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0185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包括换热芯、内循环风管、出风管和电控箱,内循环风管和出风管均连接换热芯的侧面,电控箱与内循环风管、出风管通过电缆连接。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安装在风电机舱的顶部,内循环风管接入风电机舱内,抽取风电机舱的热空气,换热芯和出风管位于机舱外的大气中,内循环风管中的热空气流过换热芯与换热芯中进入的外界大气的常温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及混合后回到机舱中,返回机舱的空气相比于从机舱抽取的空气温度已然降低,对于机舱内的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保障,防止高温损坏与停机,换热芯中的热空气则从出风管排向外界大气。机舱降温过程安全可控,运行维护成本低,安装简便,易于实现。

A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device for engine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电机组领域,具体是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中,风电机组的机舱内的器件会散发出很多热量,而机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机舱内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的输送出去的话就会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轻则停机报警,重则机组损坏,所以风电机组机舱如何进行有效降温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现有的风电机组冷却系统多为水冷或油冷,机舱舱罩设置很多散热片,通过冷却水或冷却油等对其进行降温,热交换后的冷却介质通过循环回路接入一个换热机组、制冷机或设置在外部的另一个散热片内,使用自然风或机器风对其进行冷却,冷却介质再返回对机舱进行冷却。冷却介质在管道中长时间使用时对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水冷或油冷式的冷却系统制造成本较大,维护成本也较大,且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包括换热芯、内循环风管、出风管和电控箱,内循环风管和出风管均连接换热芯的侧面,电控箱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包括换热芯(1)、内循环风管(2)、出风管(3)和电控箱(4),所述内循环风管(2)和出风管(3)均连接换热芯(1)的侧面,所述电控箱(4)与内循环风管(2)、出风管(3)通过电缆连接,所述内循环风管(2)包括第一机舱风管(21)和第二机舱风管(22),所述第一机舱风管(21)和第二机舱风管(22)的一端连接换热芯(1)的两个侧面、第一机舱风管(21)和第二机舱风管(22)的另一端连接机舱,所述第二机舱风管(22)内设有内循环风机(221),所述出风管(3)内设有外循环风机(31),所述内循环风机(221)与外循环风机(31)分别通过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包括换热芯(1)、内循环风管(2)、出风管(3)和电控箱(4),所述内循环风管(2)和出风管(3)均连接换热芯(1)的侧面,所述电控箱(4)与内循环风管(2)、出风管(3)通过电缆连接,所述内循环风管(2)包括第一机舱风管(21)和第二机舱风管(22),所述第一机舱风管(21)和第二机舱风管(22)的一端连接换热芯(1)的两个侧面、第一机舱风管(21)和第二机舱风管(22)的另一端连接机舱,所述第二机舱风管(22)内设有内循环风机(221),所述出风管(3)内设有外循环风机(31),所述内循环风机(221)与外循环风机(31)分别通过电缆与电控箱(4)连接,所述换热芯(1)包括壳体(11)、防尘网(12)、芯体(13)和连接板(14),所述壳体(11)内设有芯体(13),壳体(11)的侧面分别连接第一机舱风管(21)、第二机舱风管(22)、出风管(3),壳体(11)还有一个侧面对外敞开,壳体(11)对外敞开的侧面上设有防尘网(12);所述芯体(13)包括框架(131)、扁平管(132)和支撑板(133),若干所述扁平管(132)平行层叠设置,扁平管(132)之间通过支撑板(133)支撑连接,扁平管(132)设置在所述框架(131)内,所述框架(131)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银龙薛飞周小文王洪灏黄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斯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