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环及电动交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785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环及电动交通工具,所述导电环包括导电片和导电支架,所述导电片为环状结构,其内环面用于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接触,所述导电支架在远离所述内环面的一侧与所述导电片装配固定,所述导电支架用于连接接地端。所述导电片优选为弹性材料,且在内环面具有耐磨层。所述电动交通工具包括上述导电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环具有零件简单、容易组装及维护的特点。相对于现有的碳刷接地结构,所述导电环通过环状结构的设计,增大了导电接触面积,提高了可靠性,并且污染较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交通工具包括所述导电环,可以将驱动电机的轴电流接地,并且零件简单、容易组装及维护。

Conductive rings and electric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环及电动交通工具
本技术涉汽车
,尤其是一种导电环及电动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应用于汽车的驱动电机为大功率的变频器控制电机,电机系统中存在高频轴电流、循环电流、转轴接地电流和电容性放电电流。当电机的轴电流较大时,电流会通过电机轴流过轴承,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轴承,进而导致电机故障。因此,通常在电机系统中会设计加入将驱动电机的轴电流接地的结构。目前一种将驱动电机的轴电流接地的设计采用了碳刷接地结构。图1为一种碳刷接地结构的示意图。参阅图1,其中,碳棒11用于传导电流,所述碳棒11一端与电机轴21接触,另一端通过导线12与接地端子13连接,接地端子13再通过螺钉14与电机端盖22连接,由于电机端盖22接地,使得轴电流可以依次通过碳棒11、导线12和接地端子13传导到电机端盖22,实现轴电流的导离。其中,碳棒11还通过弹簧15与支架16连接,并通过螺钉17将所述支架16固定在电机端盖22上,从而将所述碳刷接地结构1固定在所述端盖22上。目前,所述碳刷接地结构1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所述碳刷接地结构1包含的零件较多,结构较复杂,使得组装不方便,也不易进行维护;另一方面,当驱动电机运行时,电机轴21旋转而与电机端盖22相连的接地装置1保持不动,使得碳棒11与电机轴21摩擦产生粉末,这些粉末会污染电机轴承23的工作环境,进而降低电机轴承23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环,以将驱动电机中的轴电流接地导离所述电机轴,并解决现有的碳刷接地结构零件较多、不易组装及维护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碳刷接地结构的碳棒易与电机轴摩擦产生粉末,污染电机轴承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导电环的电动交通工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环,包括导电片和导电支架,所述导电片为环状结构,所述导电片的环状结构内环面用于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接触,所述导电支架在远离所述内环面的一侧与所述导电片装配固定,所述导电支架用于连接接地端。可选的,所述导电支架包括呈环状结构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环状结构轴线、所述第二支架的环状结构轴线及所述导电片的环状结构轴线相互重合。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环状结构轴截面的形状包括L型,且所述第二支架叠加在所述第一支架内,部分所述导电片嵌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可选的,所述导电片具有一内突出部,所述内突出部的表面为所述内环面,所述内环面为凸面。可选的,所述内突出部在所述环状结构轴截面内的形状为弧形、三角形、梯形或者它们的组合。可选的,所述内突出部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位于所述内突出部表层。可选的,所述耐磨层的材料为金锑合金。可选的,所述导电支架为铁、镍、铬、铜、锡、银、锌、铝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所述导电片的材料为弹性材料。可选的,所述导电片的材料为铝镀银导电橡胶或石墨镀镍导电橡胶。本技术另外还提供一种电动交通工具,包括驱动电机和上述导电环。可选的,还包括接地的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沿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周向设置的部分与所述电机轴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导电环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且位于所述空隙内,其中,所述导电环的内环面与所述电机轴过盈配合,所述导电支架与所述电机端盖过盈配合。本技术提供的导电环包括导电片和导电支架,其中,导电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导电片嵌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导电环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容易进行维护。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的材料可采用弹性材料,弹性材料韧性较好,且内部为交联的高分子网络,使得所述导电片在与旋转的电机轴接触时,不会产生粉末污染轴承的环境;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的内突出部还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导电环的耐磨性,从而提高所述导电环的使用寿命。此外,本技术提供的导电环为环状结构,提高了所述导电环和电机轴以及接地端的接触面积,确保了电流的导离,提高了所述导电环的可靠性。本技术提供的电动交通工具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上述导电环,所述导电环可以将所述驱动电机的轴电流接地,并且零件简单、容易组装及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碳刷接地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导电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动交通工具的驱动电机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碳刷接地结构;3—导电环;4—驱动电机;11—碳棒;12—导线;13—接地端子;14,17—螺钉;15—弹簧;16—支架;21、41—电机轴;22,42—电机端盖;23,43—电机轴承;31—导电片;32—导电支架;311—内突出部;321—第一支架;322—第二支架;3111—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环,以将驱动电机中的轴电流接地导离所述电机轴,所述导电环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维护,且不会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摩擦产生粉末影响电机轴承。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环通过分别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以及接地端接触,将电机轴上的轴电流接地导离,以防止轴电流通过电机轴承而影响所述电机轴承的使用寿命。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导电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参照图2和图3,所述导电环3包括导电片31和导电支架32。所述导电片31为环状结构,所述导电片31的环状结构内环面用于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接触。参阅图3的局部放大图,所述导电片31具有一内突出部311,所述内突出部311的表面即为所述内环面,所述内环面为凸面,以优化所述导电片31和所述电机轴的电接触。具体的,所述内突出部311在所述环状结构轴截面内的形状为弧形(对应B1)、三角形(对应B2)、梯形(对应B3)或者它们的组合。由于所述导电片31为环状结构,和现有的碳刷接地结构相比,增加了与电机轴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轴电流导离所述电机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31优选为弹性材料制成,现有技术中,碳刷接地结构的碳棒硬而脆,与旋转的电机轴多次摩擦后容易产生粉末,所述粉末容易掉落在沿电机轴周向设置的电机轴承上,污染所述轴承的环境并降低所述轴承的寿命。而采用弹性材料后,使得用于导离轴电流的导电部件也即导电片31的韧性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其内部为相互交联的高分子网络,使得所述导电片31即使与所述电机轴多次摩擦,也不易产生粉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31的材料优选为铝镀银导电橡胶或石墨镀镍导电橡胶材料。所述导电片31例如可通过橡胶挤出机和模具生产制得。更进一步的,参阅图3的局部放大图,用于与所述电机轴接触的所述内突出部311还包括耐磨层3111,所述耐磨层3111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片和导电支架,所述导电片为环状结构,所述导电片的环状结构内环面用于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接触,所述导电支架在远离所述内环面的一侧与所述导电片装配固定,所述导电支架用于连接接地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片和导电支架,所述导电片为环状结构,所述导电片的环状结构内环面用于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接触,所述导电支架在远离所述内环面的一侧与所述导电片装配固定,所述导电支架用于连接接地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架包括呈环状结构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环状结构轴线、所述第二支架的环状结构轴线及所述导电片的环状结构轴线相互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环状结构轴截面的形状包括L型,且所述第二支架叠加在所述第一支架内,部分所述导电片嵌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具有一内突出部,所述内突出部的表面为所述内环面,所述内环面为凸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突出部在所述环状结构轴截面内的形状为弧形、三角形、梯形或者它们的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绪易灿明梁晓明刘超李冰杰李治强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