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构及车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804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机构及车桥,减速机构的主轴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太阳轮安装在主轴上以能够跟随主轴转动;第一行星轴固定设置,第一行星轮安装在第一行星轴上并与太阳轮啮合;第一齿圈的内齿与第一行星轮啮合,第一齿圈的外齿与第二行星轮啮合;第二齿圈固定设置,第二行星轮与第二齿圈的内齿啮合以能够绕第二齿圈转动;第二行星轴固定安装在行星架上,第二行星轮安装在第二行星轴上以在第二行星轮绕第二齿圈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行星架转动;行星架与差速器的法兰连接从而驱使差速器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速机构能够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提高减速比,有利于减轻减速机构的整体重量。

Reducer and ax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机构及车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减速机构及车桥。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高速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及成本低的优势,因而得到大量、广泛地使用,而由于高速电机的转速相对较高,这就需要通过减速比大的减速机构来实现动力输出,但是现有的减速机构如果需要实现较大的减速比,就会存在体积随之增加的问题,使得减速机构整体重量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速机构及车桥,该减速机构能够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提高减速比,有利于减轻减速机构的整体重量及车桥的整体重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轴、第一齿圈、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轴、第二齿圈、行星架、差速器以及主轴;所述主轴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太阳轮安装在所述主轴上以能够跟随所述主轴转动;所述第一行星轴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上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啮合,所述第一齿圈的外齿与第二行星轮啮合;所述第二齿圈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第二齿圈的内齿啮合以能够绕所述第二齿圈转动;所述第二行星轴固定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轴上以在所述第二行星轮绕所述第二齿圈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行星架转动;所述行星架与所述差速器的法兰连接从而驱使所述差速器转动。可选的,所述第一行星轮包括一级轮齿和二级轮齿,所述一级轮齿与所述太阳轮啮合,所述二级轮齿与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啮合。可选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滚针轴承,所述第二行星轮通过所述滚针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轴上。可选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弹簧销,所述第二行星轴通过所述弹簧销固定在所述行星架上。可选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端盖以及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端盖上,所述主轴通过主轴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支架上,所述第一齿圈通过所述轴承支架支撑。可选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角接触轴承,所述角接触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支架上,所述第一齿圈安装在所述角接触轴承上。可选的,所述差速器通过所述角接触轴承支撑。可选的,所述差速器包括安装在所述法兰上的锥轴承,所述锥轴承与所述轴承支架同轴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部分通过所述角接触轴承得到支撑,所述第一齿圈的外齿部分通过所述锥轴承得到支撑。可选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尾盖以及调整螺母,所述差速器的靠近所述尾盖的一端通过差速器轴承以及所述调整螺母安装在所述尾盖上。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桥,所述车桥包括电机以及上述的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的主轴通过所述电机驱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主轴的转动带动所述太阳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轴上的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从而被带动转动,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啮合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齿圈被所述第一行星轮带动转动,当所述第一齿圈转动时,由于所述第一齿圈的外齿与第二行星轮啮合,因此,所述第一齿圈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行星轮转动,另外,由于所述第二齿圈是固定设置的,因此所述第二行星轮自转时能够绕所述第二齿圈转动,从而带动与所述第二行星轴固定连接的所述行星架绕所述第二齿圈转动,所述行星架与所述差速器的法兰连接从而驱使所述差速器转动。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以及所述行星架的配合输出传动,其相较于传统的减速机构而言,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增加了传动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速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速机构的行星架的正视图及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速机构的调整螺母的正视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减速机构包括太阳轮1、第一行星轮2、第一行星轴3、第一齿圈4、第二行星轮5、第二行星轴6、第二齿圈7、行星架8、差速器9以及主轴13;主轴13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太阳轮1安装在主轴13上以能够跟随主轴13转动;第一行星轴3固定设置,第一行星轮2安装在第一行星轴3上并与太阳轮1啮合;第一齿圈4的内齿与第一行星轮2啮合,第一齿圈4的外齿与第二行星轮5啮合;第二齿圈7固定设置,第二行星轮5与第二齿圈7的内齿啮合以能够绕第二齿圈7转动;第二行星轴6固定安装在行星架8上,第二行星轮5安装在第二行星轴6上以在第二行星轮5绕第二齿圈7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行星架8转动;行星架8与差速器9的法兰连接从而驱使差速器9转动。