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松桃专利>正文

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245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13
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包括第一板,第一板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截面为T型的插槽,插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截面为T型的插杆,插杆均能够沿对应的插槽移动,插杆外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一板、第二板顶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绑带,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底面中间分别开设条形槽,条形槽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安装同样的支撑杆,第三板顶面中间开设滑槽,滑槽内轴承安装螺杆,螺杆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螺杆前后两端分别螺纹安螺母,螺母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倾斜的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对肩颈、腰臀、大腿进行固定,能够轻松完成翻身动作,使用安全可靠,适用于不同身高和腿部不同粗细的患者,提高适用范围,增强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平卧,长时间的平卧会造成患者机体不适,甚至发生褥疮,因此需要医生临床指导保证轴位翻身,由于术后早期关节周围组织没有完全愈合,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此时患者翻身需要三人固定不同位置进行翻身,较为麻烦,而现有的固定装置较为简单,无法适用于身高不同、腿部粗细不同的患者,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包括第一板,第一板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截面为T型的插槽,插槽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截面为T型的插杆,插杆均能够沿对应的插槽移动,插杆外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一板、第二板顶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绑带,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底面中间分别开设条形槽,条形槽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安装同样的支撑杆,第三板顶面中间开设滑槽,滑槽内轴承安装螺杆,螺杆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螺杆前后两端分别螺纹安螺母,螺母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倾斜的挡板,挡板上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板一侧设有同样的绑带。如上所述的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所述的支撑杆能够沿对应的条形槽铰接处向外转动60°。如上所述的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所述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外周分别设有可拆卸式防护罩。如上所述的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所述的挡板之间的夹角为30°。如上所述的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所述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根据人体仿生学分别设计为与人体腰背部、臀部和腿部形状相吻合的结构。如上所述的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所述的挡板外侧为弧形结构且凹面向外。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用本技术时,若患者的肩颈部需要固定,使用者将第二板向左移动,第二板移动带动插杆沿插槽移动,同理调整第三板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者在插杆上方放置合适的垫子,垫子与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内底面位于同一水平线,提高患者躺在本装置上时的舒适性,根据患者的大腿腿部粗细调整挡板与第三板之间的距离,使用者转动螺杆,螺杆移动使得螺母相对向外移动,螺母移动带动挡板移动,挡板移动使得放置腿部的间距变小,同理调整放置腿部的间距变大,且挡板移动过程中其左端构成的夹角度数不变,使得患者的腿部始终保持相同的外展角度,当患者需要进行翻身时,使用者通过绑带将本装置与患者连接在一起后,使用者手部置于患者的肩颈部和腰臀部,用力将患者由平躺姿势变为侧卧姿势,接着将支撑杆从条形槽内转出,使得支撑杆一端与床面接触,对患者的侧卧姿势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杆转动的角度一定,能够起到检查修正的作用,避免翻身角度过大,确保翻身操作符合要求。