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31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器并联连接在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一切换开关之间;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负载;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器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具有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五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所述第六输出端连接负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冶金行业中,三相低压电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是组成生产过程控制中最基本的执行单元。低压电机正常稳定、可靠运行也是整个生产过程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衡量指标。低压电机是否能够正常稳定、可靠运行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原因主要来自于供电侧的稳定性。如果供电侧变频器发生故障,将导致供电侧供电不稳定,进而会影响后续负载的正常运行。由此,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如何避免因供电侧变频器故障,导致电机无法正常运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供电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变频器故障,导致负载无法正常运转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器并联连接在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一切换开关之间;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负载;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器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具有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五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所述第六输出端连接负载;上层控制器,所述上层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的异常信号,并根据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的异常信号,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进行切换动作。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连接的供电电源为同一电源。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的异常信号,具体包括:所述上层控制器通过通讯线与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分别连接,以接收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的异常信号。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CPU、第二CPU,第一CPU与上层控制器和第一变频器连接,第二CPU与上层控制器和第二变频器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切换开关,所述第三切换开关具有第七输入端、第八输入端和第九输出端,所述第七输入端通过第一传输线路连接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八输入端通过第二传输线路连接第二切换开关的第六输出端,所述第九输出端连接负载。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第一传输线路、第二传输线路设置在工业现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控制器与第三切换开关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切换开关为自动切换开关。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一变频器通过第一断路器连接到所述供电电源;所述第二变频器通过第二断路器连接到所述供电电源。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第二变频器、第一变频器并联结构的使用,以及第一切换开关、第二的设置,当第一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变频器出现异常时,通过切换第一切换开关或第二切换开关连接第二变频器来维持供电电路的正常供电,当第一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二变频器出现异常时,通过切换第一切换开关或第二切换开关连接第一变频器来维持供电电路的正常供电,避免供电电路中变频器故障导致的供电不稳定问题,以保证负载正常稳定、可靠运行,提高负载工作效率。2、采用第三切换开关切换负载连接第一传输线路或第二传输线路,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传输线路出现异常时,通过切换第三切换开关连接第二传输线路以获取电流,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二传输线路出现异常时,通过切换第三切换开关连接第一传输线路以获取电流,避免供电电路中传输线路故障导致的供电不稳定问题,保证了负载正常稳定、可靠运行,提高负载工作效率。同时,当变频器、传输线路同时出现问题时,也能够保证正常的电流通路提供电流输出。3、采用第一CPU和第二CPU分别控制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CPU异常时,可选用第二CPU控制第二变频器进行变频供电,当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二CPU异常时,可选用第一CPU控制第一变频器进行变频供电,避免供电电路中CPU故障导致的供电不稳定问题,保证了负载正常稳定、可靠运行,提高负载工作效率。同时,当变频器、传输线路、CPU同时出现问题时,也能够保证正常的电流通路提供电流输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路接线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路接线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路接线图;附图标记:1-第一变频器;2-第二变频器;3-第一切换开关;4-第二切换开关;5-第三切换开关;6-第一断路器;7-第二断路器;8-第一CPU;9-第二CPU;10-第一传输线路;11-第二传输线路;12-上层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供电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供电侧变频器故障,导致负载无法正常运转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变频器1、第二变频器2和第一切换开关3;所述第一变频器1与第二变频器2并联连接在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一切换开关3之间;所述第一切换开关3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1,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2,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负载,供电电源为三相电源,负载为三相低压电机;第二切换开关4,所述第一变频器1与第二变频器2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4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开关4具有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1,所述第五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2,所述第六输出端连接负载,供电电源为三相电源,负载为三相低压电机;上层控制器,所述上层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变频器1、第二变频器2的异常信号,并根据第一变频器1、第二变频器2的异常信号,控制第一切换开关3、第二切换开关4进行切换动作。其中,所述第一变频器1与第二变频器2内部具有检测自身和外围电路工作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器并联连接在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一切换开关之间;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负载;/n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器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具有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五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所述第六输出端连接负载;/n上层控制器,所述上层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的异常信号,并根据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的异常信号,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进行切换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器并联连接在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一切换开关之间;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负载;
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器并联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之间;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具有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五输入端连接第二变频器,所述第六输出端连接负载;
上层控制器,所述上层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的异常信号,并根据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的异常信号,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进行切换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连接的供电电源为同一电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的异常信号,具体包括:所述上层控制器通过通讯线与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分别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晓伟杜建华张少伟杨柳丁立轩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