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时罩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18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时罩盖,包括盖体、凸起部和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所述凸起部设于盖体一端,所述凸起部内侧中空,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内部设有若干油孔,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下方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子弹形,所述连接部中心设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理利用正时罩盖凸起部分的空间,控制主油道供入的高压机油,让其适时填充可变气门正时发动机的提前或滞后油腔,以实现凸轮相位的提前或滞后。

A timing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时罩盖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是一种正时罩盖。
技术介绍
正时罩盖一般由钢板或者塑料制成,与缸体的前端面形成密闭的空间,将发动机传动装置中正时皮带、皮带轮、涨紧器等密闭其中。由于周围的附件很多,正时罩盖的尺寸很大。发动机内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的位置布置是个难题,这同时也影响到正时罩盖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正时罩盖,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正时罩盖,包括盖体、凸起部和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凸起部设于盖体一端,凸起部内侧中空,凸起部上设有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内部设有若干油孔,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下方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呈子弹形,连接部中心设有连接孔。进一步的,油孔一端设于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内,另一端设于盖体内侧。进一步的,油孔的数量为4个且分设于两端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合理利用空间尺寸,解决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布置困难的问题。2.缩短油路的控制路线,有利于可变气门正时发动机响应的及时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正时罩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正时罩盖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盖体,2-凸起部,3-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1-油孔,32-连接部,33-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正时罩盖,包括盖体1、凸起部2和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凸起部2设于盖体1一端,凸起部2内侧中空,凸起部2上设有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内部设有若干油孔31,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下方设有连接部32,连接部32呈子弹形,连接部32中心设有连接孔33。进一步的,油孔31一端设于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内,另一端设于盖体1内侧。进一步的,油孔31的数量为4个且分设于两端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合理利用正时罩盖凸起部分的空间,将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设于凸起部上,解决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布置困难的问题,同时缩短油路的控制路线,控制主油道供入的高压机油,让其适时填充可变气门正时发动机的提前或滞后油腔,以实现凸轮相位的提前或滞后,有利于可变气门正时发动机响应的及时性。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凸起部(2)和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所述凸起部(2)设于所述盖体(1)一端,所述凸起部(2)内侧中空,所述凸起部(2)上设有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内部设有若干油孔(3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下方设有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中心设有连接孔(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凸起部(2)和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所述凸起部(2)设于所述盖体(1)一端,所述凸起部(2)内侧中空,所述凸起部(2)上设有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内部设有若干油孔(3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阀管路(3)下方设有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康鲁骏卢兆强邵洪谢棋郑彬柯满贤沈黎张东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