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电路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70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护电路及汽车,包括第一电阻、第一场效应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第三电阻的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耦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电阻的输入端耦接,第二电阻的输入端耦接测量装置,第二电阻的输出端耦接第一电阻的输入端;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的正极与第三电阻的输出端耦接,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的负极与第一电阻的输入端耦接。该保护电路为实时检测的主动保护电路,能够有效保护后级电路不会由于电池电压采集线错位混连而烧坏,而且保护电路可自动恢复,节约人力资源和减少材料损坏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由于由纯硬件电路构成,响应速度较快。

A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电路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电路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池作为主要驱动电源,无论采用哪种化学体系的电池,都不可能只用一节电池就能满足车用需求,实际应用时,需要将多节电池串联,满足车用电压需求;将多节电池并联,满足车用电量需求。而电池具有不安全性,需要电池管理系统对串联和/或并联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管理。电池管理系统需要对串联的电池组监控每一串电池的电压。所以需要将每一串的电池电压接入到电池管理系统的采集端口,从而对电池单体电压进行采集。由于车用电池组由许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而成,电压采集线很多,生产组装时一旦发生高电位的电池电压采集线和低电位的电池电压采集线错位,将会烧毁电压采集电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由于电池采集线错位而引起烧毁电压采集电路的事故时有发生,以前往往在电压采集线前端加装保险丝,一旦发生采集线错位,将烧毁保险丝,从而保护后级电路不被烧毁,但保险丝为被动保护,并非每次有效,因为保险丝响应时间长,通常为秒级,且一次保护后,需要更换,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保护电路,能够有效保护后级电路不会由于电池电压采集线错位混连而烧坏,而且所述保护电路可自动恢复。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保护支路,所述第一保护支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场效应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入端用于耦接第一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耦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耦接测量装置,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入端耦接所述测量装置,所述第二电阻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用于耦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入端耦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与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反向击穿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的最高允许电压,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的功率不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的响应速度不大于预设时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开启电压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电压阈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栅源耐压不小于预设的第二电压阈值。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保护支路,所述第二保护支路和所述第一保护支路并联耦接;所述第二保护支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二场效应管、第二瞬态电压抑制器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入端用于耦接第二电源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耦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耦接所述测量装置,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五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保护支路的所述第三电阻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串联耦接;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串联耦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多个所述第二保护支路,多个所述第二保护支路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器并联耦接,多个所述第二保护支路的所述第二电源串联耦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绝缘栅型管。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一种汽车,所述汽车设有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上述的保护电路。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保护电路,主要用一种低成本的方案解决电池采集线错位混连引起的烧电子器件问题,为实时检测的主动保护电路,能够有效保护后级电路不会由于电池电压采集线错位混连而烧坏,而且保护电路可自动恢复,节约人力资源和减少材料损坏的特点,并且该保护电路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由于由纯硬件电路构成,响应速度较快。附图说明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保护支路电路的原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单个第二保护支路电路的原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保护支路和多个第二保护支路电路的原理结构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第一保护支路,2-第二保护支路,11-第一电阻,12-第二电阻,13-第三电阻,14-第一场效应管,15-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22-第五电阻,23-第四电阻,24-第二场效应管,25-第二瞬态电压抑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耦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保护支路1电路的原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单个第二保护支路电路的原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保护支路1和多个第二保护支路2电路的原理结构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保护支路1,所述第一保护支路1包括第一电阻11、第一场效应管14、第二电阻12、第三电阻13和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所述第三电阻13的输入端用于耦接第一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三电阻1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的源极耦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的漏极用于耦接测量装置,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阻12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12的输入端耦接所述测量装置,所述第二电阻12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电阻1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11的输出端用于耦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13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11的输入端耦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装置可以为电压采集芯片或包含电压采集芯片的装置。下面以测量装置为电压采集芯片来对本保护电路的原理进行说明。具体的,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将高电位采集线接到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支路(1),所述第一保护支路(1)包括第一电阻(11)、第一场效应管(14)、第二电阻(12)、第三电阻(13)和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n所述第三电阻(13)的输入端用于耦接第一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三电阻(1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的源极耦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的漏极用于耦接测量装置,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阻(12)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12)的输入端耦接所述测量装置,所述第二电阻(12)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电阻(1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11)的输出端用于耦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n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13)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11)的输入端耦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支路(1),所述第一保护支路(1)包括第一电阻(11)、第一场效应管(14)、第二电阻(12)、第三电阻(13)和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
所述第三电阻(13)的输入端用于耦接第一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三电阻(1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的源极耦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的漏极用于耦接测量装置,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阻(12)的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二电阻(12)的输入端耦接所述测量装置,所述第二电阻(12)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电阻(1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11)的输出端用于耦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
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13)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11)的输入端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11)的阻值与所述第三电阻(13)的阻值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12)的阻值大于所述第三电阻(13)的阻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反向击穿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的最高允许电压,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的功率不小于预设的功率阈值,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15)的响应速度不大于预设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14)开启电压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电压阈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