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对肩颈、腰臀、大腿进行固定,能够轻松完成翻身动作,使用安全可靠,适用于不同身高和腿部不同粗细的患者,提高适用范围,增强实用性,且不需要多个枕头进行固定,降低了使用成本,固定效果好,确保翻身操作的准确性,能够防止髋关节脱位,避免二次手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第一板1,第一板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截面为T型的插槽2,插槽2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截面为T型的插杆4,插杆4均能够沿对应的插槽2移动,插杆4外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板5和第三板6,第一板1、第二板5顶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绑带7,第一板1、第二板5和第三板6底面中间分别开设条形槽8,条形槽8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安装同样的支撑杆9,第三板6顶面中间开设滑槽10,滑槽10内轴承安装螺杆11,螺杆11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螺杆11前后两端分别螺纹安螺母12,螺母12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倾斜的挡板13,挡板13上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板6一侧设有同样的绑带7。使用本技术时,若患者的肩颈部需要固定,使用者将第二板5向左移动,第二板5移动带动插杆4沿插槽2移动,同理调整第三板6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者在插杆4上方放置合适的垫子,垫子与第一板1、第二板5和第三板6内底面位于同一水平线,提高患者躺在本装置上时的舒适性,根据患者的大腿腿部粗细调整挡板13与第三板6之间的距离,使用者转动螺杆11,螺杆11移动使得螺母12相对向外移动,螺母12移动带动挡板13移动,挡板13移动使得放置腿部的间距变小,同理调整放置腿部的间距变大,且挡板13移动过程中其左端构成的夹角度数不变,使得患者的腿部始终保持相同的外展角度,当患者需要进行翻身时,使用者通过绑带7将本装置与患者连接在一起后,使用者手部置于患者的肩颈部和腰臀部,用力将患者由平躺姿势变为侧卧姿势,接着将支撑杆9从条形槽8内转出,使得支撑杆9一端与床面接触,对患者的侧卧姿势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杆9转动的角度一定,能够起到检查修正的作用,避免翻身角度过大,确保翻身操作符合要求。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对肩颈、腰臀、大腿进行固定,能够轻松完成翻身动作,使用安全可靠,适用于不同身高和腿部不同粗细的患者,提高适用范围,增强实用性,且不需要多个枕头进行固定,降低了使用成本,固定效果好,确保翻身操作的准确性,能够防止髋关节脱位,避免二次手术。具体而言,支撑杆9从条形槽8内向外转动,以便支撑第一板1、第二板5和第三板6,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杆9能够沿对应的条形槽8铰接处向外转动60°。实际操作中为患者进行轴线翻身时,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以便保持脊椎平直,避免躯干扭曲,而支撑杆9与条形槽8之间的角度能够确保翻身适当,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具体的,本装置适用于多个患者使用,因此需要保持卫生和清洁,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板1、第二板5和第三板6外周分别设有可拆卸式防护罩。第一板1、第二板5和第三板6外周分别设有可拆卸式防护罩,方便更换清洗。进一步的,术后髋关节周围组织没有完全愈合,为了避免关节脱位,需要挡板13对腿部进行固定,确保腿部外展,本实施例所述的挡板13之间的夹角为30°。挡板13之间的夹角为30°,保持两腿之间合适的外展角度,避免关节脱位。更进一步的,患者躺在第一板1、第二板5和第三板6,以便进行轴线翻身,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板1、第二板5和第三板6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1),第一板(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截面为T型的插槽(2),插槽(2)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截面为T型的插杆(4),插杆(4)均能够沿对应的插槽(2)移动,插杆(4)外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板(5)和第三板(6),第一板(1)、第二板(5)顶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绑带(7),第一板(1)、第二板(5)和第三板(6)底面中间分别开设条形槽(8),条形槽(8)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安装同样的支撑杆(9),第三板(6)顶面中间开设滑槽(10),滑槽(10)内轴承安装螺杆(11),螺杆(11)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螺杆(11)前后两端分别螺纹安螺母(12),螺母(12)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倾斜的挡板(13),挡板(13)上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板(6)一侧设有同样的绑带(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髋关节术后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1),第一板(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截面为T型的插槽(2),插槽(2)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截面为T型的插杆(4),插杆(4)均能够沿对应的插槽(2)移动,插杆(4)外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板(5)和第三板(6),第一板(1)、第二板(5)顶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绑带(7),第一板(1)、第二板(5)和第三板(6)底面中间分别开设条形槽(8),条形槽(8)内前后两侧分别铰接安装同样的支撑杆(9),第三板(6)顶面中间开设滑槽(10),滑槽(10)内轴承安装螺杆(11),螺杆(11)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螺杆(11)前后两端分别螺纹安螺母(12),螺母(12)顶面分别固定安装倾斜的挡板(13),挡板(13)上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板(6)一侧设有同样的绑带(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松桃
申请(专利权)人:孟松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