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48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包括轴心与一号密封盖,所述一号密封盖套接在轴心的下端,所述轴心的中部偏上位置贯穿设置有轴承,所述轴心的上端套接有垫圈,且垫圈位于轴承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在内部注入强气流形成气压差,气流从机壳到达前盖腔室,气体通过前盖与一号密封盖高速旋转,使气流形成螺旋气流,有效阻挡异物从外面经过斜面进入腔室,由于一号密封盖高速旋转有很大的离心力,旋转整体和非旋转在腔室形成气流旋涡有效阻止异物进入二号密封盖与前螺帽形成的间隙到达轴承,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有效的防止异物从前端进入主轴前轴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labyrinth air seal structure of electric spi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主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
技术介绍
电主轴使用的轴承一般采用油脂润滑,由于电主轴在高速旋转的内部空气压力会比外界小一些形成压力差,电主轴虽然采用了小间隙的密封结构,但是外界的异物很容易通过斜面进入腔室到达轴承部位,杂质就会破坏轴承运转的精度,从而丧失电主轴的整体精度,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现有的小间隙的密封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虽然密封结构间隙小但是无法很好的起到保护作用,异物很容易通过斜面进入腔室到达轴承部位,破坏轴承运转的精度,影响电主轴的使用寿命,造成电主轴维护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大大增加,电主轴可靠性大大降低,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包括轴心与一号密封盖,所述一号密封盖套接在轴心的下端,所述轴心的中部偏上位置贯穿设置有轴承,所述轴心的上端套接有垫圈,且垫圈位于轴承的上端,所述一号密封盖与轴承之间设置有二号密封盖,所述二号密封盖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前螺帽,且前螺帽位于轴心的下端,所述垫圈、轴心与前螺帽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机壳,所述机壳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水套,所述水套与机壳的下端设置有前盖,且前盖套接在一号密封盖与前螺帽的圆周外表面,所述前盖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气封环。优选的,所述前盖的上端开设有二十组气孔,二十组气孔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前盖的上端外表面,二十组气孔的下端贯穿设置有气腔。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二十组气管,二十组气管与二十组气孔相通连接。优选的,所述前盖与二号密封盖之间贯穿设置有腔室,腔室位于气封环与前螺帽之间。优选的,所述气封环、前盖、水套、机壳与前螺帽相互固定组成非旋转整体,所述一号密封盖、二号密封盖与轴心相互固定组成旋转整体。优选的,所述一号密封盖与前盖的间隙为0.2mm,所述二号密封盖与前螺帽的间隙为0.1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在内部注入强气流形成气压差,气流从机壳通过前盖到达前盖腔室,气体通过前盖的均布的20个气孔形成均匀的气流,由于一号密封盖高速旋转,使气流形成螺旋气流,有效阻挡异物从外面经过斜面进入腔室,由于一号密封盖高速旋转有很大的离心力,当异物碰到斜面时会被往外甩有效阻止异物进入内部,由于旋转整体和非旋转在腔室形成气流旋涡有效阻止异物进入二号密封盖与前螺帽形成的间隙到达轴承,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整个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的前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号密封盖;2、气封环;3、前盖;4、水套;5、机壳;6、轴承;7、垫圈;8、轴心;9、前螺帽;10、二号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包括轴心8与一号密封盖1,一号密封盖1套接在轴心8的下端,轴心8的中部偏上位置贯穿设置有轴承6,轴心8的上端套接有垫圈7,且垫圈7位于轴承6的上端,一号密封盖1与轴承6之间设置有二号密封盖10,二号密封盖10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前螺帽9,且前螺帽9位于轴心8的下端,垫圈7、轴心8与前螺帽9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机壳5,机壳5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水套4,水套4与机壳5的下端设置有前盖3,且前盖3套接在一号密封盖1与前螺帽9的圆周外表面,前盖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气封环2,前盖3的上端开设有二十组气孔,二十组气孔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前盖3的上端外表面,二十组气孔的下端贯穿设置有气腔,机壳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二十组气管,二十组气管与二十组气孔相通连接,前盖3与二号密封盖10之间贯穿设置有腔室,腔室位于气封环2与前螺帽9之间,在机壳5内部的气管内部注入强气流形成气压差,气流从机壳5通过前盖3到达前盖3与二号密封盖10之间的腔室,气体通过前盖3上均布的二十组气孔形成均匀的气流,由于一号密封盖1的高速旋转,使气流形成螺旋气流,有效阻挡异物从外面经过斜面进入腔室。