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贞绎专利>正文

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4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包括角阀(1)以及装配于角阀(1)内的吸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残装置包括与角阀(1)中的颈孔(2)下部弹性面接触配合、且纵截面呈梯形的喷嘴(3),喷嘴(3)顶部开设一圆锥形孔,喷嘴(3)内开设的纵向通孔(13)上方通过圆锥形孔与颈孔(2)连通,其下部与导管(6)连通;喷嘴(3)侧面开设有斜向通孔(12),该斜向通孔(12)上部通过圆锥形孔与颈孔(2)连通,其下部和导管(6)与角阀(1)内壁之间的空腔连通,导管(6)下方与吸残管件(14)的上方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化气钢瓶所用配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液化气钢瓶结构中,减压阀的入口与钢瓶上部气相相接触,使用时瓶内上部气相通过减压阀输出,同时下部的液相发生气化,气化时低沸点组分优先。使用过程中随气化的不断进行,液相中低沸点组分含量不断下降,高沸点组分含量最终形成残液,残液的产生使钢瓶在换气时灌装能力减少,增加了液化气的使用成本及换气次数。在气候寒冷的冬季尤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是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包括角阀1以及装配于角阀1内的吸残装置,所述的吸残装置包括与角阀1中的颈孔2下部弹性面接触配合、且纵截面呈梯形的喷嘴3,喷嘴3顶部开设一圆锥形孔,喷嘴3内开设的纵向通孔13上方通过圆锥形孔与颈孔2连通,其下部与导管6连通;喷嘴3侧面开设有斜向通孔12,该斜向通孔12上部通过圆锥形孔与颈孔2连通,其下部和导管6与角阀1内壁之间的空腔连通,导管6下方与吸残管件14的上方连接。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还有所述的斜向通孔12与纵向通孔13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30°-43°,圆锥形孔纵截面的底部夹角Q为100°-120°,圆锥形孔纵截面的顶部孔径为3-4mm。导管6中部与角阀1内壁之间设置有套管15,套管15外壁与相邻的角阀1内壁之间采用螺纹配合。喷嘴1底部和套管15管壁之间设置有弹簧5,弹簧5为塔形弹簧。导管6外壁和套管15内壁之间设置有定位片8,该定位片8的内侧与导管6外壁采用紧配合连接。吸残管件14的下部侧壁开设有侧孔11。吸残管件14下端开孔和侧孔11的外表面包覆有过滤网。过滤网由套装于吸残管件14管壁外侧、且由固定于吸残管件14外壁的卡簧9定位的弹簧10组成。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设计合理,零部件选配得当。可有效地减少液化气钢瓶内部的残液的数量,使残液在瓶外与丙烷气达到充分混合,使用方便。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有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弹簧5为塔形弹簧,其上部卡于固定装配在导管上部外壁的卡簧4下表面,纵向通孔13的顶部与斜向通孔12的顶部相切,斜向通孔12与纵向通孔13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35°,喷嘴3上方的圆锥形孔的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圆锥形孔纵截面的底部夹角Q为110°,圆锥形孔纵截面的顶部横向间距为3.5mm。喷嘴3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定位片8为十字形且中心为开孔结构,定位片8内侧与导管6卡接,导管6底部与吸残管件14上方采用螺纹配合,其余结构如前述。本技术是这样使用的在使用时可在与角阀1连通的输气软管中填充柔性吸附材料(如棉纱等),将吸残管件14插于液化气的液面下且其底端设置在距离钢瓶底部内壁2-3cm,瓶内的丙烷液化气气化经喷嘴3的斜向通孔12、圆锥形孔进入角阀1排出。丙烷气体排出时在喷嘴3和导管6内形成负压,钢瓶内腔底部的残液在其作用下经吸残管件14、导管6、喷嘴3、角阀1进入输气软管并由柔性吸附材料吸附,吸附在柔性吸附材料表面的残液在丙烷气体的吹擦作用下气化、雾化,从而实现丙烷气体与残液的混合燃烧。权利要求1.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包括角阀(1)以及装配于角阀(1)内的吸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残装置包括与角阀(1)中的颈孔(2)下部弹性面接触配合、且纵截面呈梯形的喷嘴(3),喷嘴(3)顶部开设一圆锥形孔,喷嘴(3)内开设的纵向通孔(13)上方通过圆锥形孔与颈孔(2)连通,其下部与导管(6)连通;喷嘴(3)侧面开设有斜向通孔(12),该斜向通孔(12)上部通过圆锥形孔与颈孔(2)连通,其下部和导管(6)与角阀(1)内壁之间的空腔连通,导管(6)下方与吸残管件(14)的上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向通孔(12)与纵向通孔(13)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30°-43°,圆锥形孔纵截面的底部夹角Q为100°-120°,圆锥形孔纵截面的顶部孔径为3-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6)中部与角阀(1)内壁之间设置有套管(15),套管(15)外壁与相邻的角阀(1)内壁之间采用螺纹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1)底部和套管(15)管壁之间设置有弹簧(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5)为塔形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6)外壁和套管(15)内壁之间设置有定位片(8),该定位片(8)的内侧与导管(6)外壁采用紧配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残管件(14)的下部侧壁开设有侧孔(11)。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残管件(14)下端开孔和侧孔(11)的外表面包覆有过滤网。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由套装于吸残管件(14)管壁外侧、且由固定于吸残管件(14)外壁的卡簧(9)定位的弹簧(10)组成。专利摘要新型液化气钢瓶清残器包括角阀以及装配于角阀内的吸残装置,吸残装置包括与角阀中的颈孔下部弹性面接触配合、且纵截面呈梯形的喷嘴,喷嘴顶部开设一圆锥形孔,喷嘴内开设的纵向通孔上方通过圆锥形孔与颈孔连通,其下部与导管连通;喷嘴侧面开设有斜向通孔,该斜向通孔上部通过圆锥形孔与颈孔连通,其下部和导管与角阀内壁之间的空腔连通,导管下方与吸残管件的上方连接。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液化气钢瓶残液残留高的缺点,具有整体结构设计合理,零部件选配得当。可有效地减少液化气钢瓶内部的残液的数量,使丙烷气与残液达到充分混合,使用方便等优点。文档编号F17C7/00GK2573846SQ0225748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黄贞绎 申请人:黄贞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贞绎
申请(专利权)人:黄贞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