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音频输入输出的汽车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75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音频输入输出的汽车头枕,包括头枕本体、置于头枕本体内的音频输入模块,置于头枕本体一侧或两侧的音频输出模块,所述音频输出模块通过阻尼件与头枕本体侧端可转动连接。可实现声音的定向输出,增加声音输出的私密性,以及避免对其他乘员的干扰,因为减少了音频传输距离,可以有效的提高语音传输的识别质量和接听质量,抗干扰能力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音频输入输出的汽车头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通讯领域,特别是一种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音频输入输出的汽车头枕。
技术介绍
根据交通法实施条例第一章,第六十二条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有拨打或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目前,汽车司机解决这个问题都是采用蓝牙耳机或则车载电话接听功能,而长时间佩戴蓝牙耳机首先会引起耳廓的不适,同时长时间使用进入式的耳机会给听觉神经造成很大负担,影响听力。而采用车载电话接听功能,在车内有多个人在,而电话内容不易公开,特别是工作电话,就会造成接和不接都很尴尬。同时随着人机交互的广泛应用,人们解放双手,采用语音命令来控制各种电子元件的开启和使用,现有的车载人机交互都是车体本身自带,或将手机安放在车内支架上实现,传输距离远,在开车窗或车内较嘈杂时,很难识别语音信息,造成使用的不方便。市面上尚没有一款设备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音频输入输出的汽车头枕。为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音频输入输出的汽车头枕,包括头枕本体、置于头枕本体内的音频输入模块,置于头枕本体一侧或两侧的音频输出模块,所述音频输出模块通过阻尼件与头枕本体侧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音频输出模块包括转臂前端、音频输出系统和转臂后端,所述转臂前端与转臂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音频输出系统通过螺栓固定于转臂前端,置于转臂前端和转臂后端的腔内,所述音频输出模块固定于头枕本体的两侧面板上,所述转臂前端下部开有声音传输孔,所述转臂前端上部有阻尼预留位,所述转臂前端朝向头枕本体面板,所述阻尼件通过阻尼预留位将音频输出模块与头枕本体连接;所述阻尼件包括端帽、与端帽一体的转轴、固定在转轴上的定位柱以及穿透端帽和转轴开的通孔,所述转臂前端的阻尼预留位上开有一级限位孔,所述头枕本体的侧板上开有二级限位孔和通孔,所述一级限位孔、二级限位孔与定位柱配合限位。优选地,所述的头枕本体包括本体前盖、骨架、本体后盖和两侧面板,所述本体前盖上端包括卡槽,所述音频输入模块置于卡槽内,所述骨架与本体前盖卡接固定,所述本体后盖通过螺栓与本体前端将骨架包裹在内进行固定,所述本体后盖上部带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将与卡槽过盈配合的音频输入模块进行隔档,防止音频输入模块异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可实现声音的定向输出,增加声音输出的私密性,以及避免对其他乘员的干扰,因为减少了音频传输距离,可以有效的提高语音传输的识别质量和接听质量,抗干扰能力更强。2、释放双手的同时可以避免了佩戴其他入耳式耳机设备的不舒适感,缓解耳朵疲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头枕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头枕爆炸图;图3为:本体后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音频输出模块爆炸图;图5为:阻尼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级”、“二级”、“三级”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实现音频输入输出的汽车头枕,包括头枕本体1、置于头枕本体1内的音频输入模块105,置于头枕本体1一侧或两侧的音频输出模块2,所述音频输出模块2通过阻尼件3与头枕本体1侧端可转动连接。头枕本体1包括本体前盖102、骨架103、本体后盖101和两侧面板103,所述本体前盖102上端包括卡槽104,所述音频输入模块105置于卡槽内,所述骨架103与本体前盖102卡接固定,所述本体后盖101通过螺栓与本体前端102将骨架103包裹在内进行固定,所述本体后盖101上部带有限位结构110,所述限位结构110将与卡槽过盈配合的音频输入模块105进行隔档,防止音频输入模块异位。头枕本体1包覆护面,并在护面对应的音频输入模块105的位置有密集小孔。音频输入模块105通过导线或蓝牙与头枕外部控制模块联接。音频输出模块通过导线或蓝牙与头枕外部控制模块联接。所述外部控制模块可以是手机或则车载播放器等。音频输入模块105可以为麦克和滤波器,所述麦克与滤波器相连。如图4所示的音频输出模块2包括转臂前端201、音频输出系统202和转臂后端203,所述转臂前端201与转臂后端20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音频输出系统202通过螺栓固定于转臂前端201,位于转臂前端201和转臂后端203的腔内,所述音频输出模块2通过阻尼件3固定于头枕本体1的两侧面板103上,所述转臂前端201下部开有声音传输孔205,所述转臂前端201上部有阻尼预留位204,所述转臂前端201朝向头枕本体1面板103,所述阻尼件3通过阻尼预留位204将音频输出模块2与头枕本体1连接。所述音频输出系统202为扬声器,根据需求还可以包括滤波器,将扬声器与滤波器相连。如图5所示的阻尼件3包括端帽30、与端帽30一体的转轴31、固定在转轴31上的定位柱33以及穿透端帽30和转轴31开的通孔32,所述转臂前端201的阻尼预留位204上开有一级限位孔130,所述头枕本体1的侧板103上开有二级限位孔120和通孔,所述一级限位孔130、二级限位孔120与定位柱33配合限位。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音频输入输出的汽车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本体、置于头枕本体内的音频输入模块,置于头枕本体一侧或两侧的音频输出模块,所述音频输出模块通过阻尼件与头枕本体侧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音频输出模块包括转臂前端、音频输出系统和转臂后端,所述转臂前端与转臂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音频输出系统通过螺栓固定于转臂前端,置于转臂前端和转臂后端的腔内,所述音频输出模块固定于头枕本体的两侧面板上,所述转臂前端下部开有声音传输孔,所述转臂前端上部有阻尼预留位,所述转臂前端朝向头枕本体面板,所述阻尼件通过阻尼预留位将音频输出模块与头枕本体连接;所述阻尼件包括端帽、与端帽一体的转轴、固定在转轴上的定位柱以及穿透端帽和转轴开的通孔,所述转臂前端的阻尼预留位上开有一级限位孔,所述头枕本体的侧板上开有二级限位孔和通孔,所述一级限位孔、二级限位孔与定位柱配合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音频输入输出的汽车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本体、置于头枕本体内的音频输入模块,置于头枕本体一侧或两侧的音频输出模块,所述音频输出模块通过阻尼件与头枕本体侧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音频输出模块包括转臂前端、音频输出系统和转臂后端,所述转臂前端与转臂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音频输出系统通过螺栓固定于转臂前端,置于转臂前端和转臂后端的腔内,所述音频输出模块固定于头枕本体的两侧面板上,所述转臂前端下部开有声音传输孔,所述转臂前端上部有阻尼预留位,所述转臂前端朝向头枕本体面板,所述阻尼件通过阻尼预留位将音频输出模块与头枕本体连接;所述阻尼件包括端帽、与端帽一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林周安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