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19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包括相匹配的壳体和堵头,其中壳体内侧设有固定面和密封面,固定面的内径D1大于密封面的内径D2,固定面上还开设有固定孔;堵头包括与固定面相匹配的固定部,以及与密封面相匹配的密封部;密封部上开设有密封槽,其内嵌设有密封圈;固定部上开设有与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带孔的固定面与密封面在装配时被错开,带固定孔的固定面的直径大于密封圈的自由外径,使密封圈经过孔时不被压缩,同时密封圈与带孔的配合面是间隙配合,两者在装配时就不会存在刮碰,从而防止装配时因装配人员视线受阻无法观察内部情况,杜绝了水下设备密封结构中存在划伤密封圈的风险。

An Underwater Seal Structure of Scratch-proof Seal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下设备
,涉及一种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水下设备(比如水下密封舱体)是在水下环境中工作的设备,能够实现水下密封和承压,设备内部可以搭载多种元件,这样水下设备的密封的就尤为重要。目前涉及密封形式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密封圈进行密封最为广泛。密封圈大部分材料都用各种特性的橡胶材料,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可靠性很高;在设计使用密封圈的密封结构尤为严谨,要遵循很多设计标准,才能使密封结构达到最佳状态。由于密封圈是橡胶材料,以及密封结构上的复杂性,所以在装配过程中橡胶材料碰到尖锐的棱边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划伤风险,若不能及时发现,密封失效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使带孔的配合面与密封面分开,避免了密封圈被划伤的风险。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包括相匹配的壳体和堵头,其中壳体内侧设有固定面和密封面,固定面的内径D1大于密封面的内径D2,固定面上还开设有固定孔;堵头包括与固定面相匹配的固定部,以及与密封面相匹配的密封部;密封部上开设有密封槽,其内嵌设有密封圈;固定部上开设有与固定孔相匹配的固定盲孔。所述的固定面的内径D1比密封圈自由状态下的最大外径大1mm以上。所述的堵头密封壳体时,密封部穿过固定面时与其间隙配合,抵达密封面时与其紧密配合;密封部与固定面紧密配合,固定盲孔与固定孔相对准。所述的密封部上嵌设的密封圈经过固定面时不被压缩,进入密封面时才被压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由于现有技术中壳体与堵头紧固的固定孔的边缘是尖锐的,即使倒角也会有尖锐的边,而倒角也增加了加工难度和成本;当密封圈被装配到堵头后,堵头经过固定孔时密封圈有一定的压缩量,密封圈的回弹特性使其在配合面的法向方向上有自然膨胀的力度,滑过尖锐的边就会对密封圈表面构成划伤,导致密封圈装配时已经损坏,不能及时发现,密封效果大大降低,极大的存才泄漏的风险,从而使水下设备在工作中有极大的故障风险,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灾难。本技术提供的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使带孔的固定面与密封面在装配时被错开,带固定孔的固定面的直径大于密封圈的自由外径,使密封圈经过孔时不被压缩(没有压缩量),同时密封圈与带孔的配合面是间隙配合,两者在装配时就不会存在刮碰,从而防止装配时固定孔划伤密封圈,杜绝了水下设备密封结构中存在划伤密封圈的风险,保证了水下设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易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止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堵头,2为壳体,3为密封圈,4为固定孔,5为固定面,6为密封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参见图1,现有水下密封结构中,壳体2和堵头1之间使用密封圈3实现密封,图中密封内径D3为两者公差配合尺寸,保证密封圈合理的压缩量;壳体2和堵头1装配后图中还需要在固定孔4处用螺丝紧固,使壳体2和堵头1形成连接紧固关系;从图1看出密封面上有固定孔,当堵头1套上密封圈3后安装进壳体2的装配过程中,密封圈3进入壳体2后成压缩状态,有潜在的反弹力,当密封圈滑过如图A处,密封圈由于被压缩会自然膨胀,与固定孔4的尖锐边缘摩擦,使密封圈此处受到划伤,进而继续往壳体2内部装配,此时密封圈已经损坏,外界不容易发现,会造成密封隐患。为了防止带有固定孔的密封面拆装防止划伤密封圈,本技术改进密封机构,使设有固定孔的配合面与密封面在装配时错开,在装配时不再是同一个面上出现以避免划伤。参见图2,一种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包括相匹配的壳体2和堵头1,其中壳体2内侧设有固定面5和密封面6,固定面5的内径D1大于密封面6的内径D2,固定面5上还开设有固定孔4;堵头1包括与固定面5相匹配的固定部,以及与密封面6相匹配的密封部;密封部上开设有密封槽,其内嵌设有密封圈3;固定部上开设有与固定孔4相匹配的固定盲孔。所述的固定面5的内径D1比密封圈自由状态下的最大外径大1mm以上。所述的堵头密封壳体时,密封部穿过固定面5时与其间隙配合,抵达密封面6时与其紧密配合;密封部与固定面5紧密配合,固定盲孔与固定孔4相对准。所述的密封部上嵌设的密封圈经过固定面5时不被压缩,进入密封面6时才被压缩。如图2所示,B处为设有固定孔的固定面,其内径D1要大于密封内径D2,而D1要比密封圈自由状态下的最大外径大于1mm以上,这样使密封圈7经过装配面时没有压缩量,同时密封圈与固定孔的配合面是间隙配合,改善了密封结构在装配或拆卸时密封圈被划伤的风险;保证其密封圈不被暗中划伤;杜绝了水下设备密封结构中存在划伤密封圈的风险,保证了水下设备的可靠性。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技术较优的例子,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匹配的壳体(2)和堵头(1),其中壳体(2)内侧设有固定面(5)和密封面(6),固定面(5)的内径D1大于密封面(6)的内径D2,固定面(5)上还开设有固定孔(4);堵头(1)包括与固定面(5)相匹配的固定部,以及与密封面(6)相匹配的密封部;密封部上开设有密封槽,其内嵌设有密封圈(3);固定部上开设有与固定孔(4)相匹配的固定盲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匹配的壳体(2)和堵头(1),其中壳体(2)内侧设有固定面(5)和密封面(6),固定面(5)的内径D1大于密封面(6)的内径D2,固定面(5)上还开设有固定孔(4);堵头(1)包括与固定面(5)相匹配的固定部,以及与密封面(6)相匹配的密封部;密封部上开设有密封槽,其内嵌设有密封圈(3);固定部上开设有与固定孔(4)相匹配的固定盲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划伤密封圈的水下密封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西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洋流潜水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