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64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平衡车,包括踏板组件、基座和弹性板,踏板组件转动安装于基座上,踏板组件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基座上,基座上具有一凹槽,弹性板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凹槽上方,踏板组件或转轴上具有用于抵靠弹性板的抵靠部,抵靠部抵靠于弹性板的上表面且处于凹槽上方。本方案中结构更为简单巧妙,不易损坏,安装便利,使用寿命更长。

A kind of balanc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
本技术涉及平衡车。
技术介绍
现在有一种类型的平衡车,其踏板是通过转轴枢接于平衡车的壳体上,通过踏板的转动,来实现对平衡车的前进、后退的操控。此种方案的平衡车,壳体上需要设置多个弹簧来对踏板进行复位,结构复杂,安装不便,若一侧弹簧损坏,则整个踏板不能进行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平衡车,利用弹性板即可对平衡车的踏板进行复位,结构更为简单巧妙。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平衡车,包括踏板组件、基座和弹性板,踏板组件转动安装于基座上,踏板组件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基座上,基座上具有一凹槽,弹性板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凹槽上方,踏板组件或转轴上具有用于抵靠弹性板的抵靠部,抵靠部抵靠于弹性板的上表面且处于凹槽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板组件转动时,抵靠部作用于弹性板上,因凹槽具有一供弹性板活动的空间,弹性板产生形变,弹性板具有复位的效果,从而对抵靠部产生复位的作用力,使踏板及时复位。利用抵靠部作用于弹性板上,结构紧凑巧妙,作用力的效果更明显,相对于在踏板前后两侧的下方设置多个弹簧进行复位,本方案中结构更为简单,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靠部为长条形的抵靠件,抵靠件固定连接于踏板组件或转轴的下方,抵靠件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靠部为长条形的抵靠件,抵靠件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长度,便于抵靠件作用于弹性板上时,弹性板产生形变,而不致于抵靠件因过长而间接通过弹性板作用于凹槽上,使弹性板难以发生形变,本方案巧妙耐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抵靠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肋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条的设置,有利于加强抵靠件的结构强度,使抵靠件更好地作用于弹性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靠部为凹槽特征,凹槽特征设置于转轴上,凹槽特征的槽底平面抵靠于弹性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在转轴上铣出一个凹槽特征,与弹性板的宽度相匹配,凹槽特征的槽底作用于弹性板上,同样可以使弹性板产生形变。本方案结构更紧凑,使用更灵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基座上具有用于放置弹性板的凹腔,凹腔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具有一凸台,弹性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搭靠于凹腔内的凸台上,两凸台之间具有所述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腔有利于弹性板的放置和限位,弹性板被抵靠件抵靠于凹腔内,凸台对弹性板起到支撑作用,整体结构巧妙。两凸台之间的凹槽有利于弹性板产生形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弹性板的外缘形状与凹腔的侧壁形状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板与凹腔的侧壁相适配,弹性板可以被很好地限位,也方便弹性板产生形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凸台的上表面与凹腔的底面相连接的过渡面为倾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的设置,抵靠件作用于弹性板上时,有利于弹性板的局部向凹槽内移动,撤去抵靠件的作用时,也有利于弹性板沿倾斜面进行快速复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踏板组件包括下层踏板,下层踏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转轴,转轴的两端转动安装于基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板组件中下层踏板和转轴的设置,有利于抵靠件的安装,转轴的设置,有利于下层踏板的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转轴的两端通过第一固定件安装于基座上,基座上在相应位置向上凸出的设置有支撑部,转轴的两端套设有套筒或轴承;支撑部上具有向下凹陷的弧形槽,套筒或轴承的表面抵靠于弧形槽内,第一固定件的中部抵靠于套筒或轴承,第一固定件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支撑部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的安装更为稳定牢固,拆装也方便,通过套筒或轴承的设置,有利于踏板的顺畅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转轴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安装于下层踏板上,转轴的下表面上具有一平面,第二固定件的中部抵靠于平面,第二固定件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下层踏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件与平面的贴合,巧妙地实现了转轴与下层踏板的相对固定安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上具有用于容纳踏板组件的安装通孔,基座安装于安装通孔的底部,或者,基座与上壳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下壳的设置,有利于平衡车整车的拆装。基座与上壳的连接,有利于踏板组件的安装,通孔内的空间可供踏板顺畅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基座与踏板组件之前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抵靠基座,另一端抵靠踏板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设置,进一步发辅助了踏板组件进行复位。本技术结构巧妙,利用弹性板的设置,利用转轴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弹性板上,使弹性板发生形变,从而踏板组件的复位通过弹性板的弹性来恢复,结构巧妙,复位效果明显。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及右侧踏板组件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局部右侧踏板组件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右侧踏板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右侧踏板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壳体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壳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基座结构示意图。图中:上层踏板11、中层踏板12、下层踏板13、第一固定件14、转轴15、套筒16、抵靠件17、弹性板18、触控开关控制板19、壳体20、触控开关21、第二固定件22、基座23、弹簧24、第一卡钩121、第一通孔131、安装柱132、固定柱133、第一卡孔134、平面151、安装通孔201、安装部202、凹腔231、支撑部232、安装耳233、安装孔234、倾斜面2311。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组件、基座(23)和弹性板(18),踏板组件转动安装于基座(23)上,踏板组件通过转轴(15)转动安装于基座(23)上,基座(23)上具有一凹槽,弹性板(18)放置于基座(23)上且位于凹槽上方,踏板组件或转轴(15)上具有用于抵靠弹性板(18)的抵靠部,抵靠部抵靠于弹性板(18)的上表面且处于凹槽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组件、基座(23)和弹性板(18),踏板组件转动安装于基座(23)上,踏板组件通过转轴(15)转动安装于基座(23)上,基座(23)上具有一凹槽,弹性板(18)放置于基座(23)上且位于凹槽上方,踏板组件或转轴(15)上具有用于抵靠弹性板(18)的抵靠部,抵靠部抵靠于弹性板(18)的上表面且处于凹槽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为长条形的抵靠件(17),抵靠件(17)固定连接于踏板组件或转轴(15)的下方,抵靠件(17)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凹槽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抵靠件(17)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肋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为凹槽特征,凹槽特征设置于转轴(15)上,凹槽特征的槽底平面抵靠于弹性板(18)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基座(23)上具有用于放置弹性板(18)的凹腔(231),凹腔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具有一凸台(2312),弹性板(18)的前后两端分别搭靠于凹腔内的凸台(2312)上,两凸台之间具有所述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弹性板(18)的外缘形状与凹腔的侧壁形状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凸台(2312)的上表面与凹腔(231)的底面相连接的过渡面为倾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