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02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内部所设的碳纤维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后端设有外L型板,且在固定组件的前端并且在外L型板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内L型板,所述碳纤维组件的主体呈菱形柱状结构,且在碳纤维组件的四个棱角处设有碳纤维柱,在碳纤维柱的上下两端处并且在两相邻的碳纤维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I,且碳纤维网的外边通过固定板II压配在固定槽内,所述外L型板的外侧面上与内L型板的外侧面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横梁,且横梁在外L型板与内L型板的侧面呈水平均匀分布;混泥土中加入碳纤维,增大混泥土的横向剪切力,有效地提高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效果。

A kind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concrete short leg shea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
本技术涉及一种短肢剪力墙,具体是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部分住宅工程,采用剪力墙结构形式,且其中包含许多短肢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者结构墙,用于在房屋或者构筑物中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所引起的水平荷载,剪力墙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结构受到剪切破坏。目前,全预制剪力墙结构预制化率虽然比较高,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内纵筋和箍筋配置较多,预制拼装接缝的连接构造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边缘构件还采用现浇形式,降低了结构的预制化率,同时由于繁琐的连接,造成现场工程量较大,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比优势尤其不明显。而且有的主要以弹性屈曲荷载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导致钢板很厚或者加劲肋非常密集,不利于材料的节约,同时现有的防水方式,大多采用止水钢板和两根对接螺杆连接后固定于剪力墙体内,由于最后留在剪力墙中的对接螺杆是无法取出的,因此,建筑中的用钢量会增加,从而增加建造成本。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抗震型短肢剪力墙的墙板施工模板,在施工时难度较大,加固困难,模板拼装浪费,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涨模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增加,主要表现为此部分模板损耗大,涨模造成的剔凿,露筋处理,影响混凝土构件表面观感等,且并且抗震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抗震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内部所设的碳纤维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后端设有外L型板,且在固定组件的前端并且在外L型板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内L型板,所述碳纤维组件的主体呈菱形柱状结构,且在碳纤维组件的四个棱角处设有碳纤维柱,在碳纤维柱的上下两端处并且在两相邻的碳纤维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I,所述两对角碳纤维柱之间设有碳纤维网,且碳纤维网的外边通过固定板II压配在固定槽内,所述碳纤维网交织成十字型。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L型板的外侧面上与内L型板的外侧面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横梁,且横梁在外L型板与内L型板的侧面呈水平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纵梁,且纵梁在外L型板与内L型板的侧面面呈竖直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纤维柱的上端面开设有圆柱型固定孔,所述碳纤维柱的下端面设圆柱型固定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纤维柱的对角面上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插配有固定板II。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相邻碳纤维组件的上下两组碳纤维柱之间,通过固定销与固定孔相插配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固定组件中加入碳纤维组件件,提高了混泥土的横向抗剪能力,有效地提高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效果。2、整个碳纤维组件件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短肢剪力墙的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装配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中装配的俯视图;图3为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中固定组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中碳纤维组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组件;2、碳纤维组件;101、纵梁;102、外L型板;103、横梁;104、内L型板;105、螺栓孔;201、固定板I;202、固定板II;203、碳纤维网;204、固定孔;205、碳纤维柱;206、固定销;207、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包括固定组件1,固定组件1内部所设的碳纤维组件2,固定组件1的后端设有外L型板102,且在固定组件1的前端并且在外L型板102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内L型板104,碳纤维组件2的主体呈菱形柱状结构,且在碳纤维组件2的四个棱角处设有碳纤维柱205,在碳纤维柱205的上下两端处并且在两相邻的碳纤维柱205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I201,两对角碳纤维柱205之间设有碳纤维网203,且碳纤维网203的外边通过固定板II202压配在固定槽207内,碳纤维网203交织成十字型。在图1中:外L型板102的外侧面上与内L型板104的外侧面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横梁103,且横梁103在外L型板102与内L型板104的侧面呈水平均匀分布,进而防止外L型板102在浇筑过程中因受混泥土的张力而发生倒塌现象。在图1中:横梁103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纵梁101,且纵梁101在外L型板102与内L型板104的侧面面呈竖直均匀分布,起到支撑作用。在图4中:碳纤维柱205的上端面开设有圆柱型固定孔204,碳纤维柱205的下端面设圆柱型固定销206。在图4中:碳纤维柱205的对角面上开设有固定槽207,且固定槽207内插配有固定板II202。在图1中:两相邻碳纤维组件2的上下两组碳纤维柱205之间,通过固定销206与固定孔204相插配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放好外L型板102和内L型板104,然后用螺栓将横梁103与外L型板102和内L型板104相固定,在用螺栓将纵梁101与横梁103相固定,在内外板之间防置碳纤维组件2,且根据短肢剪切墙的高度,通过固定孔204和固定销206添加碳纤维组件2,然后在对角碳纤维柱205之间铺设碳纤维网203,让碳纤维网203交织成十字型,且通过固定板II202固定,最后进行混泥土浇筑。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包括固定组件(1),固定组件(1)内部所设的碳纤维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的后端设有外L型板(102),且在固定组件(1)的前端并且在外L型板(102)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内L型板(104),所述碳纤维组件(2)的主体呈菱形柱状结构,且在碳纤维组件(2)的四个棱角处设有碳纤维柱(205),在碳纤维柱(205)的上下两端处并且在两相邻的碳纤维柱(205)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I(201),所述两对角碳纤维柱(205)之间设有碳纤维网(203),且碳纤维网(203)的外边通过固定板II(202)压配在固定槽(207)内,所述碳纤维网(203)交织成十字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包括固定组件(1),固定组件(1)内部所设的碳纤维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的后端设有外L型板(102),且在固定组件(1)的前端并且在外L型板(102)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内L型板(104),所述碳纤维组件(2)的主体呈菱形柱状结构,且在碳纤维组件(2)的四个棱角处设有碳纤维柱(205),在碳纤维柱(205)的上下两端处并且在两相邻的碳纤维柱(205)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I(201),所述两对角碳纤维柱(205)之间设有碳纤维网(203),且碳纤维网(203)的外边通过固定板II(202)压配在固定槽(207)内,所述碳纤维网(203)交织成十字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L型板(102)的外侧面上与内L型板(104)的外侧面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横梁(103),且横梁(103)在外L型板(102)与内L型板(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