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60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字电感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其包括底座、第一切刀、第二切刀、折弯刀、滑槽和滑块,第一切刀和滑槽固定于底座的上表面,折弯刀固定于第一切刀的上表面,滑块卡接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移动,第二切刀固定在滑块的靠近第一切刀的一端,第二切刀随着滑块移动而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切刀的方向移动。折弯刀固定于第一切刀上,折弯刀在远离第一切刀一侧设置有折弯限位板,折弯槽位于折弯限位板与第一切刀中间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在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相互切合时,对工字电感的引脚进行切割,随后第二切刀可插入折弯槽内,从而实现对工字电感的引脚的切脚和折弯一体化操作。

Integrated die for cutting and bending of I-type inductance p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
本技术涉及工字电感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
技术介绍
工字电感是一种类似于汉字“工”字的电感,工字电感是通过在工字型磁芯上卷绕导线,并引出两个引脚后套以热缩套管制备得到。实际加工中得到的工字电感的引脚通常难以保证长度一致,因而需要对工字电感的引脚进行切割处理。为了便于工字电感的使用,有时还需要将电感的引脚进行折弯处理。目前,对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和折弯操作通常是由两道工序完成,一方面增加了工字电感的加工成本,同时也使其加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完成对工字电感的引脚的切脚和折弯操作的一体化加工模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其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和折弯刀,所述折弯刀固定于所述第一切刀上,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可相对移动且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可相互切合,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折弯刀之间形成折弯槽,所述第二切刀可插入所述折弯槽。本技术的模具在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相互切合时,对工字电感的引脚进行切割,同时,第二切刀可插入折弯槽内,因此,经切脚后的工字电感的引脚在第二切刀的带动下被推入折弯槽内从而实现对引脚的折弯,由此在完成切脚动作的同时也同步完成了引脚的折弯工序。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还包括底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滑槽和与所述滑槽相匹配并可相对所述滑槽移动的滑块,所述滑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平行。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刀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切刀固定于所述滑块的靠近所述第一切刀的一端。因而,第二切刀可随着滑块的移动而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切刀的方向移动,从而完成对引脚的切割和切割完毕后的复位动作。更进一步的,所述折弯刀固定于所述第一切刀的上表面,所述折弯刀在远离所述第一切刀一侧设置有折弯限位板,所述折弯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切刀的上表面相平行,所述折弯槽位于所述折弯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切刀中间的位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刀的位于所述折弯限位板与所述折弯槽槽底相交处的边缘为曲面。因而可防止在对引脚进行折弯时被第二切刀划损。更进一步的,所述折弯限位板具有向所述第一切刀的方向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切刀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的距离,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工字电感引脚的卡槽,所述卡槽从所述折弯限位板的延伸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切刀的边缘处向远离所述第二切刀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切刀的移动方向相平行,所述卡槽的槽底正对应于所述第一切刀的刀刃边缘上方。因而,将工字电感的引脚插入卡槽内,随着第二切刀向第一切刀移动完成对引脚的切脚和折弯。更进一步的,本技术的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的所述滑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切刀的边缘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因而便于将滑块与其他驱动装置进行连接以便实现对引脚的切脚折弯的自动化操作。进一步的,本技术的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在所述模具的底座上还设置有废料排出槽,所述废料排出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相切合位置的下方,所述废料排出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刀的刀刃边缘的设置宽度。因而,在切脚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通过废料排出槽被快速排出,便于操作台面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适用的工字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弯限位板上的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切刀、3-第二切刀、4-折弯刀、41-折弯限位板、411-延伸部、4111-卡槽、5-滑槽、6-滑块、61-安装孔、7-折弯槽、8-废料排出槽、91-引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技术的模具适用于对如图2所示的工字电感的切脚和折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包括底座1、第一切刀2、第二切刀3、折弯刀4、滑槽5和滑块6,第一切刀2和滑槽5固定于底座1的上表面,折弯刀4固定于第一切刀2的上表面,滑块6卡接于滑槽5内并可在滑槽5内移动,第二切刀3固定在滑块6的靠近第一切刀2的一端,第二切刀3随着滑块6移动而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切刀2的方向移动。第一切刀2与第二切刀4可相互切合以实现对工字电感引脚91的切割。本技术的折弯刀4在远离第一切刀2一侧设置有折弯限位板41,折弯限位板41与第一切刀2的上表面相平行,在折弯限位板41的下方与第一切刀2上方的中间区域即形成折弯槽7,本技术的折弯槽7为水平方向设置的“冂”形,折弯槽7的开口朝向第二切刀3。第二切刀3可在滑块6的带动下插入折弯槽7内从而实现对工字电感引脚91的折弯。第二切刀3的位于折弯限位板41与折弯槽7的槽底相交处的边缘为曲面,因而可防止在对引脚91进行折弯时对引脚91造成损坏。折弯限位板41具有向第一切刀2的方向伸出的延伸部411,延伸部411与第二切刀3的距离小于第一切刀2与第二切刀3的距离,在延伸部411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卡接工字电感引脚91的卡槽4111(如图3所示),卡槽4111从折弯限位板的延伸部411的靠近第二切刀3的边缘处向远离第二切刀3的方向延伸,卡槽4111的设置方向与第二切刀3的移动方向相平行,卡槽4111的槽底正对应于第一切刀2的刀刃边缘上方。因而可将工形工字电感的两个引脚插入卡槽4111内,在第二切刀3向第一切刀2移动时,工字电感的引脚91的下端部首先被第一切刀2切断,然后工字电感被卡槽4111挡住无法继续前进,随着第二切刀3继续向第一切刀2方向移动,第二切刀3进入折弯槽7内,并将引脚91在折弯槽7内被折弯。本技术的模具的滑块6上在远离第一切刀2的边缘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安装孔61,因而可通过安装孔61将滑块6与其他驱动机构(如气缸)固定连接,并进一步带动第二切刀3的移动。本技术的模具在底座1上还设置有废料排出槽8,废料排出槽8设置于第一切刀2与第二切刀3相切合位置的下方,废料排出槽8的宽度大于第一切刀2的刀刃边缘的设置宽度,因而在切脚过程产生的废料可落入废料排出槽8中,本技术的废料排出槽8为在底座1上设置的通透的矩形槽,因而在切脚过程产生的废料可直接从底座1上掉出,便于清理。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和折弯刀,所述折弯刀固定于所述第一切刀上,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可相对移动且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可相互切合,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折弯刀之间形成折弯槽,所述第二切刀可插入所述折弯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和折弯刀,所述折弯刀固定于所述第一切刀上,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可相对移动且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可相互切合,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折弯刀之间形成折弯槽,所述第二切刀可插入所述折弯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底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滑槽和与所述滑槽相匹配并可相对所述滑槽移动的滑块,所述滑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的相对移动方向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刀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切刀固定于所述滑块的靠近所述第一切刀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字电感引脚的切脚折弯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刀固定于所述第一切刀的上表面,所述折弯刀在远离所述第一切刀一侧设置有折弯限位板,所述折弯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切刀的上表面相平行,所述折弯槽位于所述折弯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切刀中间的位置。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普拉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