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夫林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77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包括:基座、下层停车装置和上层停车装置,基座包括底板、与底板固定连接的主柱,以及设置在主柱与底板之间的加劲板;下层停车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轨道;与所述轨道固定连接的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上方的齿条;设置在所述齿条上方的载车板;以及与载车板固定连接的承载轮;上层停车装置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通过轴承座与底板固定连接;另外一端与载车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载车框的底部设有减震器,靠近主柱的一侧设有减震垫;以及设置在底板上方的电机绞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上下层停车、取车互不干涉,且下层停车比较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停车装置,尤其是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我国人口较多,拥有车的人也有很多,所以往往会出现停车困难现象,而且我国城市停车还处在初级阶段,专业和公共停车空间利用率较低,而且合理的车位与车辆比例相差甚远,停车难的问题随处可见。在现在城市停车难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某些城市推出了立体停车,增加了停车空间利用率,大大缓解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但是现有的立体停车基本分为多层停车,但是多层停车往往出现取车难的问题,所以经过实践双层最为合理。但是在双层停车的情况下,许多双层停车装置无法做到互不干涉,往往上层停车、取车,下层的车辆将会挪动、振动,进而下层车辆会出现警报现象,影响他人且现有的双层停车装置其下层停车、取车,比较麻烦,无法快速停车、取车。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技术方案: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基座,包括底板、与底板固定连接的主柱,以及设置在主柱与底板之间的加劲板;下层停车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轨道;与所述轨道固定连接的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上方的齿条;设置在所述齿条上方的载车板;以及与载车板固定连接的承载轮;所述承载轮可沿轨道进行往复移动;上层停车装置,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通过轴承座与底板固定连接;另外一端与载车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载车框的底部设有减震器,靠近主柱的一侧设有减震垫;以及设置在底板上方的电机绞盘;所述轴承座内部设有轴承,连杆可沿轴承轴向进行旋转;所述连杆与载车框连接部位设有旋转活塞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主轴顶部设有滑轮,电动绞盘内部设有钢索,钢索穿过滑轮与载车框进行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载车框为矩形金属载车框,其长宽高与需要停放的汽车适配。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为平行轴斜齿轮电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与轴承座之间设有连接块与连接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载车框可随连杆进行四分之一圆形曲线运动。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上下层停车、取车互不干涉,且下层停车比较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为:底板1、轨道2、电机3、承载轮4、载车板5、齿条6、载车框7、滑轮8、主柱9、连杆10、连接片11、连接块12、电动绞盘13、轴承座14、轴承15、光轴16、加劲板17、减震器18和减震垫19。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包括:基座、下层停车装置和上层停车装置,其中基座包括:底板1、主柱9和加劲板17,下层停车装置包括:轨道2、电机3、承载轮4、载车板5和齿条6,上层停车装置包括:载车框7、滑轮8、连杆10、连接片11、连接块12、电动绞盘13、轴承座14、轴承15、光轴16、减震器18和减震垫19。底板1,为矩形体底板,是承受正负弯矩的主要工作部位,主柱9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与底板1固定连接,主柱9是本技术中垂直的主结构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加劲板17设置在主柱9与底板1之间,加劲板17是在支座或有集中荷载处,为保证构件局部稳定并传递集中力所设置的条状加强件,可以提高梁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主要起稳固主柱9,防止主柱9出现歪斜现象。轨道2为矩形轨道,主要用来给承载轮4进行往复移动,承载轮4是一个中间有槽,能够顺轨道2进行往复移动的小轮,承载轮4的上方设有载车板5,载车板5为矩形载车板,主要承载需要停放的车辆,载车板5的下方设有齿条6,齿条6是一种齿分布于条形体上的特殊齿轮,齿条也分直齿齿条和斜齿齿条,分别与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配对使用,而本技术的齿条6为直齿齿条,主要为带动载车板5通过承载轮4在轨道2上进行往复移动,电机3为平行轴斜齿轮电机,设置在齿条6的下方。连杆10是连接活塞和曲轴,并将活塞所受作用力传给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连杆10的一端与载车框7行连接,连接部位设有旋转活塞部,可进行自由旋转,载车框7的小底端设有减震器18,该减震器为阻尼减震器,能够减缓载车框7降落到地面引起的振动,靠近主柱9的一侧设有减震垫19,能够减缓载车框与主柱9膨胀造成的振动,另外一端与轴承座14通过连接片11、连接块12进行连接,有轴承的地方就要有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常说的轴承座,所述连接片11与连接块12进行配套使用,使连接更为稳定,轴承座14设置在底板1上,底板1上还设置有电动绞盘13,电动绞盘13内部设有钢索,钢索穿过设置在主柱9顶端的滑轮8与载车框7进行连接,所述滑轮8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的简单机械。轴承座14内部设有轴承15,轴承15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光轴16设置在轴承15的外圈,通过替换传统机械轴开关结构内的触发金属拨片为红外线光学感应组件,利用光感应原理,产生不同等值的电阻,形成开路和通路两种状态,从而触发按键信号指令。当车辆需要停放在上层停车装置时,电动绞盘13将转动,防松钢索,让载车框7随连杆10向下进行四分之一圆形曲线运动,当载车框7停放在地面上时,驾驶者驾驶车辆进入载车框7,当车辆停放好后驾驶者远离车辆,电动绞盘13将转动,让载车框7随连杆10向上进行四分之一圆形曲线运动,直到靠近主柱9将完成停放。当车辆需要停放在下层停车装置时,电机3将带动齿条6进行工作,从而带动载车板5将随承载轮4顺着轨道2进行向外侧滑动,到达指定地点停止滑动,驾驶者驾驶车辆进入载车板5,当车辆停放好后驾驶者远离车辆,电机3将带动齿条6进行工作,从而带动载车板5进而带动承载轮4顺轨道向主柱9进行靠近,到达指定地点将完成停放。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包括:/n基座,包括底板、与底板固定连接的主柱,以及设置在主柱与底板之间的加劲板;/n下层停车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轨道;与所述轨道固定连接的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上方的齿条;设置在所述齿条上方的载车板;以及与载车板固定连接的承载轮;所述承载轮可沿轨道进行往复移动;/n上层停车装置,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通过轴承座与底板固定连接;另外一端与载车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载车框的底部设有减震器,靠近主柱的一侧设有减震垫;以及设置在底板上方的电机绞盘;所述轴承座内部设有轴承,连杆可沿轴承轴向进行旋转;所述连杆与载车框连接部位设有旋转活塞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基座,包括底板、与底板固定连接的主柱,以及设置在主柱与底板之间的加劲板;
下层停车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轨道;与所述轨道固定连接的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上方的齿条;设置在所述齿条上方的载车板;以及与载车板固定连接的承载轮;所述承载轮可沿轨道进行往复移动;
上层停车装置,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通过轴承座与底板固定连接;另外一端与载车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载车框的底部设有减震器,靠近主柱的一侧设有减震垫;以及设置在底板上方的电机绞盘;所述轴承座内部设有轴承,连杆可沿轴承轴向进行旋转;所述连杆与载车框连接部位设有旋转活塞件。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夫林
申请(专利权)人:黄夫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