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85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油箱,包括低温油室和高温油室,低温油室的供油口连接供油管路和泵,高温油室的回油口连接回油管路,低温油室与高温油室通过换热管连接,换热管侧方设置有风机,风机引入的风作为换热管冷媒介;换热管包括套管,套管用于连通低温油室与高温油室,在套管内轴向设置有内管,在许用压力内,内管为非导通结构,且内管外壁与套管内圈之间的间隙控制为1‑1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压油箱结构简单,易于清洗,易于制造,性价比高。

A kind of hydraulic oil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油箱
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油箱。
技术介绍
液压油箱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石化设备等液压系统中,是液压系统中的部件之一,主要具有三方面的用途:储存必要数量的液压油,确保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流量;散发液压系统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经过一个工作循环后的高温液压油可回到液压油箱中进行冷却降温,使油温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清洁液压油,经过一个工作循环后液压油会产生污物,可通过液压油箱沉淀污物。液压油箱种类繁多,如常用的液压油箱包括高温油腔和低温油腔,高温油腔与低温油腔一方面通过换热管连通,另一方面通过供油管路、回油管路和泵连通,高温油腔用于储存待冷却液压油,低温油腔用于储存冷却液压油,低温油腔通过供油管路和泵连接液压系统执行元件,低温油腔内的液压油被泵入执行元件协助其驱动负载运动,而经过泵和执行元件的液压油会因摩擦升温而变成高温液压油并通过回油管路流至高温油腔内,高温油腔内的高温液压油再经过换热管散热冷却后进入低温油腔内,准备下一次油循环;又如CN201228681Y公开的自冷却式液压油箱装置,包括油箱,油箱包括相互分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油箱,包括低温油室(2)和高温油室(10),低温油室(2)的供油口连接供油管路(1)和泵(5),高温油室(10)的回油口连接回油管路,低温油室(2)与高温油室(10)通过换热管连接,换热管侧方设置有风机,风机引入的风作为换热管冷媒介;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包括套管,套管用于连通低温油室(2)与高温油室(10),在套管内轴向设置有内管,在许用压力内,内管为非导通结构,且内管外壁与套管内圈之间的间隙控制为1-1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油箱,包括低温油室(2)和高温油室(10),低温油室(2)的供油口连接供油管路(1)和泵(5),高温油室(10)的回油口连接回油管路,低温油室(2)与高温油室(10)通过换热管连接,换热管侧方设置有风机,风机引入的风作为换热管冷媒介;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包括套管,套管用于连通低温油室(2)与高温油室(10),在套管内轴向设置有内管,在许用压力内,内管为非导通结构,且内管外壁与套管内圈之间的间隙控制为1-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采用带有内肋片和外肋片的套管,且内管外壁与套管内圈之间的间隙控制为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至少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换热管(8)和第二换热管(9),在第一换热管(8)的内管A(7)内设置有单向阀体结构,许用压力内,单向阀体结构处于关闭状态以使内管A(7)处于非导通结构,超过许用压力时,单向阀体结构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内管A(7)变为导通结构,第二换热管(9)的内管B始终为非导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体结构位于所述内管A(7)中部与所述低温油室(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体结构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程林崔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蔓极科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