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94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该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包括具有凹陷部的喇叭主体;形成在喇叭主体的周缘部的法兰部;覆盖着凹陷部的振动部;形成在振动部的周缘部,具有第1夹持部和与第1夹持部相向的第2夹持部,将法兰部夹持在第1夹持部和第2夹持部之间的夹持部;及形成在法兰部及/或夹持部上,将凹陷部包围的环状的突起部。基于该结构,能增大法兰部与夹持部之间的密封压力,防止水从外部渗入到车用喇叭内。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car ho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用喇叭,特别是汽车、摩托车等车辆上使用的喇叭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汽车、摩托车等车辆上都安装有车用喇叭。该车用喇叭具备喇叭主体及振动部等。图5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车用喇叭300的喇叭主体310的法兰部320、及振动部330的夹持部340的放大截面图。如图5所示,车用喇叭300具备,具有凹陷部315的喇叭主体310、及配置为将凹陷部315覆盖的振动部330。喇叭主体310具有法兰部320,振动部330具有夹持部340。夹持部340是通过将构成振动部330的金属板回折而构成的。通过压紧夹持部340使其夹住法兰部320,喇叭主体310与振动部330结合在一起。然而,夹持部340对法兰部320施加的夹持力有时会有变化,即,有时会出现法兰部320与夹持部340之间的密封压力不足的情况。如图5所示,在法兰部320与夹持部340之间的密封压力不足的情况下,若使车用喇叭300在被水淹没的状态下发声,则由于车用喇叭300的内部空间R产生的负压,水W有可能从夹持部340与法兰部320之间渗入到车用喇叭300的内部空间R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大法兰部与夹持部之间的密封压力从而防止水从外部渗入的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该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包括:具有凹陷部的喇叭主体;形成在所述喇叭主体的周缘部的法兰部;覆盖着所述凹陷部的振动部;形成在所述振动部的周缘部,具有第1夹持部和与所述第1夹持部相向的第2夹持部,将所述法兰部夹持在所述第1夹持部与所述第2夹持部之间的夹持部;及形成在所述法兰部及/或所述夹持部上,将所述凹陷部包围的环状的突起部。本技术的上述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在法兰部及/或夹持部上形成有将凹陷部包围的环状突起部。所以夹持法兰部的夹持部在夹持状态下突起部处的压力增大,从而法兰部与夹持部之间的密封压力增大,能防止水从外部渗入到车用喇叭内。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中,较佳为,在所述法兰部上形成有向所述第1夹持部侧突出的至少一个所述突起部。基于该结构,能利用法兰部上形成的突起部来增大法兰部与夹持部之间的密封压力,特别是形成有多个(多重)突起部的情况下,能充分确保法兰部与夹持部之间的密封压力,从而能有效地防止水从外部渗入到车用喇叭内。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中,较佳为,在所述第1夹持部上形成有向所述法兰部侧突出的至少一个所述突起部。基于该结构,能利用第1夹持部上形成的突起部来增大法兰部与夹持部之间的密封压力,特别是形成有多个(多重)突起部的情况下,能充分确保法兰部与夹持部之间的密封压力,从而能有效地防止水从外部渗入到车用喇叭内。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中,较佳为,在所述法兰部与所述第1夹持部之间配置有被所述突起部压紧的密封构件。基于该结构,由于密封构件压紧突起部,所以能进一步增大法兰部与夹持部之间的密封压力,从而能更有效地防止水从外部渗入到车用喇叭内。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的车用喇叭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喇叭主体的法兰部及振动部的夹持部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形例中的喇叭主体的法兰部及振动部的夹持部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变形例中的喇叭主体的法兰部及振动部的夹持部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车用喇叭的喇叭主体的法兰部及振动部的夹持部的放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100进行说明。