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31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包括:以金属结构件上待焊接部位的任意一点为起焊点,利用CMT及铁基焊线,基于第一焊接参数进行第一层焊带的焊接;将距离上一层焊带一侧5~6mm处作为第一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进行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焊接;第一当前层包括:第二层焊带、第三层焊带、第四层焊带及第五层焊带;将距离上一层焊带一侧3~4mm处作为第二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进行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焊接;第二当前层包括:第六层焊带、第七层焊带、第八层焊带、第九层焊带及第十层焊带;将距离上一层焊带一侧2~3mm处作为第三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进行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焊接;第三当前层包括:第十一层焊带与待焊接部位顶端之间的各层焊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在金属3D打印领域中,一般会利用CMT电弧焊接的打印方式或者激光铺粉的打印方式实现对金属结构件的打印。但是常规的打印方法在打印尖锐(可理解为锐角)的结构位置时,会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过大的内应力会导致金属件开裂,最终导致技术结构件的使用性能严重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锐角金属结构件进行成形时,在尖锐的结构位置处会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过大的内应力会导致金属件开裂,导致金属结构件使用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金属结构件上待焊接部位的任意一点为起焊点,利用冷金属过渡焊枪CMT及铁基焊线,基于第一焊接参数进行第一层焊带的焊接;将距离第一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5~6mm处作为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一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一当前层包括:第二层焊带、第三层焊带、第四层焊带及第五层焊带,所述第一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10~0.12m/min,送丝速度为3~4m/min,焊接电压为12~13V,焊接电流为125~135A;将距离第二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3~4mm处作为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二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二当前层包括:第六层焊带、第七层焊带、第八层焊带、第九层焊带及第十层焊带;所述第二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20~0.25m/min,送丝速度为6~7m/min,焊接电压为20~22V,焊接电流为150~160A;将距离第三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2~3mm处作为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三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三当前层包括:第十一层焊带与待焊接部位顶端之间的各层焊带;所述第三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0.15~0.20m/min,送丝速度为4~5m/min,焊接电压为18~20V,焊接电流为145~155A。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层焊带至所述第五层焊带中,每层焊带的厚度均为4~5mm,每层焊带的宽度均为8~10mm。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六层焊带至所述第十层焊带中每层焊带的厚度均为3~4mm,每层焊带的宽度均为8~10mm。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层焊带、所述第三层焊带、所述第四层焊带及所述第五层焊带的焊接方向与所述第一层焊带的焊接方向保持一致。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七层焊带、所述第八层焊带、所述第九层焊带及所述第十层焊带的焊接方向与所述第六层焊带的焊接方向保持一致。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十一层焊带与待焊接部位的顶端之间的各层焊带中,每层焊带的厚度为2~3mm,每层焊带的宽度为8~10mm。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十一层焊带与待焊接部位的顶端之间的各层焊带的焊接方式与所述第十一层焊带的焊接方向保持一致。上述方案中,所述铁基焊线的各化学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40~0.50%,Si:0.80~0.90%,Mn:0.45~0.55%,Cr:4.60~4.80%,Mo:1.00~1.30%,V:0.70~0.90%,p≤0.030%,S≤0.030%,余量为Fe及杂质。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结构件的角度为30~45°,高度小于100m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包括:以金属结构件上待焊接部位的任意一点为起焊点,利用冷金属过渡焊枪CMT及所述铁基焊线,基于第一焊接参数进行第一层焊带的焊接;将距离第一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5~6mm处作为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一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一当前层包括:第二层焊带、第三层焊带、第四层焊带及第五层焊带,所述第一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10~0.12m/min,送丝速度为3~4m/min,焊接电压为12~13V,焊接电流为125~135A;将距离第二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3~4mm处作为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二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二当前层包括:第六层焊带、第七层焊带、第八层焊带、第九层焊带及第十层焊带;所述第二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20~0.25m/min,送丝速度为6~7m/min,焊接电压为20~22V,焊接电流为150~160A;将距离第三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2~3mm处作为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三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三当前层包括:第十一层焊带与待焊接部位顶端之间的各层焊带;所述第三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