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主轴13的转动带动太阳轮1转动,安装在第一行星轴3上的第一行星轮2与太阳轮1啮合从而被带动转动,第一齿圈4的内齿与第一行星轮2啮合从而使得第一齿圈4被第一行星轮2带动转动,当第一齿圈4转动时,由于第一齿圈4的外齿与第二行星轮5啮合,因此,第一齿圈4能够带动第二行星轮5转动,另外,由于第二齿圈7是固定设置的,因此第二行星轮5自转时能够绕第二齿圈7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行星轴6固定连接的行星架8绕第二齿圈7转动,行星架8与差速器9的法兰连接从而驱使差速器9转动。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齿圈7、第二行星轮5以及行星架8的配合,由行星架8输出扭矩,其相较于传统的减速机构而言,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增加了传动比。由于第一齿圈4需要将第一行星轮2的动力传递至第二行星轮5,为了使结构更加合理、紧凑,可选的,第一行星轮2包括同轴设置的一级轮齿和二级轮齿,一级轮齿与太阳轮1啮合,从而使得第一行星轮2能够被太阳轮1带动转动,二级轮齿与第一齿圈4的内齿啮合,从而在第一行星轮2转动时带动第一齿圈4转动,然后第一齿圈4再将动力通过其外齿传递至第二行星轮5。需要理解的是,第二行星轴6与行星架8固定连接,第二行星轴6并不发生自转,第二行星轮5能够相对于第二行星轴6发生转动,具体的,减速机构包括滚针轴承10,第二行星轮5通过滚针轴承10安装在第二行星轴6上。为了使第二行星轴6与行星架8的固定连接稳定,并且减少零件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选的,减速机构包括弹簧销11,第二行星轴6通过弹簧销11固定在行星架8上。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齿圈4可以通过轴承直接支撑在主轴13上,但是,这样的结构会加重主轴13的负担,导致主轴13变形而产生振动和噪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选的,减速机构包括端盖12以及轴承支架14,轴承支架14固定设置在端盖12上,主轴13通过主轴轴承安装在轴承支架14上,第一齿圈4通过轴承支架14支撑。也就是说,与端盖12固定连接的轴承支架14一方面能够向主轴13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能够向第一齿圈4提供支撑,从而大大减小了主轴13的负担。为了能够减小差速器9对主轴13的影响,可选的,减速机构包括角接触轴承15,角接触轴承15安装在轴承支架14上,第一齿圈4安装在角接触轴承15上。另外,差速器9包括安装在法兰上的锥轴承16,锥轴承16与轴承支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太阳轮(1)、第一行星轮(2)、第一行星轴(3)、第一齿圈(4)、第二行星轮(5)、第二行星轴(6)、第二齿圈(7)、行星架(8)、差速器(9)以及主轴(13);/n所述主轴(13)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太阳轮(1)安装在所述主轴(13)上以能够跟随所述主轴(13)转动;/n所述第一行星轴(3)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行星轮(2)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轴(3)上并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n所述第一齿圈(4)的内齿与所述第一行星轮(2)啮合,所述第一齿圈(4)的外齿与第二行星轮(5)啮合;/n所述第二齿圈(7)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行星轮(5)与所述第二齿圈(7)的内齿啮合以能够绕所述第二齿圈(7)转动;/n所述第二行星轴(6)固定安装在所述行星架(8)上,所述第二行星轮(5)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轴(6)上以在所述第二行星轮(5)绕所述第二齿圈(7)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行星架(8)转动;/n所述行星架(8)与所述差速器(9)的法兰连接从而驱使所述差速器(9)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太阳轮(1)、第一行星轮(2)、第一行星轴(3)、第一齿圈(4)、第二行星轮(5)、第二行星轴(6)、第二齿圈(7)、行星架(8)、差速器(9)以及主轴(13);
所述主轴(13)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太阳轮(1)安装在所述主轴(13)上以能够跟随所述主轴(13)转动;
所述第一行星轴(3)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行星轮(2)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轴(3)上并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
所述第一齿圈(4)的内齿与所述第一行星轮(2)啮合,所述第一齿圈(4)的外齿与第二行星轮(5)啮合;
所述第二齿圈(7)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行星轮(5)与所述第二齿圈(7)的内齿啮合以能够绕所述第二齿圈(7)转动;
所述第二行星轴(6)固定安装在所述行星架(8)上,所述第二行星轮(5)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轴(6)上以在所述第二行星轮(5)绕所述第二齿圈(7)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行星架(8)转动;
所述行星架(8)与所述差速器(9)的法兰连接从而驱使所述差速器(9)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2)包括一级轮齿和二级轮齿,所述一级轮齿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所述二级轮齿与所述第一齿圈(4)的内齿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滚针轴承(10),所述第二行星轮(5)通过所述滚针轴承(10)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轴(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业文峻刘四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