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60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包括方向盘,所述方向盘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柱和弹簧筒,所述导向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弹簧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并且第一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滑动板的底部相互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喇叭触点技术领域。该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通过固定板和连接板的相互配合,通过连接板给与滑动板一个向上的拉力,防止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因为弹簧的断裂,使得滑动板按压下去无法复位,导致上触点和下触点长时间接通使得喇叭长鸣,不经增加了喇叭触点感应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加了喇叭触点感应装置的实用性。

A horn contact sens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steer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喇叭触点
,具体为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喇叭是汽车的音响信号装置,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根据需要和规定发出必需的音响信号,警告行人和引起其他车辆注意,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还用于催行与传递信号,汽车电喇叭是靠金属膜片的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汽车电喇叭由铁芯、磁性线圈、触点、衔铁、膜片等组成,当司机按下喇叭开关时,电流经触点通过线圈,线圈产生磁力吸下衔铁,强制膜片移动,衔铁移动使触点断开,电流中断,线圈磁力消失,膜片在自身弹性和弹簧片作用下同衔铁一起恢复原位,触点闭合电路再次接通,电流通过触点流经线圈产生磁力,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循环膜片不断振动,从而发出音响,共鸣板与膜片刚性联接,可使振动平顺发出声音更加悦耳。现有的汽车喇叭在使用时,采用喇叭触点感应装置对喇叭进行触发,但是现有的汽车喇叭触点感应装置,因为自身结构通过单个弹簧带动触点进行上下移动,在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弹簧发生形变或者绷断,会导致上触点和下触点长时间接触在一起导致喇叭长鸣,影响到汽车喇叭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解决了汽车喇叭触点感应装置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弹簧发生形变或者绷断,会导致上触点和下触点长时间接触在一起导致喇叭长鸣,影响到汽车喇叭正常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包括方向盘,所述方向盘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柱和弹簧筒,所述导向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弹簧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并且第一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滑动板的底部相互抵触,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导向柱位于滑动板上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并且导向柱位于固定板上方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优选的,所述按压块的顶部贯穿连接板的底部并延伸至连接板的顶部,所述按压块的表面与连接板的内腔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导向柱位于连接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第二复位弹簧的底端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触点,并且上触点的表面电性连接有第一线束,所述方向盘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块,并且绝缘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触点,所述下触点的表面电性连接有第二线束。优选的,所述方向盘位于按压块上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点。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通过在方向盘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柱和弹簧筒,导向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支撑块的顶部与滑动板的底部相互抵触,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导向柱位于滑动板上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并且导向柱位于固定板上方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通过固定板和连接板的相互配合,通过连接板给与滑动板一个向上的拉力,防止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因为弹簧的断裂,使得滑动板按压下去无法复位,导致上触点和下触点长时间接通使得喇叭长鸣,增加了喇叭触点感应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喇叭触点感应装置的实用性。(2)、该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通过在弹簧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并且第一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通过弹簧筒对第一复位弹簧进行固定,以对第一复位弹簧的方向进行限定,使得第一复位弹簧在对滑动板推动时力的方向恒定是往上的,并且如果第一复位弹簧断裂或者发生形变时,第一复位弹簧在滑动板的压力作用下,仍然固定在弹簧筒里,增加了喇叭触点感应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方向盘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方向盘、2-导向柱、3-弹簧筒、4-滑动板、5-按压点、6-第一复位弹簧、7-支撑块、8-按压块、9-固定板、10-连接板、11-第二复位弹簧、12-上触点、13-第一线束、14-绝缘块、15-下触点、16-第二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包括方向盘1,方向盘1位于按压块8上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点5,方向盘1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柱2和弹簧筒3,导向柱2位于连接板10与固定板9之间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1,第二复位弹簧11的顶端与连接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第二复位弹簧11的底端与固定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导向柱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滑动板4为绝缘体,滑动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触点12,并且上触点12的表面电性连接有第一线束13,方向盘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块14,并且绝缘块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触点15,所述下触点15的表面电性连接有第二线束16,第一线束13与第二线束16的另一端均与喇叭电性连接,弹簧筒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6,并且第一复位弹簧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支撑块7的顶部与滑动板4的底部相互抵触,通过弹簧筒3对第一复位弹簧6进行固定,以对第一复位弹簧6的方向进行限定,使得第一复位弹簧6在对滑动板4推动时力的方向恒定是往上的,并且如果第一复位弹簧6断裂或者发生形变时,第一复位弹簧6在滑动板4的压力作用下,仍然固定在弹簧筒3里,增加了喇叭触点感应装置的实用性,滑动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8,按压块8的顶部贯穿连接板10的底部并延伸至连接板10的顶部,按压块8的表面与连接板10的内腔固定连接,导向柱2位于滑动板4上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并且导向柱2位于固定板9上方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0,通过固定板9和连接板10的相互配合,通过连接板10给与滑动板4一个向上的拉力,防止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因为弹簧的断裂,使得滑动板4按压下去无法复位,导致上触点12和下触点15长时间接通使得喇叭长鸣,增加了喇叭触点感应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喇叭触点感应装置的实用性。在使用喇叭时,使用者按压按压点5带动按压块8向下滑动,按压块8带动滑动板4和连接板10向下滑动,滑动板4向下挤压支撑块7将第一复位弹簧6挤压回弹簧筒3中,同时连接板10向下挤压第二复位弹簧11,滑动板4带动上触点12向下运动与下触点15接触,使得第一线束13与第二线束16之间接通使得喇叭通电,开始鸣笛,松开按压点5在第一复位弹簧6与第二复位弹簧11的共同配合下,滑动板4向上滑动收回,当第一复位弹簧6断裂无法给与支撑块7受力时,第二复位弹簧11向上推动连接板10带动按压块8向上带动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包括方向盘(1),所述方向盘(1)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柱(2)和弹簧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所述弹簧筒(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6),并且第一复位弹簧(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的顶部与滑动板(4)的底部相互抵触,所述滑动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8),所述导向柱(2)位于滑动板(4)上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并且导向柱(2)位于固定板(9)上方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包括方向盘(1),所述方向盘(1)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柱(2)和弹簧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所述弹簧筒(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6),并且第一复位弹簧(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的顶部与滑动板(4)的底部相互抵触,所述滑动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块(8),所述导向柱(2)位于滑动板(4)上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并且导向柱(2)位于固定板(9)上方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块(8)的顶部贯穿连接板(10)的底部并延伸至连接板(10)的顶部,所述按压块(8)的表面与连接板(10)的内腔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方向盘的喇叭触点感应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水龙高玲娣吴程剑相艳潘宇潘燕鸣余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梵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