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元泉专利>正文

可使残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730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使残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罐,它包括有一个由罐体和角阀旋塞构成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在液化石油气罐内还设有一个由输液管,顶杆,压缩弹簧和下塞头组成的残液气化装置,输液管是一根上端密闭的耐腐蚀金属管,顶杆紧固于输液管的上端,下塞头安置于输液管的下端,在输液管下端设有若干个进液孔,在顶端设有若干个喷液孔,该残液气化装置的下塞头置于液化石油气罐的内底面,其顶杆的顶面与角阀旋塞旋紧状态时的底端接触,压缩弹簧套在顶杆上,两端与角阀旋塞和输液管顶端接触。采用本液化石油气罐,可使残液得到充分燃烧,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且本改进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造价低、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可直接在现有的液化石油气罐上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特别是一种可使残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罐
技术介绍
目前,供给民用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一般都含有少量(约占总气量6~12%)在常温下不容易挥发的液态烃,即C5和C5以上的碳氢化合物,俗称“残液”,通常一瓶15公斤的液化石油气燃烧完毕后,瓶内还会剩下1~1.8公斤的残液,遇到冬天,气温下降,所剩的“残液”还会增加,而且越积越多。因此,用户已普遍反映“花了15公斤的钱,却得不到15公斤的液化石油气,而且每瓶气的燃用时间越来越短……”。瓶内所剩的“残液”不能燃烧,一直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正是用户深感烦恼之事。更为担忧的事是有些不懂得安全知识的用户擅自将瓶内的“残液”往水沟或下水道倾倒,这不但浪费能源,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火灾,使人民财产受到更大的损失。为了解决“残液”问题,现有技术曾作过努力,研制出好几种“残液雾化”和“残液利用”等装置与器具。如技术专利ZL92232530.8和ZL96237483.0对“残液”的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结构复杂,安装困难和制造成本高等原因而未得到普通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液化石油气罐残存“残液”所带来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使用安全,并能让残液得到充分燃烧的可使残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罐。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该可使残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罐包括有一个由罐体和角阀旋塞构成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在液化石油气罐内还设有一个由输液管,顶杆,压缩弹簧和下塞头组成的残液气化装置,输液管是一根上端密闭的耐腐蚀金属管,顶杆紧固于输液管的上端,下塞头安置于输液管的下端,在输液管下端设有若干个进液孔,在顶端设有若干个喷液孔,该残液气化装置的下塞头置于罐体的内底面,其顶杆的顶面与角阀旋塞旋紧状态时的底端接触,压缩弹簧套在顶杆上,两端与角阀旋塞和输液管顶端接触。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采取如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输液管的内径为4~6毫米。所述的进液孔为四个直径2.5~3.5毫米均匀设置的通孔。所述的喷液孔为四个直径0.5~1.2毫米均匀设置的通孔。所述的喷液孔的面积总和与进液孔面积总和之比要小于1/8,以确保残液雾化。所述的下塞头用橡胶,橡塑材料制成,利用其塑性直接塞在输液管下端。在顶杆下端设有一个连体的上塞头,该上塞头置于输液管上端,并通过铆钉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本技术充装液化气后,由于C5及C5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的密度和比重较大,自然沉于罐底。当打开阀燃用时,罐内已气化了的气体从阀排出,与此同时,气化所产生的压力必然压缩液面,将罐底的C5等液体被压入进液孔,通过输液管,最后从喷液孔喷出。由于进液孔与喷液孔的面积比差较大,促使液体高速从喷液孔喷射出来,又因喷液孔正处于阀的气液通道中心位置,使高速喷出的液雾快速来回冲出通道壁,促使液露的颗粒迅速分散而成气雾,此时,微小颗粒的气雾与液面上已气化了的气体混合输出瓶外到燃具参与燃用。而有些没有气雾的较大颗粒的液露,则会自然回落到液体中去,沉于罐底,然后再自动参与不断循环气化过程,从而实现“残液”被充分燃用以至燃净的目的,有效地解决残液难以燃烧而积存在罐内所产生的问题。