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53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其包括:第一端子缸体,其内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端子尾销,其与第一弹簧连接,并且设置为能够借助第一弹簧的弹力沿着第一端子缸体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与白车身电源的正极端子电接触;第二端子缸体,其内设置有第二弹簧;以及第二端子尾销,其与第二弹簧连接,并且设置为能够借助第二弹簧的弹力沿着第二端子缸体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与白车身电源的负极端子电接触。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源接口能够为基于白车身结构的无线供电系统提供标准化设计,降低、甚至消除了车辆线束的存在,降低了整车复杂性、制造成本和能耗,提高了无线充电系统及其供电接口的通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安装便利性。

A power interface of vehicle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omponen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interface of vehicle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omponent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terminal cylinder body, wherein a first spring is arranged; a first terminal tail pin,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pring, and is arranged to move along the axial lin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terminal cylinder body with the help of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first spring, so as to make electric contact with the positive terminal of the BIW power supply; a second terminal cylinder body, wherein A second spring is arranged; and a second terminal tail pi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pring, and is arranged to be able to move along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terminal block with the help of the spring force of the second spring, so as to make electric contact with the negative terminal of the BIW power supply. The power interface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can provide standardized design for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based on BIW structure, reduce or even eliminate the existence of vehicle harness,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whole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the usability, safety, reliability and installation convenience of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its power inte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
本申请涉及车辆电源领域,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车辆内部所集成的电子电器部件数量和复杂度的增加,车辆线束(包括例如用于动力电池的高压线束和例如用于电子电器部件的低压线束),作为各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供应载体及其之间的信号传输中介,也随之变的越来越复杂。这直接导致了制造成本和整车重量的增加,从而加大了车辆能耗,这特别是对新能源车辆的续航里程影响重大。此外,由于线束零部件数量庞大,对车辆的可靠性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某些车型的整车线束的总长度高达3~4km,重量高达80~100kg,为车辆添加了巨大的重量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其能够为基于白车身结构的无线供电系统提供标准化设计,最大程度地降低、甚至消除了车辆高压线束及低压线束的存在,降低整车复杂性、制造成本和能耗,提高了车辆无线充电系统及其供电接口的通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安装便利性。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所述电子电器部件借助紧固装置固定至车辆白车身上,并且借助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至白车身电源,所述白车身电源包括白车身钣金层和导电层,所述白车身钣金层与所述导电层彼此绝缘,在所述白车身钣金层上设置有与电池的负极或者接地端连接的负极端子,在所述导电层上设置有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的正极端子,所述电源接口包括:第一端子缸体,在所述第一端子缸体内设置有能够导电并且与电子电器部件电连接的第一弹簧;第一端子尾销,所述第一端子尾销能够导电并且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并且设置为能够借助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沿着所述第一端子缸体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与白车身电源的正极端子电接触;第二端子缸体,在所述第二端子缸体内设置有能够导电并且与电子电器部件电连接的第二弹簧;以及第二端子尾销,所述第二端子尾销能够导电并且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并且设置为能够借助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沿着所述第二端子缸体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与白车身电源的负极端子电接触。根据一有利实施例,所述电源接口还包括绝缘密封装置,该绝缘密封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子电器部件与车辆白车身之间,所述第一端子尾销和所述第二端子尾销贯穿所述密封装置。根据一有利实施例,所述绝缘密封装置为密封垫或密封胶。根据一有利实施例,所述电源接口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端子尾销、所述第二端子尾销、所述第一端子缸体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缸体的外壳。根据一有利实施例,所述负极端子为所述白车身钣金层向外部暴露的的接触面。根据一有利实施例,所述正极端子为所述导电层向外部暴露的接触面。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内部各个电子电器部件之间的有线连接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内部各个电子电器部件之间的无线连接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白车身结构的车辆供电系统;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白车身结构上的电源接口的示意图;以及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
