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24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过床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在人体底侧的支撑体、连接在支撑体的边缘处且沿着支撑体的外周边延伸的布罩体,布罩体具有向上翻折的第一使用状态和向下翻折的第二使用状态,布罩体的外轮廓边可以由病床床垫的下侧面向上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上侧面,布罩体的外轮廓边可以由病床床垫的上侧面向下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下侧面。该过床装置,即可以当床罩长期放置在病床上,又可以作为过床装置使用,在对病患进行过床时,无需将患者进行翻身,直接将布罩体向上翻折解除与病床床垫的绑缚,从而降低因翻身给病人带来的苦,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过床时间,提高了过床工作的效率。

A multifunctional medical bed pa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卧床病人,做手术、检查、治疗等需过床时用传统方法,直接抬病人,不仅费力,而且有些疾病,直接抬病人还可引起二次伤害,造成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抬病人的医护人员出现腰椎损伤等问题;鉴于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种过床用的装置,相较于直接使用被单将患者从病床托起,因过床机构具有一定的硬性支撑力,能够避免在转移过程中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一些过床装置,每次进行过床时,每次都需要讲病人翻身至过床装置上,在翻身的过程中还是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翻身时医护人员需要小心翼翼,且还需要将患者使用的医疗用具(包括胃肠减压袋、集尿袋、氧气枕、动静脉压力传感器、输液袋、各种负压引流球等等)专门进行携带处理,即抬患者的同时还需要安排专人来拿取患者使用的医疗用具,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现有技术中的过床方式其过程十分繁琐,在遇到一天需要多次过床时,这样的频繁的翻身及附带的工作无疑是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及劳动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过床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在人体底侧的支撑体、连接在支撑体的边缘处且沿着支撑体的外周边延伸的布罩体,布罩体具有向上翻折的第一使用状态和向下翻折的第二使用状态,布罩体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至第二使用状态时,布罩体的外轮廓边由病床床垫的下侧面向上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上侧面,布罩体由第二使用状态切换至第一使用状态时,布罩体的外轮廓边由病床床垫的上侧面向下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下侧面。优选地,过床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布罩体的外轮廓边进行收缩后,使布罩体稳定在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的收缩机构。收缩机构将布罩体的外轮廓边收缩后,则可以使布罩体稳定在第一使用位置或第二使用位置。优选地,布罩体的外轮廓边缘处形成有沿布罩体的外轮廓边延伸的通道,收缩机构包括穿设在通道内且两端由通道穿出的收缩绳。拉动收缩绳两端即可将布罩体的外轮廓边拉紧收缩,收缩机构也可以缝接在布罩体的外轮廓边上且沿外轮廓边延伸的松紧带。优选地,过床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布罩体边缘处且沿布罩体边缘延伸的阻挡体。优选地,支撑体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接触层、为人体提供柔性缓冲的缓冲层、为接触层和缓冲层提供支撑的支撑层。优选地,支撑层与接触层可拆卸连接,缓冲层与接触层缝接。优选地,过床装置还包括用于在进行过床时对人体进行稳定的稳定带组件,稳定带组件包括位于两侧用于稳定患者上半身的第一稳定带、位于两侧用于稳定患者下半身的第二稳定带。优选地,接触层和缓冲层上开设有四个通口,两侧的第一稳定带和两侧的第二稳定带的一端部与支撑层连接,两侧的第一稳定带和两侧的第二稳定带的另一端部分别穿过各通口至接触层的上侧面。使用时,各稳定带是穿过通口将人体稳定住,从而使得支撑层与接触层和缓冲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将各稳定带从通口中抽出与接触层和缓冲层分离,即可将支撑层与接触层和缓冲层分离。优选地,支撑层由塑料支撑板构成,塑料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优选地,过床装置还包括设于支撑层上的用于人手握持的提手。提手由布料制成,人手抓住提手,可以将整个过床装置连通患者一起托起,进而调换床位。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通过布罩体与支撑体的配合设置,使得该过床装置在不进行过床时,可以长期放置在病床床垫上使用,布罩体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即可将支撑体固定在病床的床垫上,形成床罩结构,患者可以直接躺在上面,且长期躺卧并不会出现过床装置移位情况,在需要将患者过床时,只需将布罩体向上翻起,医护人员就可以将患者抬起,且翻起的布罩体的边缘形成一定围挡作用,使得可以将患者使用的医疗用具直接放置在过床装置上,而无需安排专人携带。