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65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弹片,包括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一端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往上弯折并延伸形成第一平段,所述第一平段往一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第一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第二平段,所述第二平段往所述第一方向及下方弯折再延伸形成第一上臂部,所述第一上臂部往一靠近所述固定部的第二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接触部往斜下并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下臂部,所述第一下臂部往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再延伸形成第三平段,所述第三平段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二方向弯折后再延伸形成第二下臂部,所述第二下臂部往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二上臂部。藉此,所述弹片具有较大的正向力且不会形变。

Shrap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片,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较大的正向力且永不形变的弹片。
技术介绍
弹片主要应用在控制机件的运动、缓和冲击或震动、储存能量、丈量力的大小。然而,现有的弹片在受到外力时,因弹片本身的设计导致在使用中不堪负荷,容易产生永久形变,而导致损坏率高以及接触点的正向力降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大的正向力且永久不会形变的弹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弹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弹片,包括一固定部;一延伸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并往一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延伸部并往上弯折;一第一平段,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并往上延伸;一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平段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弯折;一第二平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三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平段,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及下方弯折;一第一上臂部,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并往斜下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一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一上臂部并往一靠近所述固定部的第二方向弯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一第一下臂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且往斜下并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一第三平段,连接所述第一下臂部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下臂部,连接所述第三平段且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一第二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二下臂部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弯折;一第二上臂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且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一对接端子,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正向力均大于1N。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延伸部为水平板状,所述第一平段为竖直板状,所述第二平段为水平板状,所述第三平段为水平板状。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下臂部往所述第一方向弯折之后再往所述第一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平段。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平段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二方向弯折后,再往斜上并往第二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下臂部。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上臂部呈现由上往下且朝向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片状,所述第一下臂部呈现由上往下且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延伸的片状,所述第一接触部呈现弧形片状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上臂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下臂部的上端中间,所述第二上臂部呈现由上往下且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延伸的片状,所述第二下臂部呈现由上往下且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片状,所述第二接触部呈现弧形片状并连接于所述第二上臂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下臂部的上端中间。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上臂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下臂部组成一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上臂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下臂部组成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呈现镜像设置。如上所述,本技术弹片藉由创新的结构设计,当所述对接端子在所述弹片中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偏移至最大距离位置时,所述弹片的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变形量均在一定范围内,且所述弹片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承受正向力均高于一定力量,藉此可知所述弹片不会永久形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弹片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弹片连接对接端子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弹片100固定部10延伸部11第一弯折部12第一平段13第二弯折部14第二平段15第三弯折部16第一弹性臂17第一上臂部170第一接触部171第一下臂部172第二弹性臂18第二上臂部180第二接触部181第二下臂部182第三平段19基座2定位块21对接端子3第一方向4第二方向5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弹片100固设于一基座2上,用以连接一对接端子3。所述弹片100设有一固定部10、一延伸部11、一第一弯折部12、一第一平段13、一第二弯折部14、一第二平段15、一第三弯折部16、一第一弹性臂17、一第二弹性臂18及一第三平段19。所述第一弹性臂17包括一第一上臂部170、一第一接触部171及一第一下臂部172。所述第二弹性臂18包括一第二上臂部180、一第二接触部181及一第二下臂部182。所述固定部10为水平板状,所述固定部10中间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固定部10外侧边缘往一远离所述固定部10的第一方向4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11,所述延伸部11亦为水平板状,所述延伸部11往上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弯折部12,所述第一弯折部12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平段13,所述第一平段13为竖直板状,所述第一平段13往所述第一方向4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14,所述第二弯折部14往所述第一方向4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平段15,所述第二平段15亦为水平板状,所述第二平段15往斜下方弯折形成所述第三弯折部16,所述第三弯折部16往斜下并往所述第一方向4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上臂部170,所述第一上臂部170往一靠近所述固定部10的第二方向5弯折后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171,而所述第一方向4与所述第二方向5为相反方向,所述第一接触部171往斜下并往所述第二方向5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下臂部172,所述第一下臂部172往所述第一方向4弯折之后再往所述第一方向4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平段19,所述第三平段19亦为水平板状,所述第三平段19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二方向5弯折后,再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二方向5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下臂部182,所述第二下臂部182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一方向4弯折形成所述第二接触部181,所述第二接触部181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一方向4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上臂部180。所述基座2设有一定位块21,所述定位块21用于与所述固定部10的所述通孔抵扣以实现所述基座2与所述弹片100定位固持。所述第一上臂部170、所述第一接触部171与所述第一下臂部172组成所述第一弹性臂17。所述第二上臂部180、所述第二接触部181与所述第二下臂部182组成所述第二弹性臂18。所述第一上臂部170呈现由上往下且朝向所述第一方向4倾斜延伸的片状,所述第一下臂部172呈现由上往下且朝向所述第二方向5倾斜延伸的片状,所述第一接触部171呈现弧形片状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上臂部170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下臂部172的上端中间,所述第一接触部171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一方向4。所述第二上臂部180呈现由上往下且朝向所述第二方向5倾斜延伸的片状,所述第二下臂部182呈现由上往下且朝向所述第一方向4倾斜延伸的片状,所述第二接触部181呈现弧形片状并连接于所述第二上臂部180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下臂部182的上端中间,所述第二接触部181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二方向5。所述第一弹性臂17与所述第二弹臂18呈现镜像设置。所述对接端子3插接于所述弹片100的所述第一弹性臂17的所述第一接触部171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部;一延伸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并往一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延伸部并往上弯折;一第一平段,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并往上延伸;一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平段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弯折;一第二平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三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平段,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及下方弯折;一第一上臂部,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并往斜下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一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一上臂部并往一靠近所述固定部的第二方向弯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一第一下臂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且往斜下并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一第三平段,连接所述第一下臂部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下臂部,连接所述第三平段且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一第二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二下臂部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弯折;一第二上臂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且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部;一延伸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并往一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延伸部并往上弯折;一第一平段,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并往上延伸;一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平段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弯折;一第二平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三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平段,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及下方弯折;一第一上臂部,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并往斜下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一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一上臂部并往一靠近所述固定部的第二方向弯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一第一下臂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且往斜下并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一第三平段,连接所述第一下臂部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下臂部,连接所述第三平段且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一第二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二下臂部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弯折;一第二上臂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且往斜上并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一对接端子,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正向力均大于1N。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为水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均董志彬竺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