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31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一种液压油箱,属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技术领域。油箱体上开设有吸油口、回油口;所述油箱体底部开有第一安装通孔,在油箱体底部的第一安装通孔中安装有回油安装座;所述回油安装座中心开有作为回油口的通孔,回油安装座上端套装有回油滤芯,回油滤芯与回油口相通;在所述回油滤芯外侧罩有一个滤筒,滤筒圆周面密布小孔,滤筒与回油滤芯之间留有间隙,滤筒下端与回油安装座上端相抵;所述油箱体上端安装有上盖,上盖抵在回油滤芯和滤筒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油箱箱体结构,降低了油箱油品加注量,成本低,体积小;能够消除大量气泡,延长油品使用时间,降低气蚀对液压系统的影响。

A kind of hydraulic oil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油箱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液压系统
,具体是一种液压油箱。
技术介绍
液压系统是工程机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液压系统在工程机械工作转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装载机的工作装置及转向都是液压系统驱动的。这种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该液压油箱作用是用来贮存液压介质,例如液压油,以及将该介质供应给液压系统元件,同时将回到液压油箱的液压油进行过滤,消泡,沉淀,净化液压油。这种工程机械的液压油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油箱内设有隔板,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增加,第二,油箱内普遍存在气泡消除效果差,气泡再次进入液压系统,危害液压系统元件,加速液压油老化,第三,油箱体积偏大,单次加注油品量大,增加了制造和保养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油箱,通过对回油滤芯的结构进行改进,到达消除气泡的目的,并且回油滤芯合并隔板的功能,达到简化油箱结构,减小油箱体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液压油箱,包括油箱体,油箱体上开设有吸油口、回油口;所述油箱体底部开有第一安装通孔,在油箱体底部的第一安装通孔中安装有回油安装座;所述回油安装座中心开有作为回油口的通孔,回油安装座上端套装有回油滤芯,回油滤芯与回油口相通;在所述回油滤芯外侧罩有一个滤筒,滤筒圆周面密布小孔,滤筒与回油滤芯之间留有间隙,滤筒下端与回油安装座上端相抵;所述油箱体上端安装有上盖,上盖抵在回油滤芯和滤筒的上端。其进一步是:所述滤筒为圆柱筒,壁厚0.5-5mm。所述滤筒上的小孔单孔等效直径0.01-0.5mm,所有小孔的面积总和≥Qm2,Q为回油滤芯通过的最大流量值。所述油箱体底部开有第二安装通孔,在油箱体底部的第二安装通孔中安装有吸油安装座;所述吸油安装座与回油安装座分居在油箱体两侧;所述吸油安装座中心开有作为吸油口的通孔。所述吸油安装座上端为斜面,吸油安装座斜面高点位置靠近回油安装座一侧。所述回油安装座上端呈阶梯状,回油滤芯、滤筒下端配合卡在回油安装座上端不同的阶梯上。所述上盖包括固定在油箱体上端的圆筒形的支座,支座上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下侧固定有圆筒形的滤筒压板,滤筒压板内侧有固定在盖板下的芯压板;所述支座内壁与滤筒上端外壁配合,滤筒压板外壁与滤筒上端内壁配合;所述芯压板抵在回油滤芯上端。所述油箱体上端安装有空气滤清器。所述油箱体一侧安装有液位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回油滤芯合并隔板的功能,取消了油箱隔板,简化了油箱箱体结构;油箱内全部油液参与工作循环,液压油箱内无困油,降低了油箱油品加注量,成本低,解决了现有液压油箱油箱体积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液压油液经过滤芯及滤筒后,在进入吸油口之前,大量气泡被消除,延长了油品使用时间,降低了气蚀对液压系统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油液流动示意图;图中:1、空气滤清器,2、油箱体,3、回油滤芯,4、滤筒,5、液位计,6、回油安装座,7、上盖,A、吸油口,B、回油口,C、油箱液位,D、滤筒内部液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液压油箱,油箱体2一侧安装有液位计5,油箱体2上端安装有空气滤清器1。油箱体2底部开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分居在油箱体2两侧。