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双模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493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双模电动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车架、龙头、电源、车轮、后轮电机和电气电路,电气电路中安装有双模传感电路,车架的后侧安装有电动推杆和平叉滑轮机构;平叉滑轮机构包括固定在车架后侧的平叉架以及与所述平叉架铰接的起落架,起落架在后轮两侧位置分别设有滑行轮,起落架通过收放机构与所述电动推杆连接;平叉滑轮机构用于将电动推杆的直线伸缩运动转变为两个滑行轮的上下起落运动。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同一辆电动车随速实现两轮与四轮的智能变换,篷车与敞车的按需改变;具备快慢自如,进退有序,迅速停放,安全变道的功能,达到跑得更稳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双模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双模电动车。
技术介绍
现有两轮电动自行车、两轮电动摩托车、两轮机动摩托车为半机动技术,存在俱多设计缺陷,使用过程中给驾驶人带来不便。主要问题有:车辆起步时,惯性小,行车不稳,需双脚不停蹬地,维持稳定,不稳当;车辆临时停车或通过红绿灯时,需双脚触地拖行或支撑地面,人力与动力并用,不雅观;停车取车时,使双杆弹簧将车后轮支起或放下,推车前行时,即要车不倒,又要车前行,全人力完成,不省力:刹车手柄握紧时制动,松开时,刹车手柄自动回弹,解除制动,时常发生前后溜车,甚至倾倒,不安全;倒车掉头时,使用单向控制器,不能提供倒车动力和两轮易倾倒,只能依靠双脚前蹬使车辆向后或推车后倒,不方便;后视镜在龙头高位,随龙头晃动,无法观察车后来车情况,不安全;晴天被晒,雨天被淋,冬天被吹,不舒适。可见现有技术,在慢速起步、正常行驶、停车驻坡、倒车掉头、减速绕行五个使用步骤中,有四个步骤不省力、不稳当、不雅观、不安全,且不适应多种气象条件使用,不方便。而三轮车、四轮车又有快速行驶时阻力大,能耗高,不灵活的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双模电动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车架、龙头、电源、车轮、后轮电机、制动系统和电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电路中安装有双模传感电路,所述车架的后侧安装有电动推杆、平叉滑轮机构和收放机构;/n所述的双模传感电路包括:传感器(C),安装在前车轮或后车轮,用于测量车轮旋转速度并输出电压信号;放大调节器(T),其输入端与传感器(C)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传感器(C)输出的电压信号强弱来控制继电器(J)电路的通断;继电器(J),用于根据放大调节器(T)的控制作用来变换流向所述电动推杆中的电流方向,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双向控制器(W),与后轮电机(M2)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后轮电机(M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双模电动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车架、龙头、电源、车轮、后轮电机、制动系统和电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电路中安装有双模传感电路,所述车架的后侧安装有电动推杆、平叉滑轮机构和收放机构;
所述的双模传感电路包括:传感器(C),安装在前车轮或后车轮,用于测量车轮旋转速度并输出电压信号;放大调节器(T),其输入端与传感器(C)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传感器(C)输出的电压信号强弱来控制继电器(J)电路的通断;继电器(J),用于根据放大调节器(T)的控制作用来变换流向所述电动推杆中的电流方向,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双向控制器(W),与后轮电机(M2)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后轮电机(M2)实现正、反双向转动;双向开关(K3),用于接通或断开所述双向控制器(W)的倒车插头线路;
所述的平叉滑轮机构包括铰接在车架后下方的平叉架(20)以及与所述平叉架(20)铰接的起落架(9),所述起落架(9)在后轮两侧位置分别设有滑行轮(10),起落架(9)通过收放机构与所述电动推杆连接;所述的平叉滑轮机构和收放机构用于将电动推杆的直线伸缩运动转变为两个滑行轮(10)的上下起落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模传感电路还包括手自开关(K5),所述继电器(J)的电磁线圈同时受放大调节器(T)和手自开关(K5)的控制,且手自开关(K5)的收起控制优先级大于放大调节器(T),放大调节器(T)的放下控制优先级大于手自开关(K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推杆包括推杆电机(M1)、蜗杆(38)和伸缩杆(34),所述推杆电机(M1)的电路输入端与继电器(J)连接,所述蜗杆(38)的一端通过减速齿轮(32)与推杆电机(M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蜗杆(38)与伸缩杆(34)之间旋转伸缩连接,所述伸缩杆(34)的另一端通过收放机构与起落架(9)连接;电动推杆的外壳(36)上的底座孔(37)与平叉架(20)上的支撑座连接;
所述的蜗杆(38)上套设有带伸出电门(K1)和缩回电门(K2)的导套(31);所述伸出电门(K1)和缩回电门(K2)分别反向并联有二极管,后串联在推杆电机(M1)与双模传感电路中的继电器(J)之间;当伸缩杆(34)完全伸出时,顶开伸出电门(K1)切断正向电流;当伸缩杆(34)完全缩回时,顶开缩回电门(K2)切断反向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滑轮机构还包括附件架(21),其中,平叉架(20)为安装于车辆后轮两侧的两根纵梁,前端分别由平叉管(22)和穿套管(24)焊接成一整体,后端分别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分别设有上撑臂(16)、推杆臂(27)、限位器(28)、减震孔(29)、轮轴槽(30);起落架(9)为分布于车辆后轮两侧的两根长臂一体相连,长臂前端分别有安装套(15)、后端有下撑位(17)、滑轮位(19)、限位片(8);平叉架(20)通过平叉管(22)铰接在车架后方,起落架(9)通过前端的安装套(15)铰接在平叉架上,滑行轮(10)分别安装在起落架(9)后的滑轮位(19)上;平叉架(20)上的限位器(28)与起落架(9)上限位片(8)通过调节间隙来减震消声;附件架(21)为框架保护结构;
所述的收放机构包括轴拨块(1)、套拨块(2)、拉件(4)、拉杆(5)、上力臂(6)、下力臂(7);轴拨块(1)上有主轴,主轴一端有榫子(11)和固定孔,榫子(11)与套拨块(2)上的榫孔(12)用榫卯套装固定,轴拨块(1)和套拨块(2)上均设有同步杆(3),其中一个上设有拔动件(13);轴拨块(1)上的主轴穿套在平叉架(20)的穿套管(24)上;拉件(4)、拉杆(5)、上力臂(6)、下力臂(7)分别各为两组,连接于车辆后轮两侧的平叉架(20)和起落架(9)的结构上;拉件(4)前端的万向接头分别与轴拨块(1)、套拨块(2)上的同步杆(3)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拉杆(5)固定;拉杆(5)另一端的叉形铰接位分别与两组上力臂(6)、下力臂(7)成伞形同轴铰接,上力臂(6)上端分别与平叉架(20)上的上撑臂(16)铰接,下力臂(7)下端分别与起落架(9)的下撑位(17)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全自动双模电动车还包括同步制停机构,所述同步制停机构包括制动座(40)、制动柄(48)、驻车柄(49)和微动电门(44),其中:制动座(40)通过固定抱(46)安装在车把上,制动座(40)上设有储油盒(43)、前刹接(41)和后刹接(42),制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马宗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马王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