实施例2如图1-2所示,包括轴心8与一号密封盖1,一号密封盖1套接在轴心8的下端,轴心8的中部偏上位置贯穿设置有轴承6,轴心8的上端套接有垫圈7,且垫圈7位于轴承6的上端,一号密封盖1与轴承6之间设置有二号密封盖10,二号密封盖10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前螺帽9,且前螺帽9位于轴心8的下端,垫圈7、轴心8与前螺帽9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机壳5,机壳5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水套4,水套4与机壳5的下端设置有前盖3,且前盖3套接在一号密封盖1与前螺帽9的圆周外表面,前盖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气封环2,气封环2、前盖3、水套4、机壳5与前螺帽9相互固定组成非旋转整体,一号密封盖1、二号密封盖10与轴心8相互固定组成旋转整体,一号密封盖1与前盖3的间隙为0.2mm,二号密封盖10与前螺帽9的间隙为0.15mm,由于一号密封盖1高速旋转有很大的离心力,当异物碰到斜面时会被往外甩有效阻止异物进入内部,由于旋转整体和非旋转在腔室形成气流旋涡有效阻止异物进入二号密封盖10与前螺帽9形成的间隙到达轴承6,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在机壳5内部的气管内部注入强气流形成气压差,气流从机壳5通过前盖3到达前盖3与二号密封盖10之间的腔室,气体通过前盖3上均布的二十组气孔形成均匀的气流,由于一号密封盖1的高速旋转,使气流形成螺旋气流,有效阻挡异物从外面经过斜面进入腔室,由于一号密封盖1高速旋转有很大的离心力,当异物碰到斜面时会被往外甩有效阻止异物进入内部,由于旋转整体和非旋转在腔室形成气流旋涡有效阻止异物进入二号密封盖10与前螺帽9形成的间隙到达轴承6,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有效的保证了轴承6运转的精度,提高电主轴的使用寿命,降低电主轴的维护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电主轴可靠性大大提高,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包括轴心(8)与一号密封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密封盖(1)套接在轴心(8)的下端,所述轴心(8)的中部偏上位置贯穿设置有轴承(6),所述轴心(8)的上端套接有垫圈(7),且垫圈(7)位于轴承(6)的上端,所述一号密封盖(1)与轴承(6)之间设置有二号密封盖(10),所述二号密封盖(10)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前螺帽(9),且前螺帽(9)位于轴心(8)的下端,所述垫圈(7)、轴心(8)与前螺帽(9)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机壳(5),所述机壳(5)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水套(4),所述水套(4)与机壳(5)的下端设置有前盖(3),且前盖(3)套接在一号密封盖(1)与前螺帽(9)的圆周外表面,所述前盖(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气封环(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包括轴心(8)与一号密封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密封盖(1)套接在轴心(8)的下端,所述轴心(8)的中部偏上位置贯穿设置有轴承(6),所述轴心(8)的上端套接有垫圈(7),且垫圈(7)位于轴承(6)的上端,所述一号密封盖(1)与轴承(6)之间设置有二号密封盖(10),所述二号密封盖(10)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前螺帽(9),且前螺帽(9)位于轴心(8)的下端,所述垫圈(7)、轴心(8)与前螺帽(9)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机壳(5),所述机壳(5)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水套(4),所述水套(4)与机壳(5)的下端设置有前盖(3),且前盖(3)套接在一号密封盖(1)与前螺帽(9)的圆周外表面,所述前盖(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气封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主轴迷宫式气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3)的上端开设有二十组气孔,二十组气孔呈放射状均匀分布在前盖(3)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兴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