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302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若干层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与已成型构筑物的筒壁采用对拉螺栓固定的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内模板位于筒壁的内侧,所述外模板位于筒壁的外侧,所述内模板的内侧和外模板的外侧均连接有围檩,所述围檩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连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立杆的底部连接有与单个调节孔连接的斜杆,所述立杆、水平杆和斜杆构成三角架,每两个所述模板单元还设有一个吊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牢靠性得到提升。

A formwork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struc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
本技术涉及高耸构筑物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厂房中经常包括高耸构筑物,如烟囱和冷却塔等。需要新建高耸构筑物时,传统方式采用简单的“井”字形脚手架搭建模板,牢靠性不足,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且不能根据筒壁的坡度进行调整,每个构筑物的新建均需要特制的一套脚手架和模板,施工成本很高,是故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牢靠性得到提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若干层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与已成型构筑物的筒壁采用对拉螺栓固定的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内模板位于筒壁的内侧,所述外模板位于筒壁的外侧,所述内模板的内侧和外模板的外侧均连接有围檩,所述围檩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连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立杆的底部连接有与单个调节孔连接的斜杆,所述立杆、水平杆和斜杆构成三角架,每两个所述模板单元还设有一个吊架。优选地,所述对拉螺栓采用Φ16圆钢且双头套丝,所述对拉螺栓位于筒壁内的部分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采用¢20PVC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垫设有海绵。优选地,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的规格均为1000mm×1300mm。优选地,所述围檩采用Φ48钢管,所述围檩的长度为2.5~4.0m。优选地,所述水平杆的上侧连接有走道板,所述水平杆在远离立柱的一端沿高度方向设有防护杆。优选地,所述吊架包括吊挂于水平杆的底部的呈三角形的上架,所述上架下吊挂有呈梯形的下架,所述下架的底部连接有脚手板,所述吊架外设有安全网。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由下至上布置若干层模板单元,从而实现逐层混凝土浇灌,当需要浇灌更高处的混凝土筒壁时,只需将最底层的一层模板单元拆卸,并运送至最高层模板单元处,即可在已有最高层模板单元的上方继续构建新的一层模板单元,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模板单元包括与已成型构筑物的筒壁采用对拉螺栓固定的内模板和外模板,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灌成型,牢靠性得到提升;内模板的内侧和外模板的外侧均连接有围檩,围檩一方面可以对内模板和外模板进行加固,提升整体强度,另一方面用于固定三角架,便于施工人员操作;水平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调节孔,以调节三角架的倾斜度,使之适应筒壁坡度变化的需要;每两个模板单元还设有一个吊架,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拆模、堵孔等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的半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中单个三角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壁;2、对拉螺栓;3、内模板;4、外模板;5、围檩;6、立杆;7、水平杆;8、调节孔;9、斜杆;10、吊架;11、走道板;12、安全网。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若干层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与已成型构筑物的筒壁1采用对拉螺栓2固定的内模板3和外模板4,所述内模板3位于筒壁1的内侧,所述外模板4位于筒壁1的外侧,所述内模板3的内侧和外模板4的外侧均连接有围檩5,所述围檩5连接有立杆6,所述立杆6的顶部连接有水平杆7,所述水平杆7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调节孔8,所述立杆6的底部连接有与单个调节孔8连接的斜杆9,所述立杆6、水平杆7和斜杆9构成三角架,每两个所述模板单元还设有一个吊架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下至上布置若干层模板单元,具体可采用三层,在施工过程中三层模板单元循环交替向上使用,从而实现逐层混凝土浇灌,当需要浇灌更高处的混凝土筒壁1时,只需将最底层的一层模板单元拆卸,并运送至最高层模板单元处,即可在已有最高层模板单元的上方继续构建新的一层模板单元,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模板单元包括与已成型构筑物的筒壁1采用对拉螺栓2固定的内模板3和外模板4,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灌成型,牢靠性得到提升;内模板3的内侧和外模板4的外侧均连接有围檩5,围檩5一方面可以对内模板3和外模板4进行加固,提升整体强度,另一方面用于固定三角架,便于施工人员操作;水平杆7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调节孔8,以调节三角架的倾斜度,使之适应筒壁1坡度变化的需要;每两个模板单元还设有一个吊架10,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拆模、堵孔等操作,局部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还可以在每两个三角架间设置一块定型板,随着筒壁1施工的逐步上升,个别三角架的间距需要调整时采取对定型板局部修补的办法。优选地,所述对拉螺栓2采用Φ16圆钢且双头套丝,所述对拉螺栓2位于筒壁1内的部分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采用¢20PVC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垫设有海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重复使用对拉螺栓2,在拆除最底层的模板单元时,可以一同拆除对拉螺栓2,在修正后用于搭建新的模板单元,降低了施工成本,海绵用于防止漏浆。优选地,所述内模板3和外模板4的规格均为1000mm×13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平衡性和牢靠性,且单个内模板3和外模板4的规格既不宜过大亦不宜过小,过大造成搬运困难,过小则强度较差。优选地,所述围檩5采用Φ48钢管,所述围檩5的长度为2.5~4.0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三角架的牢靠性,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优选地,所述水平杆7的上侧连接有走道板11,所述水平杆7在远离立柱的一端沿高度方向设有防护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大方便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且防护杆能增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优选地,所述吊架10包括吊挂于水平杆7的底部的呈三角形的上架,所述上架下吊挂有呈梯形的下架,所述下架的底部连接有脚手板,所述吊架10外设有安全网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整体强度,从而保证吊架10的牢靠性,方便施工人员的操作,安全网12进一步地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若干层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与已成型构筑物的筒壁采用对拉螺栓固定的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内模板位于筒壁的内侧,所述外模板位于筒壁的外侧,所述内模板的内侧和外模板的外侧均连接有围檩,所述围檩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连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立杆的底部连接有与单个调节孔连接的斜杆,所述立杆、水平杆和斜杆构成三角架,每两个所述模板单元还设有一个吊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若干层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与已成型构筑物的筒壁采用对拉螺栓固定的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内模板位于筒壁的内侧,所述外模板位于筒壁的外侧,所述内模板的内侧和外模板的外侧均连接有围檩,所述围檩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连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立杆的底部连接有与单个调节孔连接的斜杆,所述立杆、水平杆和斜杆构成三角架,每两个所述模板单元还设有一个吊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耸构筑物施工用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栓采用Φ16圆钢且双头套丝,所述对拉螺栓位于筒壁内的部分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采用¢20PVC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垫设有海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王维王卫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大高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