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潜水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80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潜水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为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提供持续下潜和上浮动力,其包括壳体、水深传感器、姿态传感器、主控电路、气囊组件、气源、电池、推进器、舵机组件、呼吸器以及遥控器;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主控电路密封安装在壳体内部,水深传感器、显示屏、姿态传感器均安装在壳体上,并与主控电路电连接;气囊组件包括两个气囊以及控制阀组件;电池设置在壳体内,并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控制阀组件与主控电路电连接;气源通过控制阀组件向两个气囊供气,同时向呼吸器提供空气;遥控器与主控电路电连接;推进器和舵机组件均为两个,均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左后方以及右后方;且舵机组件位于推进器的后方。

An intelligent Div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潜水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游泳潜水的辅助器具,主要涉及一种智能潜水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水下作业、科研、还是娱乐中,人类直接下潜至水中进行作业变得越加频繁,而水下环境复杂,潜水员的水下航行通常受到氧气、灵活度、自身体力等因素的限制。现有中国专利1,申请号CN201810510955.X公开了一种基于喷水推进的潜水员辅助推进装置,其包括动力背包和驱动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潜水员身体上,能提高潜水员水下航行速度、续航时间。但是该装置只能提供潜水员在水下航行的动力,无法提供潜水员下潜或者上浮的动力,同时水下姿态也无法通过设备进行调整。现有中国专利2,申请号为:CN201711133123.2提供了一种智能潜水辅助器,包括集成头盔、集成背负式动力组和控制手柄;其中,集成背负式动力组包括主机外壳体,在主机外壳体内设置有电池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气瓶压力传感器、陀螺仪、定位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储备浮力水箱;该辅助器不仅能够提供潜水员在水下航行的动力,同时还能依靠上浮拉条实现紧急状态的上浮。但是,该辅助器还是无法持续的提供潜水员下潜或者上浮的动力,同时该专利中潜水人员呼吸系统使用的气源和紧急上浮过程中使用的气源使分别独立的,使得设备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为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提供持续下潜和上浮动力的智能单人潜水机器人。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潜水机器人,其包括壳体、水深传感器、姿态传感器、主控电路、气囊组件、气源、电池、推进器、舵机组件、呼吸器以及遥控器;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主控电路密封安装在壳体内部,水深传感器、显示屏、姿态传感器均安装在壳体上,并与主控电路电连接;气囊组件包括两个气囊以及控制阀组件;两个气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前、后两侧;电池设置在壳体内,并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控制阀组件与主控电路电连接;气源通过控制阀组件向两个气囊供气,同时通过一减压阀向呼吸器提供空气,人通过呼吸器呼吸换气;遥控器与主控电路电连接;推进器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左后方以及右后方;舵机组件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左后方以及右后方,且位于推进器的后方。进一步地,上述气源采用高压气瓶,高压气瓶填充空气,所述减压阀上安装气压计,用于为主控电路提供高压气瓶气压的数据。进一步地,上述控制阀组件包括腔室、总进气口、两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以及两个单向阀;腔室上开设总进气口;两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两个单向阀均位于腔室内部;总进气口分别与两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气口连通;每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一个出气口与气囊的充放气口连通,另外一个出气口通过单向阀与外部连通。进一步地,上述气囊上均设有泄压阀。进一步地,上述遥控器包括遥控器壳体以及设置在遥控器壳体上的上浮按钮、下潜按钮以及中性浮力按钮。需要解释的是:设备出现姿态不稳定(比如前高后低、或者前低后高)都是按下中性浮力按钮进行控制调节的。进一步地,上述舵机组件包括舵机以及安装在舵机输出轴上的舵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潜水机器人在壳体内安装了气源、气囊组件以及控制阀组件,可为了潜水人员在水下提供持续的上浮和下潜的动力,首先使得潜水人员安全更能有所保证,其次潜水人员更加充分感受水下乐趣以及欣赏更多的美景。