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胶黏剂领域,针对阻燃剂容易对阻燃胶的粘结强度产生影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阻燃胶,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A组分以及B组分,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2‑3:1‑2;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双酚A环氧树脂80‑90份;十溴二苯乙烷5‑7份;2,4‑双(三氯甲基)‑6‑对甲氧基苯乙烯基‑S‑三嗪1‑2份;2,2‑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0.5‑1份;B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脂环胺25‑30份;聚醚胺70‑75份;2‑氟‑4‑甲氧基甲酰苯硼酸0.5‑1份。阻燃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A组分;S2、制备B组分;S3、制备阻燃胶。通过采用以上组分互相协同配合以形成阻燃剂,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
Flame retardant adhes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燃胶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黏剂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阻燃胶。
技术介绍
电器中一般是采用胶黏剂进行防水封装的,电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线通常容易发热,从而使得电器很多时候也容易发热,为了减少胶黏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明火燃烧的情况,电器中的胶黏剂一般采用阻燃胶。现有的阻燃胶通常是通过直接在胶黏剂中加入阻燃剂制成的,但是,在胶黏剂中加入阻燃剂通常会对胶黏剂的胶粘强度产生影响,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胶,具有提高阻燃胶的阻燃效果的同时不容易对胶黏剂的胶粘强度产生影响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胶的制备方法,具有使得制备所得的阻燃胶的胶粘强度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燃胶,包括A组分以及B组分,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2-3:1-2;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双酚A环氧树脂80-90份;十溴二苯乙烷5-7份;2,4-双(三氯甲基)-6-对甲氧基苯乙烯基-S-三嗪1-2份;2,2-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0.5-1份;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脂环胺25-30份;聚醚胺70-75份;2-氟-4-甲氧基甲酰苯硼酸0.5-1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十溴二苯乙烷、2,4-双(三氯甲基)-6-对甲氧基苯乙烯基-S-三嗪与2,2-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混合以形成阻燃剂,有利于提高阻燃胶的阻燃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增强阻燃胶的粘结强度以及防水性能,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影响,还使得阻燃胶对电器的防水封装的效果,使得电器用电安全性能更高。通过采用脂环胺、聚醚胺与2-氟-4-甲氧基甲酰苯硼酸混合以形成固化剂,有利于阻燃胶在制备过程中更好地固化,从而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影响,使得阻燃胶的阻燃性能提高的同时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不容易受到影响。通过控制A组分与B组分的混合质量份数比,有利于促进阻燃胶更好地固化,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阻燃胶的粘结强度,使得阻燃胶的阻燃性能提高的同时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有利于B组分更好地促进A组分的固化,使得阻燃胶的固化更加完全,从而有利于增强制备所得的阻燃胶的粘结强度,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而降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A组分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活性稀释剂3-5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活性稀释剂,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阻燃剂的固化进程,使得阻燃胶中的组分更好地聚合交联,从而有利于增强阻燃胶的粘结强度以及韧性,使得阻燃胶更加不容易开裂,同时,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而下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性稀释剂由正丁基缩水甘油醚与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以质量份数比为2-3:1-2的比例混合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正丁基缩水甘油醚与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混合以形成活性稀释剂,有利于活性稀释剂更好地促进阻燃胶的固化,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阻燃胶的韧性以及粘结强度,使得阻燃胶更加不容易开裂的同时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而下降。通过控制正丁基缩水甘油醚与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的混合比例,有利于正丁基缩水甘油醚与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更好地互相协同配合以起到促进阻燃胶的固化,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而下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丁基缩水甘油醚与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的质量份数比为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正丁基缩水甘油醚与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的混合比例,有利于正丁基缩水甘油醚与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更好地互相协同配合,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阻燃胶的固化,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而下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A组分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甲苄噻嗪1-2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甲苄噻嗪,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十溴二苯乙烷、2,4-双(三氯甲基)-6-对甲氧基苯乙烯基-S-三嗪与2,2-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的互相协同配合,使得阻燃胶的阻燃性能更好,同时,还有利于增强阻燃胶的粘结强度,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而下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A组分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消泡剂0.5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消泡剂,有利于抑制阻燃胶在制备过程中的气泡产生,使得制备所得的阻燃胶内部更加不容易存在泡孔,从而使得阻燃胶的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影响,使得阻燃胶更加不容易开裂;同时,消泡剂还有利于增强阻燃胶的稠度,从而有利于增强阻燃胶的粘结强度,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而下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A组分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荷叶粉1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荷叶粉,有利于增强阻燃胶的防水性能,从而使得阻燃胶对电器的防水封装性能更好,有利于提高电器的用电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燃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A组分:将A组分中的组成成分在900-1000r/min的转速下搅拌2-2.5h,混合均匀以形成A组分;S2、制备B组分:将B组分中的组成成分搅拌混合均匀以形成B组分;S3、制备阻燃胶:在常温条件下,将制备所得的A组分与B组分按质量份数比混合均匀,并在常温下固化8-12h,即得阻燃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将A组分的各成分混合均匀以形成A组分,并将B组分的各成分混合均匀以形成B组分,再将A组分与B组分混合均匀,有利于A组分中的各成分更好地互相协同配合以起阻燃作用,同时,有利于B组分中的各成分更好地互相协同配合以起固化作用,从而有利于B组分更好地促进A组分的固化,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而下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的固化时间控制为10h。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步骤S2中的固化时间,有利于B组分更好地促进A组分的固化,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增强阻燃胶的粘结强度,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阻燃剂的影响而下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十溴二苯乙烷、2,4-双(三氯甲基)-6-对甲氧基苯乙烯基-S-三嗪与2,2-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混合以形成阻燃剂,有利于提高阻燃胶的阻燃效果,还使得阻燃胶的粘结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影响,使得阻燃胶对电器的防水封装的效果更好,使得电器用电安全性能更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胶,其特征是:包括A组分以及B组分,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2-3:1-2;/n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n双酚A环氧树脂80-90份;/n十溴二苯乙烷5-7份;/n2,4-双(三氯甲基)-6-对甲氧基苯乙烯基-S-三嗪1-2份;/n2,2-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0.5-1份;/n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n脂环胺25-30份;/n聚醚胺70-75份;/n2-氟-4-甲氧基甲酰苯硼酸0.5-1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胶,其特征是:包括A组分以及B组分,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2-3:1-2;
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双酚A环氧树脂80-90份;
十溴二苯乙烷5-7份;
2,4-双(三氯甲基)-6-对甲氧基苯乙烯基-S-三嗪1-2份;
2,2-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0.5-1份;
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脂环胺25-30份;
聚醚胺70-75份;
2-氟-4-甲氧基甲酰苯硼酸0.5-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胶,其特征是: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胶,其特征是:所述A组分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活性稀释剂3-5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燃胶,其特征是:所述活性稀释剂由正丁基缩水甘油醚与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以质量份数比为2-3:1-2的比例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燃胶,其特征是:所述正丁基缩水甘油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炳川,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晨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