被逐级缩小。球磨装置实现了粉料的连续式处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粉料是处于连续的流通状态的,这无需在加料和出料阶段停机,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同时,即使是要处理不同批次的粉料,也只需待上一批次的粉料全部从球磨装置中流出后,即可加入下一批次的粉料,大大缩短了各批次之间的真空期。总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磨装置能够实现粉料的连续式、流水式研磨处理,明显缩短由于粉料批次不同而带来的生产时间间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此外,其研磨效果好,使用方便,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球磨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球磨装置的第三筒体的内壁展开示意图。图标:球磨装置1000;第一驱动器100;第二驱动器200;驱动轴210;壳体300;出料口310;震动发生器320;第一筒体400;搅拌轴410;搅拌叶420;螺旋叶430;进料管440;进料斗450;第二筒体500;凹陷部510;凸出部520;第三筒体600;分流凸起610;第一环组620;第二环组6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均呈圆筒状,且三者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并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筒体设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腔,所述第二筒体设于所述第三筒体的内腔;/n所述第一筒体具有沿其中心轴线延伸设置并由第一驱动器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具有沿其径向设置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所述搅拌轴的同一侧,所述搅拌叶均呈矩形片状且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筒体填充有第一磨球,沿所述搅拌轴的轴向,相邻两个所述搅拌叶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磨球的直径;沿所述搅拌轴的径向,所述搅拌叶同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也小于所述第一磨球的直径;/n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均由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筒体填充有第二磨球,所述第三筒体填充有第三磨球;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网孔,所述第二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网孔,所述第三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三网孔;其中,所述第一网孔、所述第二网孔和所述第三网孔三者的孔径递减,所述第一磨球、所述第二磨球和所述第三磨球三者的直径递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均呈圆筒状,且三者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并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筒体设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腔,所述第二筒体设于所述第三筒体的内腔;
所述第一筒体具有沿其中心轴线延伸设置并由第一驱动器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具有沿其径向设置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所述搅拌轴的同一侧,所述搅拌叶均呈矩形片状且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筒体填充有第一磨球,沿所述搅拌轴的轴向,相邻两个所述搅拌叶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磨球的直径;沿所述搅拌轴的径向,所述搅拌叶同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也小于所述第一磨球的直径;
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均由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筒体填充有第二磨球,所述第三筒体填充有第三磨球;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网孔,所述第二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网孔,所述第三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三网孔;其中,所述第一网孔、所述第二网孔和所述第三网孔三者的孔径递减,所述第一磨球、所述第二磨球和所述第三磨球三者的直径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还同进料管连通,所述进料管同所述第一筒体同轴设置;所述搅拌轴由所述第一筒体延伸至所述进料管,所述搅拌轴具有螺旋叶,所述螺旋叶位于所述进料管,以用于向所述第一筒体进料;所述进料管贯穿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的端壁,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均可转动地同所述进料管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的侧壁同进料斗连通;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筒体的端壁,另一端贯穿且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进料管的端壁,所述第一驱动器设于所述进料管的端壁并同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装置还包括壳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新志廖光明黄李刚邓金城曾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顿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