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93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该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外圈以及扣装环架,容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向容器本体外侧延伸的外翻边;外圈设于容器本体的外周并与外翻边的下侧相抵接;扣装环架包括相连接的内环壁及外环壁,内环壁压置于外翻边的内侧,外环壁压置于外翻边及外圈的外周并与外圈相连接,外圈与内环壁相间隔以构成收口部进而防止外翻边脱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容器仅通过外圈及扣装环架与壶体相互配合形成紧固结构,其结构新颖、组件较少,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紧固结构还需的内圈组件,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容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容器,该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及紧固机构,该容器本体的上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翻边,该紧固机构包括设置在容器本体外侧的外圈、设置在容器本体内侧的内圈以及与外圈相连接的扣装环架,内圈和外圈相对设置,扣装环架、内圈以及外圈共同对所述容器本体的翻边进行夹持。装配时,需先装配内圈到容器本体内再装配外圈,其装配效率相对较低,且组件较多,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容器的紧固机构组件较多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向所述容器本体外侧延伸的外翻边;外圈,所述外圈设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周并与所述外翻边的下侧相抵接;扣装环架,所述扣装环架包括相连接的内环壁及外环壁,所述内环壁压置于所述外翻边的内侧,所述外环壁压置于所述外翻边及所述外圈的外周并与所述外圈相连接,所述外圈与所述内环壁相间隔以构成收口部进而防止所述外翻边脱出。本技术提供的容器仅通过外圈及扣装环架与容器本体相互配合形成紧固结构,其结构新颖、组件较少,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紧固结构还需的内圈组件,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设置有内承台,所述内环壁的端部压置于所述内承台上。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内环壁面向所述外环壁的内侧表面呈倾斜状设置以起到装配导向作用。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外翻边的高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收口部的间距的两倍,由此可以确保容器本体受到向下的力后不会易松脱。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收口部的间距为1.5-2.5mm,和/或所述外翻边的高度为2-5mm,和/或所述外翻边的宽度为3-5mm。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外圈及所述扣装环架采用硬质材料一体成型。由于容器本体具有软性,在不需要装水时,容器本体可以在轴向方向上进行收缩以减小占用体积。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采用硅胶材料,所述外圈及所述扣装环架采用金属材料或塑胶材料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外圈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外环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匹配的第二卡扣部,或者所述外圈与所述外环壁通过螺旋方式连接,或者所述外圈与所述外环壁通过螺钉锁紧,或者所述外圈与所述外环壁通过过盈配合方式连接。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扣装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环壁上的扩口环壁,所述扩口环壁围合的口径大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口径。扩口环壁具有较大的口径可以方便加水或装其它物品。根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容器还包括与所述容器本体底部连接的加热底座、与所述扣装环架连接的把手以及用于封盖所述容器本体的盖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容器仅通过外圈及扣装环架与容器本体相互配合形成紧固结构,其结构新颖、组件较少,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紧固结构还需的内圈组件,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容器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情况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容器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容器100,该容器100包括容器本体110、外圈120才及扣装环架130。该容器100可以是水壶,用于装水或饮料,还可以用于盛装其他物件,如水果、坚果、杂物等。其中,容器本体110的上部设置有向容器本体110外侧延伸的外翻边112;外圈120设于容器本体110的外周并与外翻边112的下侧相抵接;扣装环架130与容器本体110及外圈120装配连接,扣装环架130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环壁132、连接壁134以及外环壁136,内环壁132压置于外翻边112的内侧,连接壁134压置于外翻边112的顶侧,外环壁136压置于外翻边112及外圈120的外周并与外圈120相连接;其中,内环壁132、连接壁134、外环壁136以及外圈120的顶部构成收容外翻边112的收容槽131,且外圈120与内环壁132相间隔以构成收容槽131的收口部135进而防止外翻边112脱出。本技术提供的容器100仅通过外圈120及扣装环架130与容器本体110相互配合形成紧固结构,其结构新颖、组件较少,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紧固结构还需的内圈组件,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10的上部可设置有内承台114,内环壁132的端部压置于内承台114上。其中,内承台114可以是连续的环台状,对应的,内环壁132可为一整圈的环圈状。或者,内承台114是离散的多个凹陷于容器本体110内周表面的凹槽部,对应的,内环壁132为自连接壁134延伸的多个凸臂,多个凸臂对位嵌设装配于凹槽部内。其中,内环壁132的外侧可与容器本体110的内周表面齐平,以便于水从容器本体110中倒出,若容器本体110的上部未设置内承台114结构,则内环壁132的外侧会凸出于与容器本体110的内周表面,在将容器100中的水倒出时,水会受到内承台114的端部阻挡,造成倒水体验不佳。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n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向所述容器本体外侧延伸的外翻边;/n外圈,所述外圈设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周并与所述外翻边的下侧相抵接;/n扣装环架,所述扣装环架包括相连接的内环壁及外环壁,所述内环壁压置于所述外翻边的内侧,所述外环壁压置于所述外翻边及所述外圈的外周并与所述外圈相连接,所述外圈与所述内环壁相间隔以构成收口部进而防止所述外翻边脱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向所述容器本体外侧延伸的外翻边;
外圈,所述外圈设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周并与所述外翻边的下侧相抵接;
扣装环架,所述扣装环架包括相连接的内环壁及外环壁,所述内环壁压置于所述外翻边的内侧,所述外环壁压置于所述外翻边及所述外圈的外周并与所述外圈相连接,所述外圈与所述内环壁相间隔以构成收口部进而防止所述外翻边脱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设置有内承台,所述内环壁的端部压置于所述内承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壁面向所述外环壁的内侧表面呈倾斜状设置以起到装配导向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的高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收口部的间距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部的间距为1.5-2.5mm,和/或所述外翻边的高度为2-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达全刘斌刁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