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热加工生产线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03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热加工生产线及使用方法,硬件包括两固熔炉、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和淬火池;每个固熔炉包括:炉具,具有中空的炉膛,所述炉膛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定义进料端至出料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用于承载若干板料载物架;输送装置,包括位于炉具外部的上料输送段和位于炉具内部的工作输送段;若干位于炉膛内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火力加热组件,所述火力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板料;炉具内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回风口,进风口设于炉膛侧壁,所述回风口设于炉膛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以避免由于加热时温度场过于集中导致板材接受热加工不均匀的情况,并且可方便地将板料转运至淬火池。

A hot metal processing lin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热加工生产线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板料热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热加工生产线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板料,尤其是铝合金板料,其从熔炉出料并冷却后,往往存在各种物理属性上的不足,必不可直接输出当型材使用。因此,需要对这些板料进行热加工,方可起到改善板料物理属性作用,以此达到满足使用条件。然而目前,铝合金板料后续热加工的生产线尚存在几个不足:1.传统的固熔炉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接受热加工的金属板材受热不均匀,容易产生局部热应力;2.由于淬火池与热加工装置之间的转运环节不够紧凑,运输距离过大,待淬火的板料放置于常温空气中时间过长,温度下降严重,到浸泡至淬火池时,其淬火效果已大打折扣;3.对炉膛内出火和循环风的操作缺少精细化操作方法,导致热量往外逸散的量较大,浪费之余,逸散出去的热量还容易影响车间温度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固熔炉,用以避免由于加热时温度场过于集中导致板材接受热加工不均匀的情况;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热加工生产线,用以完成板料的热加工,并且方便地转运至淬火池;目的之三在于提供所述金属热加工生产线的使用方法。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固熔炉,包括:炉具,具有中空的炉膛,所述炉膛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定义进料端至出料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载物架,用于承载若干板料;输送装置,包括位于炉具外部的上料输送段和位于炉具内部的工作输送段,所述工作输送段从所述炉膛的进料端延伸至出料端;所述工作输送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板料的长度,并且大于所述载物架的长度;若干位于炉膛内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火力加热组件,所述火力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板料;炉具内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回风口,进风口设于炉膛侧壁,所述回风口设于炉膛上端;废气排出通道,用于将炉膛内燃烧所产生的混合废气排离。进一步地,所述火力加热组件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喷火口,所述喷火口连通外部的油气混合物管道,并且,所述喷火口设有点火器。进一步地,所述循环风道内安装有叶轮机组,所述叶轮机组用于将炉膛中的热空气保持循环,并且由进风口进入炉膛,由回风口离开炉膛。进一步地,所述炉具的进料端设有可开闭的第一活动门,所述炉具的出料端设有可开闭的第二活动门。进一步地,所述循环风道的数量为三个,每一循环风道具有两个进风口;将在一炉膛侧壁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所有进风口定义为第一排进风口组合,将在另一炉膛侧壁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所有进风口定义为第二排进风口组合;靠近所述出料端的循环风道所具有的两个进风口定义为第一列进风口组合,靠近所述进料端的循环风道所具有的两个进风口定义为第三列进风口组合,位于中间的循环风道所具有的两个进风口定义为第二列进风口组合;所述喷火口数量为六个,三个分设于炉膛一侧壁的定义为第一排喷火口组合,另外三个分设于炉膛另一侧壁的定义为第二排喷火口组合;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两个喷火口定义为第一列喷火口组合,靠近所述进料端的两个喷火口定义为第三列喷火口组合,位于中部的两个喷火口定义为第二列喷火口组合。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为转辊输送装置。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金属热加工生产线,包括所述的固熔炉,所述固熔炉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固熔炉相对而设,还包括位于之间的一个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所述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与两固熔炉所具有的输送装置等高,所述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下方具有一淬火池,所述淬火池用于对板料进行淬火。进一步地,定义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在淬火池上方与所述输送装置等高时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定义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在淬火池底端时的位置为第二位置,所述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具有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自由度。进一步地,所述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包括辊子输送机构及升降机构。