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426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本组合式加固结构包括小墙肢、水平箍筋和纵向钢筋;水平箍筋沿环向绕设在小墙肢的周侧,且水平箍筋沿小墙肢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均匀布置;所述纵向钢筋的钢筋长度方向与小墙肢的高度方向相平行,纵向钢筋沿环向均匀地布设在小墙肢的周侧,且纵向钢筋设置在水平箍筋所围合而成的区域内部;所述小墙肢、水平箍筋、纵向钢筋以及水泥砂浆面层共同相连以构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小墙肢的周侧加设封闭状的水平箍筋以及纵向钢筋,所述小墙肢、水平箍筋、纵向钢筋和水泥砂浆面层共同相连以形成钢筋-砌体组合柱,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墙肢乃至整个建筑框架的整体抗震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小墙肢就是墙体的截面长度与截面高度之比< 3的剪力墙,而对小墙肢的传统加固方法为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这种传统加固方法仅仅能够提高小墙肢的受压承载力,而对墙体的抗震能力提高不明显。小墙肢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弯剪变形大,延性差,容易被破坏而成为危险构件;而如果小墙肢被破坏,楼房将由于内力调整和应力集中等原因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亟待解决小墙肢的加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本组合式加固结构提高了小墙肢的刚度和延性,从而大大提升了砌体结构校舍的整体抗震能力。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包括小墙肢,本组合式加固结构还包括水平箍筋和纵向钢筋;所述水平箍筋所围合而成的平面垂直于小墙肢的高度方向,水平箍筋沿环向呈封闭状绕设在小墙肢的周侦牝且水平箍筋沿小墙肢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均匀布置;所述纵向钢筋的钢筋长度方向与小墙肢的高度方向相平行,纵向钢筋沿环向均匀地布设在小墙肢的周侧,且纵向钢筋设置在水平箍筋所围合而成的区域内部;所述小墙肢、水平箍筋、纵向钢筋以及设置在小墙肢外部的水泥砂浆面层共同相连以构成一个整体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所述小墙肢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纵向刻槽,所述纵向钢筋嵌设在纵向刻槽中。所述沿小墙肢高度方向布置的上下两相邻水平箍筋的间距为200mm,沿小墙肢周向布置的两相邻纵向钢筋的间距为200_。所述水平箍筋由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构成,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的总长度大于小墙肢的周向长度;所述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的端部均设置有弯钩状的钩头,且第一箍筋的钩头和第二箍筋的钩头彼此交错相连。所述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沿小墙肢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小墙肢的两侧。所述小墙肢的中部设置有构造柱,构造柱在小墙肢的其中一个长边侧设置有第一墙;所述第一箍筋环绕在小墙肢的远离第一墙的长边侧,且第一箍筋的两钩头分别绕过小墙肢的两短边侧并延伸至第一墙处;所述第二箍筋穿过第一墙,且第二箍筋的两钩头伸出在第一墙的外侧并与第一箍筋的钩头彼此交错相连。所述小墙肢的沿墙宽方向的一端也即其中一个短边侧设置有构造柱,构造柱在小墙肢的其中一个长边侧设置有第二墙;所述第一箍筋环绕在小墙肢的远离第二墙的短边侦牝且第一箍筋的两钩头分别沿小墙肢的周向延伸至第二墙处;所述第二箍筋穿过第二墙,且第二箍筋的两钩头伸出在第二墙的外侧并与第一箍筋的钩头彼此交错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小墙肢的周侧加设封闭状的水平箍筋以及纵向钢筋,所述小墙肢、水平箍筋、纵向钢筋和水泥砂浆面层共同相连以形成钢筋-砌体组合柱,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墙肢乃至整个建筑框架的整体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3、5均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水平箍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水平箍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水平箍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0-小墙肢 11-水泥砂浆面层20-构造柱30A-第一箍筋30B-第二箍筋 31-钩头 40-纵向钢筋50-第一墙 60-第二墙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 6所示,一种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包括小墙肢10,本组合式加固结构还包括水平箍筋和纵向钢筋40 ;所述水平箍筋所围合而成的平面垂直于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水平箍筋沿环向呈封闭状绕设在小墙肢10的周侧,且水平箍筋沿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均匀布置;所述纵向钢筋40的钢筋长度方向与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相平行,纵向钢筋40沿环向均匀地布设在小墙肢10的周侧,且纵向钢筋40设置在水平箍筋所围合而成的区域内部;所述小墙肢10、水平箍筋、纵向钢筋40以及设置在小墙肢10外部的水泥砂浆面层11共同相连以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的,如图1、3、5所示,所述小墙肢10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纵向刻槽,所述纵向钢筋40嵌设在纵向刻槽中。优选的,所述沿小墙肢10高度方向布置的上下两相邻水平箍筋的间距为200mm,沿小墙肢10周向布置的两相邻纵向钢筋40的间距为200mm。进一步的,如图I 6所示,所述水平箍筋由第一箍筋30A和第二箍筋30B构成,第一箍筋30A和第二箍筋30B的总长度大于小墙肢10的周向长度;所述第一箍筋30A和第二箍筋30B的端部均设置有弯钩状的钩头31,且第一箍筋30A的钩头和第二箍筋30B的钩头彼此交错相连。作为本技术的第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箍筋30A和第二箍筋30B沿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小墙肢10的两侧。在第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箍筋30A和第二箍筋30B均呈弯折状,且第一箍筋30A和第二箍筋(30B)的弯折状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箍筋30A和第二箍筋30B分别包覆在小墙肢10的两短边侧,第一箍筋30A的钩头和第二箍筋30B的钩头在小墙肢10的两长边侧彼此交错相连。作为本技术的第二种优选方案,如图3、4所示,所述小墙肢10的中部设置有构造柱20,构造柱20在小墙肢10的其中一个长边侧设置有第一墙50 ;所述第一箍筋30A环绕在小墙肢10的远离第一墙50的长边侧,且第一箍筋30A的两钩头分别绕过小墙肢10的两短边侧并延伸至第一墙50处;所述第二箍筋30B穿过第一墙50,且第二箍筋30B的两钩头伸出在第一墙50的外侧并与第一箍筋30A的钩头彼此交错相连。作为本技术的第三种优选方案,如图5、6所示,所述小墙肢10的沿墙宽方向的一端也即其中一个短边侧设置有构造柱20,构造柱20在小墙肢10的其中一个长边侧设置有第二墙60 ;所述第一箍筋30A环绕在小墙肢10的远离第二墙60的短边侧,且第一箍筋30A的两钩头分别沿小墙肢10的周向延伸至第二墙60处;所述第二箍筋30B穿过第二墙60,且第二箍筋30B的两钩头伸出在第二墙60的外侧并与第一箍筋30A的钩头彼此交错相连。综合上述三个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小墙肢、水平箍筋、纵向钢筋和水泥砂浆面层共同相连以形成钢筋-砌体组合柱,从而大大提高了小墙肢乃至整个建筑框架的整体 抗震能力。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包括小墙肢(10),其特征在于本组合式加固结构还包括水平箍筋和纵向钢筋(40);所述水平箍筋所围合而成的平面垂直于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水平箍筋沿环向呈封闭状绕设在小墙肢(10)的周侧,且水平箍筋沿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均匀布置;所述纵向钢筋(40)的钢筋长度方向与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相平行,纵向钢筋(40)沿环向均匀地布设在小墙肢(10)的周侧,且纵向钢筋(40)设置在水平箍筋所围合而成的区域内部;所述小墙肢(10)、水平箍筋、纵向钢筋(40)以及设置在小墙肢(10)外部的水泥砂浆面层(11)共同相连以构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墙肢(10)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纵向刻槽,所述纵向钢筋(40)嵌设在纵向刻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沿小墙肢(10)高度方向布置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小墙肢的组合式加固结构,包括小墙肢(10),其特征在于:本组合式加固结构还包括水平箍筋和纵向钢筋(40);所述水平箍筋所围合而成的平面垂直于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水平箍筋沿环向呈封闭状绕设在小墙肢(10)的周侧,且水平箍筋沿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自上而下均匀布置;所述纵向钢筋(40)的钢筋长度方向与小墙肢(10)的高度方向相平行,纵向钢筋(40)沿环向均匀地布设在小墙肢(10)的周侧,且纵向钢筋(40)设置在水平箍筋所围合而成的区域内部;所述小墙肢(10)、水平箍筋、纵向钢筋(40)以及设置在小墙肢(10)外部的水泥砂浆面层(11)共同相连以构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礼平曾伟马良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