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贞绎专利>正文

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4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包括角阀(1)及与角阀(1)装接的吸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残装置包括顶装于角阀(1)内部颈孔(11)下端的喷嘴(2),喷嘴(2)上设有喷口(10)、气室(14)、导气孔(12)、导液孔(13),喷嘴(2)下部配接有管体(3),管体(3)下部配接有液相导管(4),液相导管(4)与置于钢瓶底部的底座(5)之间通过调节弹簧(6)联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化气钢瓶残液处理装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为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包括角阀及与角阀1装接的吸残装置,所述吸残装置包括顶装于角阀1内部颈孔11下端的喷嘴2,喷嘴2上设有喷口10、气室14、导气孔12、导液孔13,喷嘴2下部配接有管体3,管体3下部配接有液相导管4,液相导管4与置于钢瓶底部的底座5之间通过调节弹簧6联接。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还有喷嘴2喷口10的喷射角θ为100°-120°之间,喷口10的横向间距φ为3-4毫米,喷嘴2内部纵向设有与气室14连通的导液孔13,喷嘴2的内部一侧开有与喷口10下部气室连通的导气孔12,导气孔12顶部为喇叭口状,导气孔12的顶部与导液孔13的顶部相切,导气孔12与导液孔13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30°-40°之间。管体3外壁与角阀1内壁之间设有定位片7。液相导管4上设有卡簧8。液相导管的4侧壁上开有一个以上的吸液孔9。液相导管最底部吸液孔9与瓶底距离为2-3厘米。调节弹簧6各圈之间的螺旋形缝隙为0.8-1毫米。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液化气钢瓶残留液利用率高,降低了液化气成本,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现有生活用普通钢瓶的安装使用。图2是本技术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角阀、2为喷嘴、3为管体、4为液相导管、5为底座、6为调节弹簧、7为定位片、8为卡簧、9为吸液孔、10为喷口、11为颈孔、12为导气孔、13为导液孔、14为气室。本技术的使用情况如下所述安装液化气吸残器时,为保证吸液效果,可根据不同钢瓶高度调节调节弹簧6在卡簧8上的位置,使液相导管4下端与钢瓶底部内壁距离为2-3厘米。在使用时可在与角阀1连通的输气软管中填充柔性吸附材料(如布条、棉纱等),打开减压阀,钢瓶内的气相液化气经喷嘴2的导气孔12、气室14、喷口10进入角阀1排出。气相液化气排出时在喷嘴2和管体3内形成负压,液相液化气及残液在其作用下经调节弹簧6过滤,进入液相导管4下端及其吸液孔9,再经管体3、喷嘴2、角阀1进入输气软管并由柔性吸附材料吸附,吸附在柔性吸附材料表面的残液在气体的吹擦作用下气化、雾化,从而实现气相液化气与液相液化气、残液的混合燃烧。权利要求1.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包括角阀(1)及与角阀(1)装接的吸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残装置包括顶装于角阀(1)内部颈孔(11)下端的喷嘴(2),喷嘴(2)上设有喷口(10)、气室(14)、导气孔(12)、导液孔(13),喷嘴(2)下部配接有管体(3),管体(3)下部配接有液相导管(4),液相导管(4)与置于钢瓶底部的底座(5)之间通过调节弹簧(6)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2)喷口(10)的喷射角θ为100°-120°之间,喷口(10)的直径φ为3-4毫米,喷嘴(2)内部纵向设有与气室(14)连通的导液孔(13),喷嘴(2)的内部一侧开有与喷口(10)下部气室连通的导气孔(12),导气孔(12)顶部为喇叭口状,导气孔(12)的顶部与导液孔(13)的顶部相切,导气孔(12)与导液孔(13)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30°-4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外壁与角阀(1)内壁之间设有定位片(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导管(4)上设有卡簧(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导管的(4)侧壁上开有一个以上的吸液孔(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导管(4)上最底部的吸液孔(9)与瓶底距离为2-3厘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吸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弹簧(6)各圈之间的螺旋形缝隙为0.8-1毫米。专利摘要一种液化气钢瓶残液吸残态,包括角阀及与角阀装接的吸残装置,所述吸残装置包括顶装于角阀内部颈孔下端的喷嘴,喷嘴设有喷口、气室、导气孔、导液孔,喷嘴下部配接有管体,管体下部配接有液相导管,导管与钢瓶底部的底座之间通过调节弹簧联接。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液化气钢瓶残留液利用率高,降低了液化气成本,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现有生活用普通钢瓶的安装使用。文档编号F17C7/00GK2573845SQ0225748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黄贞绎 申请人:黄贞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贞绎
申请(专利权)人:黄贞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