图1是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100的车用喇叭200的截面图。以下各图中,箭头F表示车用喇叭200的前方;箭头B表示车用喇叭200的后方;箭头U表示车用喇叭200的上方;箭头D表示车用喇叭200的下方;箭头L表示车用喇叭200的左方;箭头R表示车用喇叭200的右方。如图1所示,车用喇叭200具备喇叭主体10及振动部30。喇叭主体10及振动部30由金属材料构成。喇叭主体10是构成车用喇叭200的基体的部分。喇叭主体10具有凹陷部15及法兰部20。法兰部20形成在喇叭主体10的周缘部,将凹陷部15包围。振动部30配置为覆盖着凹陷部15。振动部30具有夹持部40。夹持部40形成在振动部30的周缘部。夹持部40夹持着法兰部20,从而喇叭主体10与振动部30相结合。在由喇叭主体10和振动部30构成的车用喇叭200的内部空间AR中,配置有固定铁芯71、可动铁芯72、电磁体73、及触点片74等。固定铁芯71被固定在喇叭主体10上,可动铁芯72被固定在振动部30上。另外,振动部30的前方配置有共鸣部(未图示)及涡卷部80。触点片74动作使电磁体73反复通电和非通电,则可动铁芯72相对于固定铁芯71在前后方向进退,使振动部30振动。振动部30的振动导致共鸣部发出声音,该声音通过涡卷部80而传播到外部。图2是表示喇叭主体10的法兰部20及振动部30的夹持部40的放大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100包括法兰部20、夹持部40、及密封构件60。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部40具有第1夹持部41和第2夹持部42。夹持部40形成在振动部30的周缘部。第1夹持部41被构成为与振动部主体31相连,并向振动部30的前方(箭头F所指的方向)曲折成与法兰部20大致平行的状态。第2夹持部42被构成为,与第1夹持部41相连,并从第1夹持部41回折成与第1夹持部41相向并与法兰部20大致平行的状态。法兰部20被夹持在第1夹持部41和第2夹持部42之间,从而喇叭主体10与振动部30相结合。法兰部20形成在喇叭主体10的周缘部。另外,法兰部20上形成有突起部50。突起部50被构成为,朝着第1夹持部41侧突出,呈环状地将喇叭主体10的凹陷部15包围。此外,在法兰部20与第1夹持部41之间配置有密封构件60。密封构件60被配置为,与突起部50相抵接,被突起部50紧压。如此,由于法兰部20被构成为其环状的突起部50将凹陷部15包围,所以在夹持部40夹持着法兰部20的状态下,突起部50处的压力较大。即,法兰部20与夹持部40之间的密封压力增大,从而能有效地防止水从外部渗入到车用喇叭200的内部空间AR内。另外,由于突起部50压紧密封构件60,所以法兰部20与夹持部40之间的密封压力进一步增大,从而能更有效地防止水从外部渗入到车用喇叭100的内部空间AR内。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形例中的喇叭主体10A的法兰部20A及振动部30A的夹持部40A的放大截面图。该变形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1夹持部41A上形成有向法兰部20A侧突出的突起部51。在此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凹陷部的喇叭主体;/n形成在所述喇叭主体的周缘部的法兰部;/n覆盖着所述凹陷部的振动部;/n形成在所述振动部的周缘部,具有第1夹持部和与所述第1夹持部相向的第2夹持部,将所述法兰部夹持在所述第1夹持部与所述第2夹持部之间的夹持部;及/n形成在所述法兰部及/或所述夹持部上,将所述凹陷部包围的环状的突起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喇叭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凹陷部的喇叭主体;
形成在所述喇叭主体的周缘部的法兰部;
覆盖着所述凹陷部的振动部;
形成在所述振动部的周缘部,具有第1夹持部和与所述第1夹持部相向的第2夹持部,将所述法兰部夹持在所述第1夹持部与所述第2夹持部之间的夹持部;及
形成在所述法兰部及/或所述夹持部上,将所述凹陷部包围的环状的突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正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