在油箱体2底部的第一安装通孔中安装有回油安装座6,回油安装座6中心开有作为回油口B的通孔。在油箱体2底部的第二安装通孔中安装有吸油安装座,吸油安装座中心开有作为吸油口A的通孔。吸油安装座上端为斜面,吸油安装座斜面高点位置靠近回油安装座6一侧。回油安装座6上端呈阶梯状,回油滤芯3、滤筒4均呈圆柱筒形,回油滤芯3、滤筒4下端配合卡在回油安装座6上端不同的阶梯上。上盖7包括固定在油箱体2上端的圆筒形的支座,支座上安装有盖板。盖板下侧固定有圆筒形的滤筒压板,滤筒压板内侧有固定在盖板下的芯压板。支座内壁与滤筒4上端外壁配合,滤筒压板外壁与滤筒4上端内壁配合,滤筒压板下端有与滤筒4上端相抵的台阶。芯压板抵在回油滤芯3上端。滤筒4圆周面密布小孔,滤筒4与回油滤芯3之间留有间隙。滤筒4壁厚0.5-5mm,滤筒4上的小孔单孔等效直径(同等面积的圆的直径)0.01-0.5mm。小孔的面积总和≥Qm2,Q为回油滤芯3通过的最大流量值。结合图2所示,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液压油箱中的油液从油箱体2吸油口A进入液压系统,从油箱体2回油口B回到液压油箱;回到液压油箱的油液先通过安装座6进入回油滤芯3内腔,经回油滤芯3过滤后进入到回油滤芯3与滤筒4之间区域,滤筒4为四周密布小孔的空心筒,油液再通过滤筒4上的孔进入到油箱体2内部,流过整个油箱体2又进入到油箱体2吸油口A,重新开始新的循环;由于回油滤芯3的过滤作用,回油滤芯3内腔油液压力明显高于回油滤芯3和滤筒4之间区域油液压力,因为压力差油液流速较快冲入回油滤芯3和滤筒4之间区域。回油滤芯3和滤筒4之间区域油液通过滤筒4上的小孔进入油箱体2;滤筒4小孔的单孔等效直径不大于0.5mm,所有小孔面积总和不小于Qm2,故小孔具有一定的节流作用,滤筒4内外油液有一定压力差,此压力差使得回油滤芯3和滤筒4之间区域油液高于油箱液位,因此从回油滤芯3出来的油液不会发生卷入空气现象;同时滤筒4的小孔孔径小,油液中的大气泡被小孔分割,防止了大的气泡进入油箱体2再进入液压系统的可能;同时滤筒4的小孔数量多,具有相对于回油滤芯大得多的通流面积,使得通过滤筒4流入油箱体2的油液流速较缓,当滤筒4的小孔处于油箱体2油液液面上时,滤筒发挥引流作用,油液顺着滤筒流入油箱体2油液中,防止了空气的卷入;油液从滤筒4出来缓慢流出后,通过整个油箱体2,流向吸油口A,流动过程中无任何障碍,油箱体2中全部油液参与循环,最大限度的提高油液停留在油箱中的时间,并且油箱内油液由于流速较缓,处于稳流转态,在此期间油液中气泡上浮,杂质下沉,消除了大部分残留在油液中的气泡;当油箱体2内液面发生变化时,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1进入或排出油箱体2,保持油箱体2内气压的稳定。通过液位计5可以看到油箱体2内油液液位的位置。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油箱,包括油箱体(2),油箱体(2)上开设有吸油口(A)、回油口(B);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2)底部开有第一安装通孔,在油箱体(2)底部的第一安装通孔中安装有回油安装座(6);所述回油安装座(6)中心开有作为回油口(B)的通孔,回油安装座(6)上端套装有回油滤芯(3),回油滤芯(3)与回油口(B)相通;在所述回油滤芯(3)外侧罩有一个滤筒(4),滤筒(4)圆周面密布小孔,滤筒(4)与回油滤芯(3)之间留有间隙,滤筒(4)下端与回油安装座(6)上端相抵;所述油箱体(2)上端安装有上盖(7),上盖(7)抵在回油滤芯(3)和滤筒(4)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油箱,包括油箱体(2),油箱体(2)上开设有吸油口(A)、回油口(B);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2)底部开有第一安装通孔,在油箱体(2)底部的第一安装通孔中安装有回油安装座(6);所述回油安装座(6)中心开有作为回油口(B)的通孔,回油安装座(6)上端套装有回油滤芯(3),回油滤芯(3)与回油口(B)相通;在所述回油滤芯(3)外侧罩有一个滤筒(4),滤筒(4)圆周面密布小孔,滤筒(4)与回油滤芯(3)之间留有间隙,滤筒(4)下端与回油安装座(6)上端相抵;所述油箱体(2)上端安装有上盖(7),上盖(7)抵在回油滤芯(3)和滤筒(4)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4)为圆柱筒,壁厚0.5-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4)上的小孔单孔等效直径0.01-0.5mm,所有小孔的面积总和≥Qm2,Q为回油滤芯(3)通过的最大流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2)底部开有第二安装通孔,在油箱体(2)底部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小童宋亚莉李建洋刘奔奔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