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05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和联动件,第一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二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均与联动件联动联接;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这两者,推动其中一个驱动杆向内移动时,该驱动杆带动联动件转动,该驱动杆对应的弹簧产生弹性形变,联动件带动其中另一个驱动杆同步向内移动,对应的弹簧产生弹性形变;撤去上述推力后,对应的弹簧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对应的驱动杆向外移动复位,两个驱动杆同步移动复位,通过联动件的设置,实现两个驱动杆的同步运动,进而实现汽车手套箱的开启和锁定,零部件相对较少,成本更低,且装配简单。

Ope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of automobile glove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手套箱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汽车内饰件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品质也包括汽车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手感、声音品质等方面的需求。汽车手套箱是内饰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零件,它的操作手感、声音品质会直接影响使用者对内饰件的评价,而手套箱的关键零件就是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而现有的整个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零部件繁多,装配复杂,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达到零部件相对较少,装配简单,成本更低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1.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和联动件,第一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二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均与联动件联动联接;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这两者,推动其中一个驱动杆向内移动时,该驱动杆带动联动件转动,该驱动杆对应的弹簧产生弹性形变,联动件带动其中另一个驱动杆同步向内移动,对应的弹簧产生弹性形变;撤去上述推力后,对应的弹簧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对应的驱动杆向外移动复位,两个驱动杆同步移动复位,联动件同时转动复位。作为进一步优化的,联动件设有两个联动臂,两个联动臂分别与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联动联接,第一驱动杆或第二驱动杆移动时通过对应的联动臂带动联动件转动,联动件转动时通过联动臂带动对应的驱动杆移动。作为进一步优化的,两个联动臂均开设有联动孔,第一驱动杆上设有第一联动柱,第二驱动杆上设有第二联动柱,第一联动柱和第二联动柱分别插入对应的联动孔。作为进一步优化的,第一联动柱和第二联动柱可在对应的联动孔内移动。作为进一步优化的,联动孔呈弧形。作为进一步优化的,还包括外壳,联动件转动连接于外壳内,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均插接于外壳且分别从两侧延伸至外壳外。作为进一步优化的,外壳内设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第一驱动杆卡接在第一卡块,第二驱动杆卡接在第二卡块。作为进一步优化的,第一驱动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卡块配合限制第一驱动杆的转动,第二驱动杆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二卡块配合限制第二驱动杆的转动。作为进一步优化的,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之间卡接在一起。作为进一步优化的,联动件的中间设有阻尼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联动件的设置,使得推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其中一个驱动杆能够实现两个驱动杆的同步运动,进而实现汽车手套箱的开启和锁定,零部件相对较少,成本更低,且装配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装配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拆除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上盖;12、下盖;121、容纳腔;122、第一卡块;123、第二卡块;124、第一限位块;125、第二限位块;13、卡接块;14、卡接槽;2、第一驱动杆;21、第一联动柱;22、第一限位部;3、第二驱动杆;31、第二联动柱;32、第二限位部;4、联动件;41、第一联动臂;411、第一联动孔;42、第二联动臂;421、第二联动孔;5、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阻尼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装配后的整体结构,其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下盖12的四面侧壁均设有卡接块13,上盖11的四面侧壁均开设有卡接槽14,上盖11和下盖12通过卡接块13和卡接槽14的配合实现活动式卡接装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卡接块13设在上盖11,将卡接槽14开设在下盖12。