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对于所属
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专利技术,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各个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内部各个电子电器部件之间的有线连接的示意图。车辆内部的连接线缆大体包括供电线缆和通信线缆两大类,供电线缆用于借助车辆内部电池或离车电源向车辆的电子电器部件供电,通信线缆用于在车辆内的各个电子电器部件(包括各类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之间的传输通讯信号。为了减少、甚至取消现有车辆内部的线缆/线束,本专利技术拟对车辆电子电器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革新,提出一种车载无线电子电器架构。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考虑在车辆内部各个电子电器部件之间采用无线连接架构,同样,该无线连接架构涉及到“信号传输”和“供电”两方面功能。对于“信号传输”功能,在车辆的电子电器部件上装配局域无线通讯模块,组成车载局域物联网(Vehicle-IOT),从而减少甚至取消线束中的信号传输类导线及其覆盖物。车载局域物联网采用近距离通信技术,例如,可以选用一种或几种现有的短距离通信协议(如Wi-Fi,BlueTooth,Zigbee,UWB等)应用于本方案中,不同的通讯协议网络之间由网关负责信息交换;作为替换方案,也可以考虑基于车辆行业特性,开发一种车辆行业专用的短距离局域无线通信协议。此外,车载局域物联网可借助远距离通信技术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外部网络通信采用5G技术,与云端和互联网联通,进行实时快速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控制。对于“供电”功能,将车辆供电系统集成在白车身中,并且使车辆蓄电池及所有电子电器部件与白车身直接接触,从而借助车辆蓄电池为各个电子电器部件提供电力,从而取消线束中所有供电类高低压导线/电缆及其覆盖物。图3示出了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白车身结构的车辆供电系统。图3的上半部分示出了车辆供电系统和电子电器部件的连接,并且图3的下半部分是该车辆供电系统分层结构的放大图。如图3中所示,在未进行电泳和涂装处理、表面平滑无毛刺的白车身钣金层1上,根据实际需求及导电路径局部,依次喷涂绝缘层2、导电层3、绝缘层4、屏蔽层5(可选)以及耐磨层6。导电层3上设置有电源正极端子,其与电池和电子电器部件的正极连通;白车身钣金层1上设置有电源负极端子,其与电池和电子电器部件的负极连通。电池和电子电器部件的正、负极与白车身钣金层1和导电层3上的电源正、负极端子通过特定电源接口相连接,以在彼此之间传输电力。导电层3可通过3D打印技术将铜/铝打印到白车身结构上而获得,在该导电层上可以设置有彼此分离开的高压供电线路和低压供电线路,线路图层的走向设计考虑到保险丝贴片设计的集中分布情况。绝缘层2、4可以选用耐高温绝缘材料,例如氧化铝陶瓷等。燃油车发动机舱区域绝缘层耐温性要求满足-40℃~125℃,燃油车其他区域及纯电动车绝缘层耐温性要求满足-40℃~105℃。屏蔽层5主要应用在高压供电路径上,制造材料例如为铜箔或铝箔。屏蔽层5与白车身钣金层1进行单点连接,以屏蔽电气部件对外的电磁干扰。耐磨层6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刚度及韧性,制造材料例如为高温耐磨涂料、65Mn耐磨钢、耐磨陶瓷等。根据图3中所示出的车辆供电系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甚至消除车辆高压线束及低压线束的存在,使得整车线缆长度总和小于10m,整车质量降低5%,整车成本节省3%,大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所述电子电器部件借助紧固装置固定至车辆白车身上,并且借助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至白车身电源,所述白车身电源包括白车身钣金层和导电层,所述白车身钣金层与所述导电层彼此绝缘,在所述白车身钣金层上设置有与电池的负极或者接地端连接的负极端子,在所述导电层上设置有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的正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包括:/n第一端子缸体,在所述第一端子缸体内设置有能够导电并且与电子电器部件电连接的第一弹簧;/n第一端子尾销,所述第一端子尾销能够导电并且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并且设置为能够借助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沿着所述第一端子缸体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与白车身电源的正极端子电接触;/n第二端子缸体,在所述第二端子缸体内设置有能够导电并且与电子电器部件电连接的第二弹簧;以及/n第二端子尾销,所述第二端子尾销能够导电并且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并且设置为能够借助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沿着所述第二端子缸体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与白车身电源的负极端子电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电子电器部件的电源接口,所述电子电器部件借助紧固装置固定至车辆白车身上,并且借助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至白车身电源,所述白车身电源包括白车身钣金层和导电层,所述白车身钣金层与所述导电层彼此绝缘,在所述白车身钣金层上设置有与电池的负极或者接地端连接的负极端子,在所述导电层上设置有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的正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包括:
第一端子缸体,在所述第一端子缸体内设置有能够导电并且与电子电器部件电连接的第一弹簧;
第一端子尾销,所述第一端子尾销能够导电并且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并且设置为能够借助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沿着所述第一端子缸体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与白车身电源的正极端子电接触;
第二端子缸体,在所述第二端子缸体内设置有能够导电并且与电子电器部件电连接的第二弹簧;以及
第二端子尾销,所述第二端子尾销能够导电并且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并且设置为能够借助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沿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会强
申请(专利权)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