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76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具备:镜壳体,其收纳有电气部件;树脂制的基座部件;以及轴,其具有供与电气部件连接的电线贯插的电线贯插孔,并且该轴以将镜壳体的基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立设于基座部件,在基座部件上形成有缝隙,缝隙的外端在基座部件的侧缘开放,从电线贯插孔向基座部件侧导出的电线能够插入该缝隙中,即使存在缝隙,也能够确保基座部件的刚性而保持强度,还能够抑制成型时的变形。在彼此之间形成缝隙(42)的彼此对置的一对侧面之间在该缝隙(42)的内端部通过连结部(43)而彼此连结,连结部(43)以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形成于基座部件(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具备:镜壳体,其具有收纳后视镜的镜收纳凹部,并且在该镜壳体中收纳电气部件;树脂制的基座部件,其安装于侧门;以及轴,其具有供与所述电气部件连接的电线贯插的电线贯插孔,并且该轴以将所述镜壳体的基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方式立设于所述基座部件,在所述基座部件形成有缝隙,该缝隙的外端在所述基座部件的侧缘开放,从所述电线贯插孔向该基座部件侧导出的电线能够插入该缝隙中。
技术介绍
若在基座部件形成有用于插入电线的圆形的电线插入孔,则向电线插入孔插入电线的电线插入作业变得烦杂,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公知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该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在基座部件形成有用于插入电线的缝隙。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717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基座部件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在基座部件形成有缝隙因而导致基座部件的刚性下降,不仅针对外力的强度可能变弱,而且可能因缝隙的存在而导致在成型时基座部件产生扭曲等变形。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即使存在缝隙也能够确保基座部件的刚性而保持强度,还能够抑制成型时的变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具备:镜壳体,其具有收纳后视镜的镜收纳凹部,并且该镜壳体中收纳电气部件;树脂制的基座部件,其安装于侧门;以及轴,其具有供与所述电气部件连接的电线贯插的电线贯插孔,并且,该轴以将所述镜壳体的基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方式立设于所述基座部件,在所述基座部件上形成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外端在所述基座部件的侧缘开放,从所述电线贯插孔向该基座部件侧导出的电线能够插入该缝隙中,所述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部件以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形成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在所述缝隙的内端部将该缝隙的彼此对置的一对侧面之间彼此连结。此外,本专利技术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的下端部的周向一处,突出设置有限制突部,在该限制突部与所述连结部之间夹着所述电线。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连结部在缝隙的内端部将该缝隙的一对侧面之间连结起来,该连结部以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形成于基座部件,因此,尽管该基座部件具有缝隙,也能够确保树脂制的基座部件的刚性而防止强度下降,还能够抑制成型时的基座部件的变形。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通过设置于轴的限制突部,电线不会通过缝隙而浮起,因此在镜壳体转动时,电线不会夹在基座部件与镜壳体之间,能够防止电线损伤或断线。附图说明图1是从斜后方观察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立体图。图3是省略了镜壳体的状态下的基座部件及电动收纳单元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基座部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基座部件的一部分的仰视图。标号说明11:后视镜;12:镜壳体;12a:镜壳体的基端部;13:镜收纳凹部;18:作为电气部件的侧转向灯;20:基座部件;23:轴;23d:限制突部;30:作为电气部件的电动马达;40:电线;41:电线贯插孔;42:缝隙;43:连结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的图1~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及图2中,在乘用车辆的左右的前部侧门,配设有镜壳体12,镜壳体12上安装有用于目视确认车辆的后方侧的后视镜11,该镜壳体12被配置成能够在从所述前部侧门向侧方突出的立起位置与收纳在所述前部侧门侧的收纳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镜壳体12由以下部分构成:树脂制的壳体主体14,其具有收纳后视镜11的镜收纳凹部13;树脂制的上部罩15,其从与所述后视镜11相反的方向覆盖该壳体主体14;以及树脂制的下部罩16,其从下方覆盖所述壳体主体14的下部,在所述上部罩15与所述下部罩16之间形成有灯用缝隙17,一部分面向灯用缝隙17的作为电气部件的侧转向灯18被收纳在所述镜壳体12内。