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化工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13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釜体和搅拌器,釜体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上釜体与下釜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釜体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下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釜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循环管道,加热循环管道是由一根不锈钢管向下弯折成螺旋结构;加热循环管道中的进水端设在螺旋结构的下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的顶部;加热循环管道中的出水端设在螺旋结构的上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的顶部;搅拌器包括电机和转轴,转轴的底部设置有螺旋桨状的第一搅拌叶片,转轴上且在位于第一搅拌叶片的上方设置有多组第二搅拌叶片,转轴上且在位于第二搅拌叶片的上方设置有气泡割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斧体内部原料充分受热,提高了反应速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化工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化工反应釜。
技术介绍
化工反应釜是一种将多种化工原料一起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现有的化工反应釜由于没有设置加热机构,因此反应的效率不高。另外,现有用于化工反应釜中的搅拌机构,搅拌时是按照统一的方向进行搅拌,反应釜中不同种类的原料密度也不相同,受此影响,质量重的原料下沉在釜体底部,质量较轻的原料上浮在釜体内上端,而现有用于化工反应釜的搅拌机构在搅拌过程中,往往不能更好地将釜体内底部的原料与釜体内上表面的原料进行混合,从而影响了化工反应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化工反应釜,能够使斧体内部原料充分受热,提高了反应速度和生产效率。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釜体和搅拌器,釜体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上釜体与下釜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釜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下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釜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循环管道,加热循环管道是由一根不锈钢管向下弯折成螺旋结构;加热循环管道中的进水端设在螺旋结构的下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的顶部;加热循环管道中的出水端设在螺旋结构的上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的顶部;搅拌器包括固定座、电机和转轴,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之间通过轴连接器连接,转轴的底部设置有螺旋桨状的第一搅拌叶片,转轴上且在位于第一搅拌叶片的上方设置有多组第二搅拌叶片,转轴上且在位于第二搅拌叶片的上方设置有气泡割破结构。进一步的,进水端与出水端的上端均设置有法兰,法兰焊接或通过螺栓与上釜体固定。进一步的,气泡割破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之间设置有网体。进一步的,网体是由多根不锈钢丝纵向和横向交替编织而成。进一步的,气泡割破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按照转轴的中心圆形阵列。进一步的,第二搅拌叶片为片状结构。进一步的,单组的第二搅拌叶片的数量为多个,且以转轴的中心圆形阵列。进一步的,上釜体4与下釜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陶瓷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化工反应釜,结构简单,通过向加热循环管道内注入热油或热水,能够使斧体内部原料充分受热,促进了反应釜中的反应速度,提高了效率。另外,本技术中的电机带动转轴旋转,由于转轴底部的第一搅拌叶片呈螺旋桨状,因此能够将釜体内底部质量较重的原料上浮与反应釜内上层质量较轻的原料进行均匀搅拌,第二搅拌叶片促进上浮后的底部原料与上层原料之间混合,从而提高了化工反应的效果。本技术中的转轴上且在位于第二搅拌叶片的上方设置有气泡割破结构,转轴旋转时,能够将反应釜内表面产生的气泡进行割破,提高反应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保温陶瓷;2、下釜体;3、密封圈;4、上釜体;5、进料口;6、固定座;7、搅拌器;8、加热循环管道;9、出料口;71、电机;72、轴连接器;73、转轴;74、第一固定片;75、网体;76、第二固定片;77、第二搅拌叶片;78、第一搅拌叶片;81、出水端;82、法兰;83、进水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釜体和搅拌器7,釜体包括上釜体4和下釜体2,上釜体4与下釜体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上釜体4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5,下釜体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9,釜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循环管道8,加热循环管道8是由一根不锈钢管向下弯折成螺旋结构;加热循环管道8中的进水端83设在螺旋结构的下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4的顶部;加热循环管道8中的出水端81设在螺旋结构的上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4的顶部;搅拌器7包括固定座6、电机71和转轴73,电机71的输出轴与转轴73之间通过轴连接器72连接,转轴73的底部设置有螺旋桨状的第一搅拌叶片78,转轴73上且在位于第一搅拌叶片78的上方设置有多组第二搅拌叶片77,转轴73上且在位于第二搅拌叶片77的上方设置有气泡割破结构。优选的,进水端83与出水端81的上端均设置有法兰82,法兰82焊接或通过螺栓与上釜体4固定。优选的,气泡割破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片74和第二固定片76,第一固定片74与第二固定片76之间设置有网体75。优选的,网体75是由多根不锈钢丝纵向和横向交替编织而成。优选的,气泡割破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按照转轴73的中心圆形阵列。优选的,第二搅拌叶片77为片状结构。优选的,单组的第二搅拌叶片77的数量为多个,且以转轴73的中心圆形阵列。优选的,上釜体4与下釜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陶瓷1。具体使用时,利用水泵在进水端灌入热油或热水,使加热循环管道发热,从而对釜体内部的化工原料进行充分受热,出水端将热油或热水输出到储液罐内,储液罐内的油或水经加热,再由水泵抽入到进水端,实现循环受热,提高了反应效率。另外,本技术中的电机带动转轴旋转,由于转轴底部的第一搅拌叶片呈螺旋桨状,因此能够将釜体内底部质量较重的原料上浮与反应釜内上层质量较轻的原料进行均匀搅拌,第二搅拌叶片促进上浮后的底部原料与上层原料之间混合,从而提高了化工反应的效果。本技术中的转轴上且在位于第二搅拌叶片的上方设置有气泡割破结构,转轴旋转时,能够将反应釜内表面产生的气泡进行割破,提高反应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化工反应釜,它包括釜体和搅拌器(7),釜体包括上釜体(4)和下釜体(2),上釜体(4)与下釜体(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上釜体(4)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5),下釜体(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9),其特征在于,釜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循环管道(8),加热循环管道(8)是由一根不锈钢管向下弯折成螺旋结构;加热循环管道(8)中的进水端(83)设在螺旋结构的下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4)的顶部;加热循环管道(8)中的出水端(81)设在螺旋结构的上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4)的顶部;搅拌器(7)包括固定座(6)、电机(71)和转轴(73),电机(71)的输出轴与转轴(73)之间通过轴连接器(72)连接,转轴(73)的底部设置有螺旋桨状的第一搅拌叶片(78),转轴(73)上且在位于第一搅拌叶片(78)的上方设置有多组第二搅拌叶片(77),转轴(73)上且在位于第二搅拌叶片(77)的上方设置有气泡割破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化工反应釜,它包括釜体和搅拌器(7),釜体包括上釜体(4)和下釜体(2),上釜体(4)与下釜体(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上釜体(4)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5),下釜体(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9),其特征在于,釜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循环管道(8),加热循环管道(8)是由一根不锈钢管向下弯折成螺旋结构;加热循环管道(8)中的进水端(83)设在螺旋结构的下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4)的顶部;加热循环管道(8)中的出水端(81)设在螺旋结构的上端,且向上弯折并竖直穿过上釜体(4)的顶部;搅拌器(7)包括固定座(6)、电机(71)和转轴(73),电机(71)的输出轴与转轴(73)之间通过轴连接器(72)连接,转轴(73)的底部设置有螺旋桨状的第一搅拌叶片(78),转轴(73)上且在位于第一搅拌叶片(78)的上方设置有多组第二搅拌叶片(77),转轴(73)上且在位于第二搅拌叶片(77)的上方设置有气泡割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进水端(83)与出水端(81)的上端均设置有法兰(82),法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瑞华王永段誉黎文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伟邦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