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2530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3
本技术公开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传热板和电热管,所述传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电热管设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所述电热管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热管能在一整周上对所述传热板加热。由于实现了整周上均对所述传热板有加热效果,整体加热均匀度更高,避免热量集中发生糊底,同时,所述加热结构用于液体加热时,液体底部对应所述电热管的区域会产生整圈气泡,产品性能观测的效果更好,不易出现现有技术中仅出现半圈或半圈多的气泡的现象,降低被用户误解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结构、加热壶和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例如电水壶或养生壶,其发热体多数为c字型,因此加热盘存在明显的加热冷端。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会导致热量比较集中,烹煮食材容易糊底;另一方面在煮水时,发热体的上方区域产生气泡,而发热体的开口区域没有气泡,一些用户看到只有半圈或半圈多在加热冒泡而非一整圈,会认为产品是不是坏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结构,旨在解决加热盘加热不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加热结构包括:

3、传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

4、电热管,设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所述电热管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5、可选地,所述电热管的重叠段对应圆心角为θ,0°<θ≤90°。

6、可选地,30°≤θ≤60°。

7、可选地,所述电热管包括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管段,所述多个管段呈环形且大于一环周设置,所述多个管段的曲率半径依次增大且首尾在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8、可选地,所述多个管段包括沿周向延伸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的外侧,以使得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9、其中,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r2和r3,r1<r2<r3。

10、可选地,29mm≤r1≤36mm,37mm≤r2≤45mm,46mm≤r1≤56mm。

11、可选地,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设有多个限位凸起,多个所述限位凸起对应位于所述电热管的内侧,以限制所述电热管的安装位置。

12、可选地,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电热管的周向至少间隔设有三个。

13、可选地,所述传热板的周缘向外超出所述电热管的周缘设置,且至少50%长度的所述电热管的周缘与所述传热板的周缘距离l满足:2mm≤l≤10mm。

14、可选地,4mm≤l≤8mm。

15、可选地,所述传热板包括圆形铝板,所述传热板与所述电热管的中心对应设置。

1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加热壶,所述加热壶包括:

17、壶体;

18、底盖,套设所述壶体底部,与所述壶体共同围合成底腔;以及,

19、如上所述的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底腔内,且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安装至所述壶体底部,以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

20、可选地,所述加热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电热管中间,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一测温端口用以测温;

21、其中,所述测温端口穿设所述传热板延伸至所述壶体底部。

2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23、电源底座;以及,

24、如上所述的加热壶,所述加热壶安装于所述电源底座上侧。

25、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传热板和电热管,所述传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电热管设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两者热接触以传递热量,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用以放置物品进行加热,如此设置,当需要加热物品时,所述电热管通电发热,通过热接触将热量传递至所述传热板,进而传递至所述传热板的第一侧放置的物品,实现加热效果。由于所述电热管两端存在不发热的端部,为了避免两个端部对整周加热的影响,所述电热管呈环形设置且大于一环周设置,以使得所述电热管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以避免不发热的两端对整周加热的影响,使得所述电热管能在一整周上对所述传热板加热。由于实现了整周上均对所述传热板有加热效果,整体加热均匀度更高,避免热量集中发生糊底,同时,所述加热结构用于液体加热时,液体底部对应所述电热管的区域会产生整圈气泡,产品性能观测的效果更好,不易出现现有技术中仅出现半圈或半圈多的气泡的现象,降低被用户误解的可能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30°≤θ≤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2)包括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管段,所述多个管段呈环形且大于一环周设置,所述多个管段的曲率半径依次增大且首尾在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段包括沿周向延伸的第一管段(21)、第二管段(22)和第三管段(23),所述第三管段(23)远离所述第二管段(2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段(21)远离所述第二管段(22)的一端的外侧,以使得所述电热管(2)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29mm≤R1≤36mm,37mm≤R2≤45mm,46mm≤R1≤56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设有多个限位凸起(13),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3)对应位于所述电热管(2)的内侧,以限制所述电热管(2)的安装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13)沿所述电热管(2)的周向至少间隔设有三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1)的周缘向外超出所述电热管(2)的周缘设置,且至少50%长度的所述电热管(2)的周缘与所述传热板(1)的周缘距离L满足:2mm≤L≤10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4mm≤L≤8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1)包括圆形铝板,所述传热板(1)与所述电热管(2)的中心对应设置。

11.一种加热壶(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壶(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壶(10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00),所述温度传感器(500)设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电热管(2)中间,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具有一测温端口用以测温;

13.一种加热装置(10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30°≤θ≤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2)包括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管段,所述多个管段呈环形且大于一环周设置,所述多个管段的曲率半径依次增大且首尾在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段包括沿周向延伸的第一管段(21)、第二管段(22)和第三管段(23),所述第三管段(23)远离所述第二管段(2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段(21)远离所述第二管段(22)的一端的外侧,以使得所述电热管(2)的两端在其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29mm≤r1≤36mm,37mm≤r2≤45mm,46mm≤r1≤56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1)的第二侧设有多个限位凸起(13),多个所述限位凸起(13)对应位于所述电热管(2)的内侧,以限制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向阳谷亮桂东陈前杨柳斌徐尧麦绮莹裴胜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