0.15~0.20m/min,送丝速度为4~5m/min,焊接电压为18~20V,焊接电流为145~155A;如此,通过合理设置各层焊带的焊接参数,在打印金属结构件的锐角时,相当于是前五层采用缓慢堆积的方式,第六至十层堆积过程稍快,第十一层之后的若干层由恢复至正常的堆积方式,这种焊接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每层焊带厚度之间的过度,避免应力过度集中在某一焊带处;同时由于每层焊带的焊接点与上一层焊带错叠,这种层与层之间的错叠相当于把应力分散在各层焊带上,采用这种打印方式,可以使得锐角结构处的内应力可以均匀分散,从而避免内应力在一处集中,进而避免金属结构件开裂,确保金属结构件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锐角金属结构件进行成形时,在尖锐的结构位置处会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过大的内应力会导致金属件开裂,导致金属结构件使用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包括:以金属结构件上待焊接部位的任意一点为起焊点,利用冷金属过渡焊枪CMT及所述铁基焊线,基于第一焊接参数进行第一层焊带的焊接;将距离第一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5~6mm处作为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一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一当前层包括:第二层焊带、第三层焊带、第四层焊带及第五层焊带,所述第一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10~0.12m/min,送丝速度为3~4m/min,焊接电压为12~13V,焊接电流为125~135A;将距离第二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3~4mm处作为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二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二当前层包括:第六层焊带、第七层焊带、第八层焊带、第九层焊带及第十层焊带;所述第二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20~0.25m/min,送丝速度为6~7m/min,焊接电压为20~22V,焊接电流为150~160A;将距离第三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2~3mm处作为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三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三当前层包括:第十一层焊带与待焊接部位顶端之间的各层焊带;所述第三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0.15~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以金属结构件上待焊接部位的任意一点为起焊点,利用冷金属过渡焊枪CMT及铁基焊线,基于第一焊接参数进行第一层焊带的焊接;/n将距离第一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5~6mm处作为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一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一当前层包括:第二层焊带、第三层焊带、第四层焊带及第五层焊带,所述第一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10~0.12m/min,送丝速度为3~4m/min,焊接电压为12~13V,焊接电流为125~135A;/n将距离第二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3~4mm处作为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二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二当前层包括:第六层焊带、第七层焊带、第八层焊带、第九层焊带及第十层焊带;所述第二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20~0.25m/min,送丝速度为6~7m/min,焊接电压为20~22V,焊接电流为150~160A;/n将距离第三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2~3mm处作为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三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三当前层包括:第十一层焊带与待焊接部位顶端之间的各层焊带;所述第三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0.15~0.20m/min,送丝速度为4~5m/min,焊接电压为18~20V,焊接电流为145~155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结构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以金属结构件上待焊接部位的任意一点为起焊点,利用冷金属过渡焊枪CMT及铁基焊线,基于第一焊接参数进行第一层焊带的焊接;
将距离第一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5~6mm处作为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一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一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一当前层包括:第二层焊带、第三层焊带、第四层焊带及第五层焊带,所述第一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10~0.12m/min,送丝速度为3~4m/min,焊接电压为12~13V,焊接电流为125~135A;
将距离第二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3~4mm处作为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二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二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二当前层包括:第六层焊带、第七层焊带、第八层焊带、第九层焊带及第十层焊带;所述第二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为0.20~0.25m/min,送丝速度为6~7m/min,焊接电压为20~22V,焊接电流为150~160A;
将距离第三当前层上一层焊带一侧2~3mm处作为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起焊点,基于所述第三焊接参数进行所述第三当前层焊带的焊接;所述第三当前层包括:第十一层焊带与待焊接部位顶端之间的各层焊带;所述第三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0.15~0.20m/min,送丝速度为4~5m/min,焊接电压为18~20V,焊接电流为145~155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层焊带至所述第五层焊带中,每层焊带的厚度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四华吕迺冰晁月林孙齐松徐士新佟倩周洁陈涛穆相林王晓晨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