所述后视镜11由未图示的镜支架保持,在所述壳体主体14的开口部即所述镜收纳凹部13的开口端部配置有由所述镜支架保持的状态的所述后视镜11。一并参照图3及图4,在所述前部侧门安装有树脂制的基座部件20,该基座部件20被安装成使树脂制的基底座21介于基座部件20与所述前部侧门之间,轴23在从所述前部侧门向外侧隔开间隔的位置处立设于所述基座部件20,所述镜壳体1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该轴23。此外,在所述基座部件20上能够拆装地安装有从下方覆盖该基座部件20的树脂制的基座罩22。在所述镜壳体12的基端部12a内收纳有电动收纳单元24,该电动收纳单元24被立设于所述基座部件20且突入到所述镜壳体12的所述基端部12a内的所述轴23支承为能够转动,所述镜壳体12的所述壳体主体14安装于所述电动收纳单元24。即,所述壳体主体14的基端部12a借助所述电动收纳单元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轴23(立设在安装于所述前部侧门的基座部件20上),所述镜壳体12通过所述电动收纳单元24的动作而在从所述前部侧门向侧方突出的立起位置与收纳于所述前部侧门侧的收纳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轴23一体地具有:圆筒部23a,其上下延伸;凸缘部23b,其从该圆筒部23a的下部向侧方伸出;以及圆筒状的安装凸台部23c,其以在所述圆筒部23a的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三处与所述圆筒部23a的下部及所述凸缘部23b相连的方式从所述凸缘部23b向下方突出。所述电动收纳单元24具备:齿轮箱25,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轴23的所述圆筒部23a;以及罩26,其以从上方覆盖该齿轮箱25的方式与所述齿轮箱25结合。在所述齿轮箱25紧固有所述镜壳体12的所述壳体主体14。此外,在所述齿轮箱25的下部形成有第1轴承部25a,第1轴承部25a具有供所述轴23的所述圆筒部23a贯通的支承孔27,第1轴承部25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由所述圆筒部23a支承,所述齿轮箱25由所述轴23的所述凸缘部23b在轴向上支承。此外,在所述罩26一体地形成有圆筒状的第2轴承部26a,该第2轴承部26a以由所述轴23的所述圆筒部23a的上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圆筒部23a的上端部嵌合。所述电动收纳单元24具备:作为电气部件的电动马达30,其发挥使所述镜壳体12在所述收纳位置与所述立起位置之间绕所述轴23的所述圆筒部23a的轴线转动的动力;以及驱动机构31,其以根据该电动马达30的动作使所述镜壳体12绕所述圆筒部23a的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动马达30与所述圆筒部23a之间。所述电动马达30安装于所述齿轮箱25,所述罩26以覆盖该电动马达30的方式与所述齿轮箱25结合,所述驱动机构31收容在所述齿轮箱25与所述罩26之间。作为所述驱动机构31的一部分的离合器齿轮32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具备:/n镜壳体(12),其具有收纳后视镜(11)的镜收纳凹部(13),并且该镜壳体(12)中收纳电气部件(18、30);/n树脂制的基座部件(20),其安装于侧门;以及/n轴(23),其具有供与所述电气部件(18、30)连接的电线(40)贯插的电线贯插孔(41),并且,该轴(23)以将所述镜壳体(12)的基端部(12a)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方式立设于所述基座部件(20),/n在所述基座部件(20)上形成有缝隙(42),所述缝隙(42)的外端在所述基座部件(20)的侧缘开放,从所述电线贯插孔(41)向该基座部件(20)侧导出的电线(40)能够插入该缝隙(42)中,/n所述车辆用车门后视镜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基座部件(20)以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形成有连结部(43),该连结部(43)在所述缝隙(42)的内端部将该缝隙(42)的彼此对置的一对侧面之间彼此连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2 JP 2018-1188111.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其具备:
镜壳体(12),其具有收纳后视镜(11)的镜收纳凹部(13),并且该镜壳体(12)中收纳电气部件(18、30);
树脂制的基座部件(20),其安装于侧门;以及
轴(23),其具有供与所述电气部件(18、30)连接的电线(40)贯插的电线贯插孔(41),并且,该轴(23)以将所述镜壳体(12)的基端部(12a)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方式立设于所述基座部件(20),
在所述基座部件(20)上形成有缝隙(42),所述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山淳一伊崎光一尾田铁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