本技术的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在对病患进行过床时,无需将患者进行翻身,直接将布罩体向上翻折解除与病床床垫的绑缚,从而降低因翻身给病人带来的苦,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过床时间,提高了过床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过床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过床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0、通口;100、支撑体;101、接触层;102、缓冲层;103、支撑层;20、布罩体;200、收缩绳;201、阻挡体;30;魔术贴;31、第一稳定带;32、第二稳定带;33、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过床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在人体底侧的支撑体100、连接在支撑体100的边缘处且沿着支撑体100的外周边延伸的布罩体20,布罩体20具有向上翻折的第一使用状态和向下翻折的第二使用状态,布罩体20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至第二使用状态时,布罩体20的外轮廓边由病床床垫的下侧面向上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上侧面,布罩体20由第二使用状态切换至第一使用状态时,布罩体20的外轮廓边由病床床垫的上侧面向下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下侧面。具体地,过床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布罩体20的外轮廓边进行收缩后,使布罩体20稳定在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的收缩机构。收缩机构将布罩体20的外轮廓边收缩后,则可以使布罩体20稳定在第一使用位置或第二使用位置。布罩体20的外轮廓边缘处形成有沿布罩体20的外轮廓边延伸的通道,收缩机构包括穿设在通道内且两端由通道穿出的收缩绳200。拉动收缩绳200两端即可将布罩体20的外轮廓边拉紧收缩,当然收缩机构也可以缝接在布罩体20的外轮廓边上且沿外轮廓边延伸的松紧带。此外,过床装置还包括连接(缝接)在布罩体20边缘处且沿布罩体20边缘延伸的阻挡体201。阻挡体201可以是较厚的棉布或海绵等,对患者使用的东西(包括胃肠减压袋、集尿袋、氧气枕、动静脉压力传感器、输液袋、各种负压引流球等等)进行轻微的阻挡,增强布罩体20边缘的围挡性能,防止患者身上的东西掉下来。进一步地,支撑体100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接触层101、为人体提供柔性缓冲的缓冲层102、为接触层101和缓冲层102提供支撑的支撑层103。支撑层103与接触层101可拆卸连接,缓冲层102与接触层101缝接。接触层101可以是棉布,缓冲层102可以是棉絮垫或海绵垫等透气较佳的垫子,支撑层103由塑料支撑板构成,塑料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图中未示出)。支撑层103有两毫米至三毫米的塑料薄板构成,柔韧性适中,为患者提供一定硬度支撑,避免颈椎损伤的患者躺在支撑体100上由于过软,导致二次伤害。透气孔可以增加透气性能,患者躺卧在过床装置的支撑体100上便于透气,为患者提供较为舒适的躺卧条件。此外,过床装置还包括设于支撑层103上的用于人手握持的提手33。提手33由布料制成,人手抓住提手33,可以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床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在人体底侧的支撑体、连接在所述支撑体的边缘处且沿着所述支撑体的外周边延伸的布罩体,所述布罩体具有向上翻折的第一使用状态和向下翻折的第二使用状态,所述布罩体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至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布罩体的外轮廓边由病床床垫的下侧面向上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上侧面,所述布罩体由第二使用状态切换至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布罩体的外轮廓边由病床床垫的上侧面向下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下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床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在人体底侧的支撑体、连接在所述支撑体的边缘处且沿着所述支撑体的外周边延伸的布罩体,所述布罩体具有向上翻折的第一使用状态和向下翻折的第二使用状态,所述布罩体由第一使用状态切换至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布罩体的外轮廓边由病床床垫的下侧面向上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上侧面,所述布罩体由第二使用状态切换至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布罩体的外轮廓边由病床床垫的上侧面向下翻折至病床床垫的下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床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布罩体的外轮廓边进行收缩后,使所述布罩体稳定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或第二使用状态的收缩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罩体的外轮廓边缘处形成有沿所述布罩体的外轮廓边延伸的通道,所述收缩机构包括穿设在所述通道内且两端由所述通道穿出的收缩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床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布罩体边缘处且沿所述布罩体边缘延伸的阻挡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用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剑张文婷侍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