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乌尔玛CYE专利>正文

竖直模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13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竖直模壳,其至少包括:彼此面对地布置的前模壳面板(2)和后模壳面板(3);螺纹拉杆(6);间距管(7);前锚固件(4);以及后锚固件(5)。所述前锚固件(4)包括:螺母(8);以及由所述拉杆(6)穿过的止挡元件(10),该止挡元件布置在所述间距管(7)和所述螺母(8)之间,当所述止挡元件(10)在最终组装位置时作为所述间距管(7)的止挡。所述止挡元件(10)是在组装期间与所述拉杆(6)一起在所述壳体(22)中旋转并且当所述止挡元件(10)到达所述最终组装位置时间接抵接所述前模壳面板(2)使得所述止挡元件(10)不能移动超过其最终组装位置的管。

Vertical die hou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直模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竖直模壳。
技术介绍
用于构建诸如墙之类的竖直结构的竖直模壳的用途是已知的。竖直模壳包括彼此面对地布置的前模壳面板和后模壳面板。两个模壳面板借助拉杆、前部锚固件以及后部锚固件彼此固定,前部锚固件固定至前模壳面板并固定至拉杆的第一端,后部锚固件固定至后模壳面板并固定至拉杆的第二端。WO2016/026812A1描述了构造成用于从一个表面(即,竖直模壳)调节的竖直模壳,该竖直模壳由单个操作者从前模壳面板的侧面固定。WO2016/026812A1中描述的前锚固件包括螺母和套筒,螺母构造成用于拧到拉杆的第一端上,套筒构造成用于引入前模壳面板的贯穿壳体中。所述套筒具有截头圆锥形通孔,该通孔构造成由拉杆穿过,并且允许拉杆在套筒内旋转。前模壳面板还包括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构造成将套筒固定至前模壳面板。竖直模壳还包括由拉杆穿过的间距管,并且该间距管在最终组装位置布置在两个模壳面板之间。间距管在其每个端部处包括圆锥形状的密封元件,一旦混凝土浇注在两个模壳面板之间,该密封元件就防止混凝土泄漏到套筒中。WO2016/026812A1中描述的竖直模壳允许从其表面调节,为此目的,操作者将自己定位成面对前模壳面板并且将螺纹拉杆引入穿过所述前模壳面板的贯穿壳体。在其每个端部处包括锥形密封元件的间距管、套筒和螺母以此顺序布置在拉杆上。操作者引入所有元件并通过使用固定装置将套筒固定至前模壳面板。然后,操作者将拉杆拧到后锚固件上,最后拧上前锚固件的螺母以将拉杆固定至前模壳面板。套筒在最终组装位置作为间距管的止挡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竖直模壳。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至少包括:彼此面对地布置的前模壳面板和后模壳面板;螺纹拉杆,其在所述竖直模壳的最终组装位置固定至两个模壳面板;由所述拉杆穿过的间距管,其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布置在两个模壳面板之间;前锚固件,其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将所述拉杆固定至所述前模壳面板;以及后锚固件,其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将所述拉杆固定至所述后模壳面板。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竖直模壳的所述前锚固件包括:螺母,构造成拧到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上;以及由所述拉杆穿过的止挡元件,其布置在所述间距管和所述螺母之间,当所述止挡元件布置在与所述竖直模壳的所述最终组装位置相对应的最终组装位置时,所述止挡元件作为所述间距管的止挡。所述竖直模壳构造成如下进行组装:将所述拉杆和所述间距管以及所述止挡元件一起引入穿过所述前模壳面板的贯穿壳体,以将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固定至预先放置在所述后模壳面板中的所述后锚固件,然后将所述前锚固件固定至所述前模壳面板,其中所述拉杆在组装期间能在所述壳体中旋转。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的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是在组装期间与所述拉杆一起在所述壳体中旋转并且当所述止挡元件到达所述最终组装位置时间接抵接所述前模壳面板使得所述止挡元件不能移动超过其最终组装位置的管。借助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改进了从一个表面调节模壳的过程,使得模壳的组装更加简单。在WO2016/026812A1中描述的竖直模壳中,止挡元件是必须固定至前模壳面板的套筒。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壳结构中,因为止挡元件是当其到达最终组装位置时间接抵接前模壳面板的管,所以不需要将止挡元件固定至前模壳面板,从而在组装期间省去该步骤。