此外,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牢固、制造容易、造价底、使用安全、方便、寿命长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残液气化装置(7)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可使残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罐包括一个由罐体1、角阀旋塞2组成液化石油气罐。本技术还包括一个由输液管3、顶杆4、压缩弹簧5和下塞头6组成的残液气化装置7。如图2所示,输液管3是用内径为4.8毫米,壁厚为0.6毫米的铜管制成。在输液管3的下端15~20毫米处对称设置四个直径为3毫米的进液孔8,在输液管3的上端15~20毫米处对称设置四个直径为1毫米的喷液孔9。用橡塑制成的软质下塞头6,长度为10毫米。直接塞于输液管3的下端,并露出3毫米作为座垫。一个带顶杆4的上塞头10插入输液管3的顶端内,并通过铆钉与输液管3相固定在一起。顶杆4的直径为2毫米,长度为14毫米,压缩弹簧5的直径为4毫米,直接套于顶杆5上,并高出顶杆约4毫米,作为压缩距离残液气化装置7的长度自下塞头6的底面至顶杆5的顶端约为573毫米,即角度旋塞2底端至罐体1底面的距离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可使残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罐,包括一个由罐体(1)和角阀旋塞(2)组成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在液化石油气罐内还设有一个由输液管(3)、顶杆(4)、压缩弹簧(5)和下塞头(6)组成的残液气化装置(7),输液管(3)是一根上端密闭的耐腐蚀金属管,顶杆(4)紧固于输液管(3)的上端,下塞头(6)安置于输液管(3)的下端,在输液管(3)下端设有若干个进液孔(8),在顶端设有若干个喷液孔(9),该残液气化装置(7)的下塞头(6)置于液化石油气罐的内底面,其顶杆(4)的顶面与角阀旋塞(2)旋紧状态时的底端接触,压缩弹簧(5)套在顶杆上,两端与角阀旋塞(2)和输液管(3)顶端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输液管(3)的内径为4~6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进液孔(8)为四个直径2.5~3.5毫米均匀设置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喷液孔(9)为四个直径0.5~1.2毫米均匀设置的通孔,喷液孔(9)的面积总和与进液孔的面积总和之比要小于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下塞关(6)用橡胶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顶杆(4)下端设有一个连体的上塞头(10),该上塞头(10)置于输液管(3)上端,并通过铆钉连接在一起。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可使残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罐,它包括有一个由罐体和角阀旋塞构成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在液化石油气罐内还设有一个由输液管,顶杆,压缩弹簧和下塞头组成的残液气化装置,输液管是一根上端密闭的耐腐蚀金属管,顶杆紧固于输液管的上端,下塞头安置于输液管的下端,在输液管下端设有若干个进液孔,在顶端设有若干个喷液孔,该残液气化装置的下塞头置于液化石油气罐的内底面,其顶杆的顶面与角阀旋塞旋紧状态时的底端接触,压缩弹簧套在顶杆上,两端与角阀旋塞和输液管顶端接触。采用本液化石油气罐,可使残液得到充分燃烧,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且本改进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造价低、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可直接在现有的液化石油气罐上推广应用。文档编号F17C7/04GK2622540SQ0322654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元泉 申请人:张元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使残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罐,包括一个由罐体(1)和角阀旋塞(2)组成的液化石油气罐,其特征在于在液化石油气罐内还设有一个由输液管(3)、顶杆(4)、压缩弹簧(5)和下塞头(6)组成的残液气化装置(7),输液管(3)是一根上端密闭的耐腐蚀金属管,顶杆(4)紧固于输液管(3)的上端,下塞头(6)安置于输液管(3)的下端,在输液管(3)下端设有若干个进液孔(8),在顶端设有若干个喷液孔(9),该残液气化装置(7)的下塞头(6)置于液化石油气罐的内底面,其顶杆(4)的顶面与角阀旋塞(2)旋紧状态时的底端接触,压缩弹簧(5)套在顶杆上,两端与角阀旋塞(2)和输液管(3)顶端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泉
申请(专利权)人:张元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