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贞绎专利>正文

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39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该清残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上端顶置于钢瓶角阀颈孔下端并与颈孔连通,且导管上端部与角阀紧固联接,在钢瓶内液化石油气液面以上的导管外壁上还开设有通气口,由通气口所决定的气流流束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角度为40°>θ≥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而且利用烧气时被抽气流从通气口向前或前上方喷出,形成扩散分布均匀的负压空间,抽吸下方残油,清残效果理想,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公开了专利号为02257486.7的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包括角阀及与角阀装接的吸残装置,吸残装置包括弹性顶装于角阀内部颈孔下端的喷嘴,喷嘴设有喷口、气室、导气孔、导液孔,喷嘴下部配接有管体,管体下部配接有液相导管,导管与底座之间通过调节弹簧联接。该专利技术零部件较多,结构过于繁复,安装和使用均有不便,清残效果也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化石油气钢瓶用清残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为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包括导管3,所述导管3上端顶置于钢瓶角阀颈孔1下端并与颈孔1连通,且导管3上端部与角阀5紧固联接,在钢瓶内液化石油气液面以上的导管3外壁上还开设有通气口2,由通气口2所决定的气流流束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角度为40°>θ≥0°。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还有所述导管3上端部与角阀颈孔1下部的孔腔过盈配合。所述导管3位于钢瓶内液化石油气液面以上位置的外壁上开有缺口,缺口上紧固联接一设有通气口2的连接件6。所述钢瓶角阀颈孔1下端与导管3上端之间设有密封垫圈4。所述通气口2为横向开设的方形扁平孔口或圆孔口或拱形孔口,其中,孔高d为0.3-0.6毫米,孔宽m为3-9毫米。所述通气口2为向上斜向设置的方形扁平孔口或圆孔口或拱形孔口,其向上扩散角θ为0°-20°,横向扩散角β为50°-70°。所述导管3下端面距钢瓶瓶底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40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主要构件仅为一导管3及在导管3上开设有通气口2,因此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而且利用烧气时被抽气流从通气口向前或前上方喷出,形成扩散分布均匀的负压空间,抽吸下方残油,清残效果理想,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图4为通气口2为向上斜向设置的方形扁平孔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向视图。图6为连接件6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导管3为金属管,密封垫圈4为耐油胶圈,通气口2为横向开设的长方形扁平孔口,其中,孔高d为0.4毫米,孔宽m为5.5毫米,导管3下端面距钢瓶瓶底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毫米,其余结构如前所述。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导管3为塑料管,通气口2为向上斜向设置的长方形扁平孔口,其中,孔高d为0.5毫米,孔宽m为8毫米,α角为14°,向上扩散角θ为16°,横向扩散角β为60°,导管3下端面距钢瓶瓶底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5毫米,其余结构如前所述。实施例3如图5、图6所示,导管3为金属管,导管3位于钢瓶内液化石油气液面以上位置的外壁上开有缺口,在缺口上粘接一设有通气口2的连接件6,连接件6为耐油塑料件,其中,孔高d为0.5毫米,孔宽m为9毫米,α角为16°,向上扩散角θ为18°,横向扩散角β为65°,导管3下端面距钢瓶瓶底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40毫米,其余结构如前所述。所述通气口2依需要可用于粗、细两种导管3上,当用在粗导管3上时,产生较高负压,使残油沸点降低而气化,以气化态形式清残;当用在细导管3上时,产生的负压可从细导管3抽吸出残油,以油液态形式清残。权利要求1.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包括导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上端顶置于钢瓶角阀颈孔(1)下端并与颈孔(1)连通,且导管(3)上端部与角阀(5)紧固联接,在钢瓶内液化石油气液面以上的导管(3)外壁上还开设有通气口(2),由通气口(2)所决定的气流流束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角度为40°>θ≥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上端部与角阀颈孔(1)下部的孔腔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位于钢瓶内液化石油气液面以上位置的外壁上开有缺口,在缺口上紧固联接一设有通气口(2)的连接件(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瓶角阀颈孔(1)下端与导管(3)上端之间设有密封垫圈(4)。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2)为横向开设的方形扁平孔口或圆孔口或拱形孔口,其中,孔高d为0.3-0.6毫米,孔宽m为3-9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2)为向上斜向设置的方形扁平孔口或圆孔口或拱形孔口,其向上扩散角θ为0°-20°,横向扩散角β为50°-7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下端面距钢瓶瓶底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40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该清残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上端顶置于钢瓶角阀颈孔下端并与颈孔连通,且导管上端部与角阀紧固联接,在钢瓶内液化石油气液面以上的导管外壁上还开设有通气口,由通气口所决定的气流流束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角度为40°>θ≥0°。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而且利用烧气时被抽气流从通气口向前或前上方喷出,形成扩散分布均匀的负压空间,抽吸下方残油,清残效果理想,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文档编号F17C7/00GK2876517SQ20062002338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黄贞绎 申请人:黄贞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化气钢瓶用清残器,包括导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上端顶置于钢瓶角阀颈孔(1)下端并与颈孔(1)连通,且导管(3)上端部与角阀(5)紧固联接,在钢瓶内液化石油气液面以上的导管(3)外壁上还开设有通气口(2),由通气口(2)所决定的气流流束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角度为40°>θ≥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贞绎
申请(专利权)人:黄贞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