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14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包括底板、连接板、二限位板及二夹持组件;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底板设有贯穿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安装窗口;连接板包括转接部及穿设安装窗口设置的楔形部,楔形部沿横向的长度自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方向逐渐变小;二限位板分别夹持在楔形部沿横向的两侧上;二夹持组件沿纵向相对设置第一表面上,各夹持组件包括底座及活动穿设在底座上的调节杆,二夹持组件的调节杆分别抵触在楔形部沿纵向的两侧上。上述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可调节转接件相对底板在横向、纵向及竖向三维空间的位置,有利于提高转接部与外挂墙板对接的精度,保证安装效果和施工质量。

Connection node adjustable conn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特别是近几年,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对居住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我国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同样对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该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提高住宅产业的技术性、层次性、舒适性、美观性。在低污染、低消耗、低人力、高效率、高质量、高机械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一般通过连接节点实现连接,传统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多为不可调节的固定连接结构,当外挂墙板的安装位置相对主体结构存在一定误差时,则会导致连接节点与外挂墙板的连接存在一定的对接精度差,由于连接节点不可调节,从而会影响安装效果和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一种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包括底板、连接板、二限位板及二夹持组件,该底板的一侧用于连接主体结构,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外挂墙板;所述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底板设有贯穿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安装窗口;所述连接板包括转接部及穿设安装窗口设置的楔形部,所述楔形部沿横向的长度自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方向逐渐变小;两个所述限位板沿横向相对设置第一表面上,二限位板分别夹持在楔形部沿横向的两侧上;二所述夹持组件沿纵向相对设置第一表面上,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底座及活动穿设在底座上的调节杆,二所述夹持组件的调节杆分别抵触在楔形部沿纵向的两侧上。上述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的底板的一侧用于与主体结构连接,转接部用于与外挂墙板连接;当需要沿竖向调节连接板时,作动二限位板沿横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以定位连接板相对底板在竖向的位置,当需要沿横向调节连接板时,保持二限位板的间距不变,作动二限位板沿横向以定位转接件相对底板在横向的位置,当需要沿纵向调节连接板时,作动当二夹持组件的调节杆沿纵向调节以定位转接件相对底板在纵向的位置,调整好转接部21位置时,再将转接部与外挂墙板连接;由此,可调节转接件相对底板在横向、纵向及竖向三维空间的位置,有利于提高转接部与外挂墙板对接的精度,保证安装效果和施工质量,且结构简单,安装及调节方便,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楔形部自第一表面穿过安装窗口延伸出第二表面;所述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楔形部延伸出第二表面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楔形部延伸出第二表面的一端卡设在第二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楔形部设有插孔,所述插孔沿竖向延伸出第二表面;所述定位块活动穿设在插孔上,且所述定位块的两端抵扣在第二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为楔形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二紧固件,二所述紧固件分别用于将二限位板可拆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横向延伸设置的至少二条形孔,二所述限位板分别与二条形孔对应,各所述限位板设有连接孔,二紧固件分别穿过二限位板上的连接孔与对应的条形孔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条形孔的数量为四,四个所述条形孔沿安装窗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一所述限位板与其中两个条形孔对应,另一所述限位板与另两个条形孔对应;各所述限位板上的连接孔数量为两个,各所述限位板上的两个连接孔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条形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紧固件穿过对应的连接孔及条形孔延伸出第二表面;所述紧固件延伸出第二表面的一端套设有螺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上安装有肋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肋板为三角体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图1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的仰视图;图5为图1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主体结构100,底板10,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安装窗口13,条形孔14,固定板15,肋板16,连接板20,转接部21,楔形部22,插孔23,限位板30,连接孔31,倾斜面32,夹持组件40,底座41,调节杆42,定位块50,紧固件60,螺母6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请参考图1至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主体结构100与外挂墙板;请参考图1及图2,该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包括底板10、连接板20、二限位板30及二夹持组件40;底板10的一侧用于连接主体结构100;底板10包括沿竖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二底板10设有贯穿于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的安装窗口13。连接板20用于连接外挂墙板,连接板20包括转接部21及穿设安装窗口13设置的楔形部22,转接部21用于与外挂墙板连接,转接部21可通过焊接或者螺接等方式与外挂墙板连接;楔形部22沿横向的长度自第一表面11朝第二表面12方向逐渐变小。在本实施例中,各限位板30为长方体设置。二限位板30沿横向相对设置第一表面11上,二限位板30分别夹持在楔形部22沿横向的两侧上;二夹持组件40沿纵向相对设置第一表面11上,各夹持组件40包括底座41及活动穿设在底座41上的调节杆42,底座41固定在第一表面11上,且二夹持组件40的底座41沿纵向分别位于安装窗口13的两侧,二夹持组件40的调节杆42分别抵触在楔形部22沿纵向的两侧上。使用该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连接主体结构100与外挂墙板时,将底板10的一侧与主体结构100固定连接,将连接板20与外挂墙板试对接以确定连接板20相对底板10的位置;当需要沿竖向调节连接板20时,作动二限位板30沿横向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以定位连接板20相对底板10在竖向的位置,二限位板30沿横向夹持在楔形部22的相对两侧上;当需要沿横向调节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连接板、二限位板及二夹持组件,该底板的一侧用于连接主体结构,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外挂墙板;所述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底板设有贯穿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安装窗口;所述连接板包括转接部及穿设安装窗口设置的楔形部,所述楔形部沿横向的长度自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方向逐渐变小;两个所述限位板沿横向相对设置第一表面上,二限位板分别夹持在楔形部沿横向的两侧上;二所述夹持组件沿纵向相对设置第一表面上,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底座及活动穿设在底座上的调节杆,二所述夹持组件的调节杆分别抵触在楔形部沿纵向的两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连接板、二限位板及二夹持组件,该底板的一侧用于连接主体结构,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外挂墙板;所述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底板设有贯穿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安装窗口;所述连接板包括转接部及穿设安装窗口设置的楔形部,所述楔形部沿横向的长度自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方向逐渐变小;两个所述限位板沿横向相对设置第一表面上,二限位板分别夹持在楔形部沿横向的两侧上;二所述夹持组件沿纵向相对设置第一表面上,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底座及活动穿设在底座上的调节杆,二所述夹持组件的调节杆分别抵触在楔形部沿纵向的两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自第一表面穿过安装窗口延伸出第二表面;所述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楔形部延伸出第二表面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楔形部延伸出第二表面的一端卡设在第二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设有插孔,所述插孔沿竖向延伸出第二表面;所述定位块活动穿设在插孔上,且所述定位块的两端抵扣在第二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节点可调式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为楔形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杨泓斌隋新春张亮亮樊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