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77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47
电磁继电器具备:壳体;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其具有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其具有第二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其在一方的面上具有能够在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接触分离的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具有相对于可动接触片的另一方的面,与可动接触片分开地对置配置的对置部,对置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从触点接触分离方向观察时的平面图中与可动接触片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磁继电器
本公开涉及电磁继电器,尤其是涉及电磁继电器的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以往,进行电流路的开闭的电磁继电器使用母线与电力供给源和其他电子部件连接。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例举的电磁继电器。参照图22,对专利文献1的电磁继电器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电磁继电器闭合的状态下的电流的流动的说明图。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可动接触子130的一对触点部130a与固定接触子111,112各自的固定触点118a接触而使电流Ip流通。并且,在固定接触子111,112中,具有固定触点118a的各个触点导体部115为C形和倒C形,因此产生在触点导体部115和可动接触子130中流通的电流Ip方向相反的区间。在该区间,由于在触点导体部115和可动接触子130中流通的电流Ip所引起的洛伦兹力产生彼此相反方向的电磁排斥力,由此提高了可动接触子130的一对触点部130a与各固定触点118a之间的接触压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789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电流具有在最短路径流通的性质,即使触点导体部115为C形和倒C形,电流Ip不在C形和倒C形的上板部116的连结轴131侧的部分W流过,仅在可动接触子130的两端周围部分流通。其结果是,仅在可动接触子130的两端周边部分产生基于洛伦兹力的电磁排斥力。因此,通过在可动接触子130的触点部130a与固定触点118a的触点之间产生的另一电磁排斥力,存在发生触点开离的隐患。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由触点间的电磁排斥力造成的触点开离的电磁继电器。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公开一形态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壳体;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外延伸,并且具有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外延伸,并且具有第二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其在一方的面具有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的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和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所述第二固定触点在接触或开离的方向即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接触分离的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并且能够在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移动地配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具有对置部,该对置部相对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与所述一方的面位于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的相反侧的另一方的面在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与所述可动接触片分开地对置配置,所述对置部与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交叉并且沿着所述可动接触片的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和所述第二可动触点的排列配置方向延伸,所述对置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从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观察时的平面图中与所述可动接触片重叠。根据上述形态的电磁继电器,在从触点接触分离方向观察时的平面图中在第一固定触点端子的对置部与可动接触片重叠的各个区域,在与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交叉并且沿着可动接触片的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的排列配置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触点端子的对置部中流通的电流的方向与在可动接触片中流通的电流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由此,在可动接触片上通过洛伦兹力产生从可动触点向固定触点按压的力,因此能够提高可动接触片的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与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这样,通过源自洛伦兹力的电磁排斥力,能够防止可动接触片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离开。并且,仅通过具备本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单体就能够提高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不考虑母线等周边的设计。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触点之间的电磁排斥力造成的触点开离的电磁继电器。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磁继电器的应用场景的一个例子的回路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磁继电器的正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开离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4是从图3的IV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中的流通的电流的方向的说明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开离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9是电磁继电器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开离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开离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开离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的开离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7的开离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19是从触点接触分离方向看到的触点机构单元的平面图。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剖视图。图22是现有例的电磁继电器的正面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所附附图对本公开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左”“右”的用语),这些用语的使用用于使参照了附图的公开内容容易理解,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受这些用语的含义限定。并且,以下说明本质上仅为例示,本公开并非意在对其应用物或用途进行限制。并且,附图仅为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不必与现实一致。(应用例)首先,使用图1对本公开所应用的场景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的应用场景的一个例子的回路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例如连接在电动汽车的电池3与电动机5之间。电池3与电动机5经由电磁继电器1和变频器7连接。在变频器7连接有电动机5和发电机8。电磁继电器1进行从电池3经由变频器7向电动机5供电的电流路的开闭。并且,电磁继电器1进行从发电机8经由变频器7向电池3进行充电的电流路的开闭。在电池3与变频器7之间,与电磁继电器1并联地连接有预充电用继电器10和电阻器11。(实施方式1)参照图2和图3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电磁继电器1进行说明。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磁继电器1的正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开离状态的电磁继电器1的正面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以可动接触片35的第一可动触点35a和第二可动触点35b从第一固定触点19a和第二固定触点22a离开的方向为上方,以第一可动触点35a和第二可动触点35b与第一固定触点19a和第二固定触点22a接触的方向为下方。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n壳体;/n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外延伸,并且具有第一固定触点;/n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外延伸,并且具有第二固定触点;/n可动接触片,其在一方的面具有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的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和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所述第二固定触点在接触或开离的方向即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接触分离的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并且能够在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移动地配置在所述壳体内;/n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具有对置部,该对置部相对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与所述一方的面位于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的相反侧的另一方的面在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与所述可动接触片分开地对置配置,/n所述对置部与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交叉并且沿着所述可动接触片的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和所述第二可动触点的排列配置方向延伸,/n所述对置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从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观察时的平面图中与所述可动接触片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10 JP 2017-155926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外延伸,并且具有第一固定触点;
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外延伸,并且具有第二固定触点;
可动接触片,其在一方的面具有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的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和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所述第二固定触点在接触或开离的方向即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接触分离的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并且能够在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移动地配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具有对置部,该对置部相对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与所述一方的面位于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的相反侧的另一方的面在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与所述可动接触片分开地对置配置,
所述对置部与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交叉并且沿着所述可动接触片的所述第一可动触点和所述第二可动触点的排列配置方向延伸,
所述对置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从所述触点接触分离方向观察时的平面图中与所述可动接触片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
具备触点弹簧,该触点弹簧比所述可动接触片的所述一方的面在开离方向上配置,并且沿着接触分离方向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真吾箕轮亮太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