2、本技术的潜水机器人采用气源通过减压阀以及呼吸器向潜水人员提供空气,同时也向气囊供气,这样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减少气源的数量,节省了设备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潜水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控制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壳体、2-减压阀、3-控制阀组件、4-右电池组、5-右推进器、6-右舵板、7-右电机、8-前气囊、9-后气囊、10-高压气瓶、11-左电机、12-左舵板、13-左推进器、14-左电池组、15-气压计、16-遥控器、17-主控电路、18-水深传感器、19-姿态传感器、20-显示屏、21-上浮按钮、22-中性浮力按钮、23-下潜按钮、24-遥控器壳体、25-腔室、26-总进气口、27-前气囊电磁换向阀、28-前气囊单向阀、29-前气囊进气口、30-后气囊电磁换向阀、31-后气囊单向阀、32-后气囊进气口、33-呼吸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及相关附图对本技术的潜水机器人作出更详尽的介绍。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的潜水机器人包括壳体1、减压阀2、控制阀组件3、右电池组4、右推进器5、右舵板6、右电机7、前气囊8、后气囊9、高压气瓶10、左电机11、左舵板12、左推进器13、左电池组14、气压计15、遥控器16、主控电路17、水深传感器18、姿态传感器19、显示屏20以及呼吸器33;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主控电路17密封安装在壳体1内部;水深传感器18、显示屏20、姿态传感器19均安装在壳体17上,并与主控电路17电连接;显示屏20上能够显示水深信息、姿态信息等等。高压气瓶10通过减压阀2与呼吸器连接,高压气瓶10通过控制阀组件3控制前气囊8、后气囊9充放气;电池与主控电路连接,向其供电,为了确保设备的整体平衡和电量充足,电池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左、右两侧(如图1中的右电池组4和左电池组14);控制阀组件3与主控电路17电连接;遥控器16与主控电路17电连接;推进器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左后方以及右后方(如图1中所示的右推进器5和左推进器13),为设备提供水下前进或者后退的动力;舵机组件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左后方以及右后方,且位于推进器的后方,舵机组件包括舵机以及安装在舵机输出轴上的舵板(如图1中的右舵板6、右电机7、左电机11以及左舵板12),使用舵机组件可调整设备在前进或者后退过程中左右的方向。如图2所示,遥控器16包括遥控器壳体24以及设置在遥控器壳体24上的上浮按钮21、下潜按钮23以及中性浮力按钮22。上浮下潜是利用给前气囊8和后气囊9充气使得前气囊8和后气囊9膨胀将壳体里面的水排出从而获得更大的浮力。当前气囊8和后气囊9体积增大使得所产生的浮力大于潜水设备加人员自重时便可上浮。当前气囊8和后气囊9体积减小,壳体1内进水使得所产生的浮力小于潜水设备加人员自重时便可下潜。利用水深传感器18传递信号给主控电路17、通过显示屏20显示出目前潜水深度,潜水人员可通过控制遥控器16控制前气囊8和后气囊9使其上浮或者下潜或者处于中性浮力。利用姿态传感器19传递信号给主控电路17,通过显示屏20显示出目前潜水状态处于前后或者左右不平衡的状态时,潜水人员可通过控制遥控器16控制前气囊8和后气囊9,使设备重新获得平衡。当设备前高后低时,可通过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潜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n包括壳体、水深传感器、姿态传感器、主控电路、气囊组件、气源、电池、推进器、舵机组件、呼吸器以及遥控器;/n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主控电路密封安装在壳体内部,/n水深传感器、显示屏、姿态传感器均安装在壳体上,并与主控电路电连接;/n气囊组件包括两个气囊以及控制阀组件;/n两个气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前、后两侧;/n电池设置在壳体内,并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n控制阀组件与主控电路电连接;/n气源通过控制阀组件向两个气囊供气,同时通过减压阀向呼吸器提供空气;/n遥控器与主控电路电连接;/n推进器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左后方以及右后方;/n舵机组件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左后方以及右后方,且位于推进器的后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潜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水深传感器、姿态传感器、主控电路、气囊组件、气源、电池、推进器、舵机组件、呼吸器以及遥控器;
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主控电路密封安装在壳体内部,
水深传感器、显示屏、姿态传感器均安装在壳体上,并与主控电路电连接;
气囊组件包括两个气囊以及控制阀组件;
两个气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前、后两侧;
电池设置在壳体内,并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控制阀组件与主控电路电连接;
气源通过控制阀组件向两个气囊供气,同时通过减压阀向呼吸器提供空气;
遥控器与主控电路电连接;
推进器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左后方以及右后方;
舵机组件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左后方以及右后方,且位于推进器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潜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腔室、总进气口、两个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以及两个单向阀;
腔室上开设总进气口;两个二位三通电磁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西洋惠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洋流潜水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