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的前模壳面板比WO2016/026812A1的竖直模壳的前模壳面板更简单,因为前模壳面板不包括用于将止挡元件固定至前模壳面板的固定装置。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从操作者那一侧看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从操作者的相对侧看到的图1的竖直模壳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图1的竖直模壳的立体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1的竖直模壳的前锚固件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图1的竖直模壳的前锚固件的细节。图6示出了图1的竖直模壳的前锚固件的立体图。图7示出了图1的竖直模壳的前锚固件的立体剖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前锚固件的一部分。图9示出了图8的前锚固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剖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前锚固件。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前锚固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2示出了图11的前锚固件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1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中所示,竖直模壳1至少包括:彼此面对地布置的前模壳面板2和后模壳面板3;螺纹拉杆6,其在竖直模壳1的最终组装位置固定至两个模壳面板2和3;间距管7,拉杆6穿过该间距管,间距管7在最终组装位置布置在两个模壳面板2和3之间;以及锚固件4和5,其在最终组装位置将拉杆6分别固定至模壳面板2和3。因此,在最终组装位置,竖直模壳1组装起来并为混凝土浇注在两个模壳面板2和3之间做好了准备。在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1中,如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两个模壳面板都可以是相同的。每个所述模壳面板2和3均包括:结构20和30;固定至所述结构20和30的板21和31;以及壳体22和32,该壳体穿过所述结构20和30以及所述板21和31。优选地,板21和31由木材制成,并且结构20和30以及壳体22和32是金属的。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仅部分地描绘了模壳面板2和3。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1是构造成用于从一个表面调节的竖直模壳(即,拉杆6从模壳的一侧固定)。在这种类型的系统中,在模壳面板2和3定位成彼此面对之前,一个锚固件固定至一个模壳面板。一旦模壳面板2和3已经定位,则操作者将自己面对另一个模壳面板,并将另一个锚固件固定至另一个模壳面板。为了理解该专利文献,前部应被认为是固定拉杆6的操作者自己所在的部分。因此,前模壳面板2应指的是布置在操作者侧的模壳面板,并且后模壳面板3应指的是与前模壳面板2相对的模壳面板。同样,前锚固件4应指的是固定至前模壳面板2的锚固件,后锚固件5应指的是固定至后模壳面板3的锚固件。此外,模壳面板2和3的内表面23和33应视为适合于布置成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并且模壳面板2和3的外表面24和34应被认为是与内表面23和33相对的表面。通常从两个表面调节的常规竖直模壳中最广泛使用的拉杆是15拉杆和20拉杆,根据竖直模壳必须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选择用哪一个。用于从两个表面调节的竖直模壳包括两个模壳面板,这两个模壳面板彼此面对地布置并借助拉杆(通常是15拉杆或20拉杆)彼此固定,拉杆借助固定至相应的模壳面板的锚固件固定至模壳面板。通常由塑料制成的间距管布置在模壳面板之间,以便一旦混凝土固化就能够移除拉杆。在这种类型的竖直模壳中,模壳的每一侧都必须有操作员以便能够组装模壳。本专利技术的竖直模壳1构造成用于从一个表面调节并借助拉杆6(优选15螺纹拉杆和20螺纹拉杆)固定前模壳面板2和后模壳面板3。