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淮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73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程结构隔震减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的底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横截面呈半框形,固定槽底面放置有橡胶垫,固定槽内放置有滑盘,所述滑盘的横截面呈“T”形,滑槽的上部水平段位于限位槽内;顶板的顶面四周对称开设有固定凹槽,与所述固定凹槽位置对应的底板上固定有多个挂钩,每个所述挂钩中穿有形状记忆合金束,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的两端被固定在固定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状记忆合金束易于固定,整体构造上简单,组件便于拆卸与更换,后期维护成本低。

A universal shape memory alloy friction sliding isolation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本技术属于工程结构隔震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传统的抗震设计理论是通过对建筑结构的适当设计,控制结构体系的刚度,使之形成延性结构体系,在小震下结构有足够的刚度抵御地震作用,大震时部分结构构件进入塑性状态以消耗地震能量,保证结构不发生倒塌。这种抗震设计方法是通过提高结构承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来抵御地震作用,主要还是停留在“抗”上。建筑结构隔震技术是一种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减震技术,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抗震结构中“强化”结构的方式,而是采取“软化”结构,“拒敌于门外”的防御策略,“以柔克刚”,通过在结构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系统,形成柔性的隔震层,以延长上部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避开地震地面运动的主频率范围。摩擦滑移隔震是结构隔震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技术简单易行、造价低廉,但要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仍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一方面,软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改变隔震支座的受力状态,使支座上的结构重量重新分布,甚至某个支座超过其承载力,对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另一方面,滑移隔震结构震后可能偏离原位置较大,影响其适用效果。然而目前设计的滑移隔震支座不直接具备限位复位以及自适应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限位复位、自适应功能的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的底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横截面呈半框形,固定槽底面放置有橡胶垫,固定槽内放置有滑盘,所述滑盘的横截面呈“T”形,滑槽的上部水平段位于限位槽内;顶板的顶面四周对称开设有固定凹槽,与所述固定凹槽位置对应的底板上固定有多个挂钩,每个所述挂钩中穿有形状记忆合金束,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的两端被固定在固定凹槽内。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直径大于滑盘的直径。优选地,所述顶板的四角设置有螺栓孔。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直径小于两个相对挂钩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为NiTi记忆合金制成的形状记忆合金绞线。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将形状记忆合金与摩擦滑移隔震相结合,顶板的底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滑盘与顶板的底面之间形成滑动面,当地震发生时,滑盘可以在限位槽内进行任意方向的自由滑动,又受到限位槽的边缘约束;形状记忆合金束受拉耗能,其恢复力可起到限位复位功能;固定槽底面放置有橡胶垫,可以调节每个隔震支座的高度,从而保证每个支座均匀受力,实现隔震支座的自适应调节功能。2.本技术底板上设置固定板,一方面可以减小隔震支座顶板与底板之间的有效高度,防止倾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形状记忆合金束的长度,保证其有足够的形变防止被拉断。3.本技术形状记忆合金束易于固定,整体构造上简单,组件便于拆卸与更换,后期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图1中A-A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为顶板,2为底板,3为固定板,4为固定槽,5为橡胶垫,6为滑盘,7为限位槽,8为挂钩,9为形状记忆合金束,10为固定凹槽,11为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包括顶板1和底板2,所述顶板1的底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7,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的横截面呈半框形,固定槽4底面放置有橡胶垫5,固定槽4内放置有滑盘6,所述滑盘6的横截面呈“T”形,滑盘6的上部水平段位于限位槽7内;顶板1的顶面四周对称开设有长条形的固定凹槽10,与所述固定凹槽10位置对应的底板2上固定有多个挂钩8,每个所述挂钩8中穿着有形状记忆合金束9,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9的两端被固定在固定凹槽10内。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限位槽7和滑盘6的横截面为圆形,限位槽7的直径大于滑盘6的直径。滑盘6与顶板1的底面之间形成滑动面,滑盘6的顶面上涂有二硫化钼作为摩擦材料,滑盘6可以在限位槽7内进行任意方向的自由滑动,且受到限位槽7的边缘约束。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顶板1和底板2的四角设置有螺栓孔11,使该隔震支座可以与外部结构或构件进行螺栓连接。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固定板3的直径小于两个相对挂钩8之间的距离,即固定板3的面积小于底板2的面积,一方面可以减小隔震支座顶板1与底板2之间的有效高度,防止倾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形状记忆合金束9的长度,保证其有足够的形变防止被拉断。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形状记忆合金束9为NiTi记忆合金制成的形状记忆合金绞线。本技术固定槽4底面放置有橡胶垫5,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安装允许误差下,橡胶垫5可以调节每个隔震支座的高度,从而保证每个支座均匀受力,实现隔震支座的自平衡功能。当隔震支座安装完成后,由于橡胶垫5的作用,可使隔震支座均可与外部结构或构件良好接触,当地震发生时,顶板1与底板2发生相对运动,滑盘6在滑槽7中进行自由滑动,且受到滑槽7边缘约束,形状记忆合金束9受拉耗能,其恢复力可起到限位复位功能。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非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当然可根据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置换或改变的方式轻易做出其它的实施方式,故凡在本技术的原理上所作的变化和改进等,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包括顶板(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7),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的横截面呈半框形,固定槽(4)底面放置有橡胶垫(5),固定槽(4)内放置有滑盘(6),所述滑盘(6)的横截面呈“T”形,滑盘(6)的上部水平段位于限位槽(7)内;顶板(1)的顶面四周对称开设有长条形的固定凹槽(10),与所述固定凹槽(10)位置对应的底板(2)上固定有多个挂钩(8),每个所述挂钩(8)中穿有形状记忆合金束(9),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9)的两端被固定在固定凹槽(1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包括顶板(1)和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7),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槽(4),所述固定槽(4)的横截面呈半框形,固定槽(4)底面放置有橡胶垫(5),固定槽(4)内放置有滑盘(6),所述滑盘(6)的横截面呈“T”形,滑盘(6)的上部水平段位于限位槽(7)内;顶板(1)的顶面四周对称开设有长条形的固定凹槽(10),与所述固定凹槽(10)位置对应的底板(2)上固定有多个挂钩(8),每个所述挂钩(8)中穿有形状记忆合金束(9),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9)的两端被固定在固定凹槽(10)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展猛闫海芳胡乾王秀娟张润泽苏江龙
申请(专利权)人:黄淮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