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金属热加工生产线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上料步骤,将载有板料的载物架放置于所述上料输送段,然后送入炉膛中;加热步骤,火力加热组件对板料进行加热,并且,所述循环风道启动,在炉膛形成一循环风,同时,所述工作输送段带动载有板料的载物架在第一方向上作直线往返运动;保温步骤,关闭火力加热组件,所述循环风道保持所述加热步骤时的输出功率;离开步骤,所述循环风道降低输出功率,然后,载有板料的载物架离开炉膛,并由所述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带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淬火步骤,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往淬火池下降,达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板料浸没于淬火池所具有的池水,完成淬火工序;出料步骤,可升降的双向输送平台上升返回第一位置,载有板料的载物架由外部的起重设备吊离。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为:(1)炉具的炉膛比以往增加了长度,提供一个空间,使得载物架沿长度方向做缓慢往返运动,如此,有利于载物架上的板料受热均匀;并且,炉膛内形成循环风,有利于炉膛内的载物架、板料附近温度场分布均匀,避免温度场中出现部分位置热量过于集中的情况;(2)另外,板料从离开炉膛至浸没于淬火池的转运过程比以往简单,所需时间较以往明显减少;此外,由于加热和保温的工序的需时比淬火时间要长,因此,采取左右两个炉具加热板料,然后两者之间配一淬火池,则可以适度利用两边先后执行的时间差,使得两边的板料都顺利完成所有工序;(3)循环风道的风力是可调节的,当板料送入至炉膛后,炉膛处于密闭且由喷火口所提供的火焰加热时,叶轮机组的输出风量为最快档,当关闭了喷火口的加热,保温时,叶轮机组的输出风量降为中档,可以起到减少电能损耗,当板料离开炉膛时,叶轮机组降到最低转速,避免炉膛内余温在出料端大量逸散到车间,为后续上料的待加热的另一载有板料的载物架保留余温,换言之,后续的板料如果要在炉膛内加热,所述炉膛内的起始温度比从常温开始加热时箱柜较高,也有利于减少燃料的无价值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第一炉膛的结构示意图(已隐藏第一炉膛顶部的俯视图);图3为所述第一炉膛的结构示意图(已隐藏第一炉膛进料端的右侧视图);图4为图3A-A剖面视图;图5为图3A-A剖面视图(载物架位于第一位置);图6为图3A-A剖面视图(载物架位于第二位置);图7为所述载物架在淬火池上方时的示意图;图8为所述载物架浸没于淬火池时的示意图;图9为所述载物架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10为所述载物架的结构示意图(右侧视图);图中,1、第一炉具;10、第一排进风口组合;100、第一进风口;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三进风口;11、第二排进风口组合;110、第四进风口;111、第五进风口;112、第六进风口;12、第一列进风口组合;13、第二列进风口组合;14、第三列进风口组合;20、第一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固熔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具,具有中空的炉膛,所述炉膛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定义进料端至出料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n载物架,用于承载若干板料;/n输送装置,包括位于炉具外部的上料输送段和位于炉具内部的工作输送段,所述工作输送段从所述炉膛的进料端延伸至出料端;所述工作输送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板料的长度,并且大于所述载物架的长度;/n若干位于炉膛内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火力加热组件,所述火力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板料;/n炉具内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回风口,进风口设于炉膛侧壁,所述回风口设于炉膛上端;/n废气排出通道,用于将炉膛内燃烧所产生的混合废气排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固熔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具,具有中空的炉膛,所述炉膛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定义进料端至出料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载物架,用于承载若干板料;
输送装置,包括位于炉具外部的上料输送段和位于炉具内部的工作输送段,所述工作输送段从所述炉膛的进料端延伸至出料端;所述工作输送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板料的长度,并且大于所述载物架的长度;
若干位于炉膛内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火力加热组件,所述火力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板料;
炉具内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回风口,进风口设于炉膛侧壁,所述回风口设于炉膛上端;
废气排出通道,用于将炉膛内燃烧所产生的混合废气排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力加热组件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喷火口,所述喷火口连通外部的油气混合物管道,并且,所述喷火口设有点火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内安装有叶轮机组,所述叶轮机组用于将炉膛中的热空气保持循环,并且由进风口进入炉膛,由回风口离开炉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具的进料端设有可开闭的第一活动门,所述炉具的出料端设有可开闭的第二活动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的数量为三个,每一循环风道具有两个进风口;将在一炉膛侧壁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所有进风口定义为第一排进风口组合,将在另一炉膛侧壁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所有进风口定义为第二排进风口组合;靠近所述出料端的循环风道所具有的两个进风口定义为第一列进风口组合,靠近所述进料端的循环风道所具有的两个进风口定义为第三列进风口组合,位于中间的循环风道所具有的两个进风口定义为第二列进风口组合;所述喷火口数量为六个,三个分设于炉膛一侧壁的定义为第一排喷火口组合,另外三个分设于炉膛另一侧壁的定义为第二排喷火口组合;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两个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健松何健中孔正彦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正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