图2示出了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拆除上盖11后的结构,该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杆2、第二驱动杆3和联动件4,第一驱动杆2位于联动件4的下侧,第二驱动杆3位于联动件4的上侧。下盖12内设有容纳腔121,联动件4转动连接于容纳腔121内。第一驱动杆2和第二驱动杆3均活动式插接于下盖12,第一驱动杆2和第二驱动杆3均可朝向容纳腔121内和朝向容纳腔121外移动。第一驱动杆2和第二驱动杆3分别从左右两侧延伸至下盖12外,第一驱动杆2从左侧延伸至下盖12外,第二驱动杆3从右侧延伸至下盖12外。第一驱动杆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第一驱动杆2朝向容纳腔121内移动时,第一弹簧5产生弹性形变,第一弹簧5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可驱动第一驱动杆2朝向容纳腔121外移动。第二驱动杆3上套设有第二弹簧6,第二驱动杆3朝向容纳腔121内移动时,第二弹簧6产生弹性形变,第二弹簧6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可驱动第二驱动杆3朝向容纳腔121外移动。联动件4设有两个联动臂,分别为第一联动臂41和第二联动臂42,第一联动臂41开设有第一联动孔411,第二联动臂42开设有第二联动孔421。第一驱动杆2上设有第一联动柱21,第一联动柱21插入第一联动孔411。第二驱动杆3上设有第二联动柱31,第二联动柱31插入第二联动孔421。推动第一驱动杆2朝向容纳腔121移动时,第一弹簧5产生弹性形变,第一联动杆通过第一联动柱21和第一联动孔411的配合带动联动件4转动,联动件4通过第二联动柱31和第二联动孔421的配合带动第二驱动杆3朝向容纳腔121内移动,第二弹簧6产生弹性形变,实现了第一驱动杆2和第二驱动杆3的同步运动进而实现汽车手套箱的开启;撤去对第一驱动杆2的推力后,第一弹簧5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第一驱动杆2朝向容纳腔121外移动复位,第二弹簧6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第二驱动杆3朝向容纳腔121外移动复位进而实现汽车手套箱的锁定,联动件4同时转动复位。推动第二驱动杆3时以类似上述阐述的原理实现第一驱动杆2和第二驱动杆3的同步运动,在此不做赘述。该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通过联动件4的设置,实现了第一驱动杆2和第二驱动杆3的同步运动,零部件相对较少,成本更低,且装配简单。作为优化,第一联动孔411和第二联动孔421均呈弧形,第一联动柱21可在第一联动孔411内移动,第二联动柱31可在第二联动孔421内移动。第一驱动杆2移动时,第一联动柱21先在第一联动孔411内移动至抵触第一联动孔411内壁,再带动联动件4转动。联动件4带动第二驱动杆3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联动柱31先在第二联动孔421内移动至抵触第二联动孔421内壁,再实现带动第二驱动杆3移动。容纳腔121内设有第一卡块122和第二卡块123,第一驱动杆2卡接在第一卡块122,第一卡块122和下盖12的左侧壁共同对第一驱动杆2起限位作用,以保证第一驱动杆2的直线运动。第二驱动杆3卡接在第二卡块123,第二块和下盖12的右侧壁共同对第二驱动杆3起限位作用,以保证第二驱动杆3的直线运动。第一驱动杆2上设有方形的第一限位部22,第一限位部22和第一卡块122配合限位,限制第一驱动杆2的转动。第二驱动杆3上设有方形的第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和联动件,第一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二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均与联动件联动联接;/n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这两者,推动其中一个驱动杆向内移动时,该驱动杆带动联动件转动,该驱动杆对应的弹簧产生弹性形变,联动件带动其中另一个驱动杆同步向内移动,对应的弹簧产生弹性形变;撤去上述推力后,对应的弹簧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对应的驱动杆向外移动复位,两个驱动杆同步移动复位,联动件同时转动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和联动件,第一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二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均与联动件联动联接;
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这两者,推动其中一个驱动杆向内移动时,该驱动杆带动联动件转动,该驱动杆对应的弹簧产生弹性形变,联动件带动其中另一个驱动杆同步向内移动,对应的弹簧产生弹性形变;撤去上述推力后,对应的弹簧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驱动对应的驱动杆向外移动复位,两个驱动杆同步移动复位,联动件同时转动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联动件设有两个联动臂,两个联动臂分别与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联动联接,第一驱动杆或第二驱动杆移动时通过对应的联动臂带动联动件转动,联动件转动时通过联动臂带动对应的驱动杆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手套箱开启和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联动臂均开设有联动孔,第一驱动杆上设有第一联动柱,第二驱动杆上设有第二联动柱,第一联动柱和第二联动柱分别插入对应的联动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手套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