在该实施方式中,图4中详细示出的前模壳面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直模壳,该竖直模壳至少包括:/n彼此面对地布置的前模壳面板(2)和后模壳面板(3);/n螺纹拉杆(6),该拉杆在所述竖直模壳(1)的最终组装位置固定至两个模壳面板(2、3);/n由所述拉杆(6)穿过的间距管(7),该间距管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布置在两个模壳面板(2、3)之间,/n前锚固件(4),该前锚固件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将所述拉杆(6)固定至所述前模壳面板(2);以及/n后锚固件(5),该后锚固件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将所述拉杆(6)固定至所述后模壳面板(3),/n所述前锚固件(4)包括:/n螺母(8),该螺母构造成拧到所述拉杆(6)的第一端上;以及/n由所述拉杆(6)穿过的止挡元件(10),该止挡元件布置在所述间距管(7)和所述螺母(8)之间,当所述止挡元件(10)布置在与所述竖直模壳(1)的所述最终组装位置相对应的最终组装位置时,所述止挡元件(10)作为所述间距管(7)的止挡,/n所述竖直模壳(1)构造成如下进行组装:将所述拉杆(6)和所述间距管(7)以及所述止挡元件(10)一起引入穿过所述前模壳面板(2)的贯穿壳体(22),以将所述拉杆(6)的第二端固定至预先放置在所述后模壳面板(3)中的所述后锚固件(5),然后将所述前锚固件(4)固定至所述前模壳面板(2),其中所述拉杆(6)在组装期间能在所述壳体(22)中旋转,/n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10)是在组装期间与所述拉杆(6)一起在所述壳体(22)中旋转并且当所述止挡元件(10)到达所述最终组装位置时间接抵接所述前模壳面板(2)以使得所述止挡元件(10)不能移动超过其最终组装位置的管。/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2 EP 18382460.61.一种竖直模壳,该竖直模壳至少包括:
彼此面对地布置的前模壳面板(2)和后模壳面板(3);
螺纹拉杆(6),该拉杆在所述竖直模壳(1)的最终组装位置固定至两个模壳面板(2、3);
由所述拉杆(6)穿过的间距管(7),该间距管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布置在两个模壳面板(2、3)之间,
前锚固件(4),该前锚固件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将所述拉杆(6)固定至所述前模壳面板(2);以及
后锚固件(5),该后锚固件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将所述拉杆(6)固定至所述后模壳面板(3),
所述前锚固件(4)包括:
螺母(8),该螺母构造成拧到所述拉杆(6)的第一端上;以及
由所述拉杆(6)穿过的止挡元件(10),该止挡元件布置在所述间距管(7)和所述螺母(8)之间,当所述止挡元件(10)布置在与所述竖直模壳(1)的所述最终组装位置相对应的最终组装位置时,所述止挡元件(10)作为所述间距管(7)的止挡,
所述竖直模壳(1)构造成如下进行组装:将所述拉杆(6)和所述间距管(7)以及所述止挡元件(10)一起引入穿过所述前模壳面板(2)的贯穿壳体(22),以将所述拉杆(6)的第二端固定至预先放置在所述后模壳面板(3)中的所述后锚固件(5),然后将所述前锚固件(4)固定至所述前模壳面板(2),其中所述拉杆(6)在组装期间能在所述壳体(22)中旋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10)是在组装期间与所述拉杆(6)一起在所述壳体(22)中旋转并且当所述止挡元件(10)到达所述最终组装位置时间接抵接所述前模壳面板(2)以使得所述止挡元件(10)不能移动超过其最终组装位置的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直模壳,该竖直模壳包括由所述拉杆(6)穿过的中间衬套(9),所述中间衬套(9)布置在所述止挡元件(10)和所述间距管(7)之间,所述中间衬套(9)的一端包括容纳在所述间距管(7)中的部分(9a),所述中间衬套(9)还包括在所述部分(9a)之后的周向环(9b),所述间距管(7)支撑在所述周向环(9b)的支撑表面上,并且所述中间衬套(9)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止挡元件(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直模壳,其中,所述中间衬套(9)具有等于或小于所述止挡元件(10)的外直径的最大外直径,所述中间衬套(9)优选地在其整个长度上基本上是圆柱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竖直模壳,其中,所述止挡元件(10)在其邻近所述间距管(7)的端部处包括密封垫圈(11),所述前模壳面板(2)的所述壳体(22)包括出口开口(222),并且所述密封垫圈(11)包括构造成在所述最终组装位置密封所述出口开口(222)的轮廓(11a),所述密封垫圈(11)优选地包括环形部分(11b),该环形部分构造成密封所述间距管(7)。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竖直模壳,其中,所述前锚固件(4)包括:圆顶板(15),所述圆顶板构造成将所述拉杆(6)固定至所述前模壳面板(2),所述圆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科利诺·维嘉
申请(专利权)人:乌尔玛CYES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班牙;E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