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消防门及隧道消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4257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隧道消防门及隧道消防系统,包括固定于隧道壁上的门框及门扇,门扇可开启和锁定于门框上,门扇由边框及中部位置轴接于边框内的多个可旋转式叶片组成;静态时,可旋转式叶片转动恢复到封闭门扇状态;单向气流作用于门扇上,气流作用于可旋转式叶片上致其转动一定角度,并在可旋转式叶片之间形成能保持门扇内外侧气压平衡的气流通道;避免门扇20两侧长期受到气压后变形或松动,甚至在偶然的情况下容易被气流带入行车通道H,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Tunnel fire door and tunnel fire figh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消防门及隧道消防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消防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消防门。
技术介绍
特长型隧道包括城市地下隧道、海底隧道等;隧道包括供车辆通行的车道空间和隧道逃生通道,开设于隧道壁上的防火门作为逃生通道的入口。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可以通过防火门进入至逃生通道内。隧道的日常运营过程中,防火门是处于关闭状态,有隧道环境的特殊性,隧道防火门相比较于建筑物内的普通防火门具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757032A的复合材料隧道防火门,该防火门为复合材料面层夹一防火层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防火层由防火耐热材料制成,复合材料面层由高强度耐腐蚀材料制成。公开号为CN107989529A的基于隧道防火门的通过性轨道密封结构,防火门包括门框和门扇,密封结构包括弹性密封装置和变轨轨道结构,门扇上设置有水平的通槽,以保证防火门的密封性;再通过在通槽内设置弹性密封装置,进一步提升防火门在关闭时的密封性。现有隧道防火门与普通门结构一样,均为直板式结构,当列车急速驶入和驶出,在隧道内会造成强大的正向气压和负向气压,该气压会造成防火门被破坏,严重时,防火门的门扇会被整个掀开,并掉落列车轨道内,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弱正负压影响的隧道消防门,具体地是,当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会产生高速气流,高速气流会对消防门的门体产生强大的正负压差,该隧道消防门能减弱正负压对其影响。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具有该隧道消防门的隧道消防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隧道消防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隧道壁上的门框及门扇,所述的门扇可开启和锁定于门框上,所述的门扇由边框及中部位置轴接于边框内的多个可旋转式叶片组成;单向气流作用于门扇上,气流作用于可旋转式叶片上致其转动一定角度,并在可旋转式叶片之间形成能保持门扇内外侧气压平衡的气流通道;静态时,所述的可旋转式叶片转动恢复到封闭门扇状态。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多个可旋转式叶片在门扇的纵向方向上排列,或可旋转式叶片在门扇的横向方向上排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可旋转式叶片为薄片式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可旋转式叶片为直板式或曲面式或弧面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相邻两个可旋转式叶片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可旋转式叶片的一端设有配重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可旋转式叶片之间设有联动组件以实现所有的可旋转式叶片能保持同步转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曲面式的可旋转式叶片包括呈弧形的第一分叶片和第二分叶片,所述的第一分叶片和第二分叶片连接后呈S型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门框的两侧面均安装有把手。另一主题:隧道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防通道和隧道消防门,所述的消防通道和所述的隧道消防门联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门扇上安装有多个可旋转式叶片,当单向气流作用于可旋转式叶片时,可旋转式叶片能够转动一定角度并形成气流通道,门扇内外两侧的气流可经该气流通道流通,以保证门扇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门扇两侧长期受到气压后变形或松动,甚至在偶然的情况下容易被气流带入行车通道,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一定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隧道消防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隧道消防门开启时的示意图;图3为隧道消防门关闭时的示意图;图4为可旋转式叶片开启时的示意图;图5为隧道消防门的侧面剖视图一;图6为隧道消防门的侧面剖视二;图7为可旋转式叶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可旋转式叶片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隧道消防系统300,包括消防通道200和隧道消防门100,隧道消防门100与消防通道200联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辆在行车通道H中行驶,消防通道200与行车通道H之间通过隧道消防门100隔离开。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可打开隧道消防门进行避险。本实施例主要对隧道消防门100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如下:如图2至图6所示,隧道消防门100,包括固定于隧道壁A上的门框10及门扇20,门扇20可开启和锁定于门框10上,门扇20由边框21及中部位置轴接于边框21内的多个可旋转式叶片22组成;单向气流作用于门扇20上,气流作用于可旋转式叶片22上致其转动一定角度,并在可旋转式叶片22之间形成能保持门扇20内外侧气压平衡的气流通道P;静态时,可旋转式叶片22转动恢复到封闭门扇20状态。在实际安装时,边框21一侧通过合页组件30与门框10连接,优选地,可在边框21的中间及两端位置暗转合页组件30,以保证门扇20在相对于门框10开合过程中稳定性。隧道消防门100两侧的气压差形成单向气流,多个可旋转式叶片22在该单向气流作用下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并形成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P,从而保持门扇20内外侧的气压平衡,避免门扇20两侧长期受到气压后变形或松动,甚至在偶然的情况下容易被气流带入行车通道H,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一定安全隐患。优选地,门扇10的表面可涂布防火涂层,且门扇10的整体结构可由防火材料制成。具体地,多个可旋转式叶片22在门扇20的纵向方向上排列,或可旋转式叶片22在门扇20的横向方向上排列。两种排列方式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主要阐述横向排列方式以作为示例。优选地,可旋转式叶片22为薄片式结构。其中,可旋转式叶片22的形状可为直板式或曲面式或弧面式。不同样式的可旋转式叶片的实质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主要阐述曲面式的可旋转式叶片作为示例。如图5至图8所示,具体而言,可旋转式叶片22为曲面式结构,该可旋转式叶片22包括具有一定弧度的第一分叶片22a和第二分叶片22b,第一分叶片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隧道消防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隧道壁上的门框及门扇,所述的门扇可开启和锁定于门框上,所述的门扇由边框及中部位置轴接于边框内的多个可旋转式叶片组成;单向气流作用于门扇上,气流作用于可旋转式叶片上致其转动一定角度,并在可旋转式叶片之间形成能保持门扇内外侧气压平衡的气流通道;静态时,所述的可旋转式叶片转动恢复到封闭门扇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消防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隧道壁上的门框及门扇,所述的门扇可开启和锁定于门框上,所述的门扇由边框及中部位置轴接于边框内的多个可旋转式叶片组成;单向气流作用于门扇上,气流作用于可旋转式叶片上致其转动一定角度,并在可旋转式叶片之间形成能保持门扇内外侧气压平衡的气流通道;静态时,所述的可旋转式叶片转动恢复到封闭门扇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可旋转式叶片在门扇的纵向方向上排列,或可旋转式叶片在门扇的横向方向上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旋转式叶片为薄片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消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旋转式叶片为直板式或曲面式或弧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宏宋平吴昊吴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合力伟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