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560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涉及选矿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堆锥混匀器包括入料漏斗、设置于入料漏斗下方的堆锥漏斗、支架。入料漏斗为锥形漏斗且内部同轴设置有接料内斗,接料内斗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接料斗内外侧壁与入料漏斗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接料外斗;接料内斗顶部上方连接有分料器,分料器由两个隔离板垂直交接而成,底部有四个出料口,其中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内斗连通,另一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外斗连通;堆锥漏斗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与入料漏斗同轴设置,且内部设置有四分器;支架与入料漏斗、堆锥漏斗固定连接,支架高度大于入料漏斗和堆锥漏斗高度之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
本技术涉及选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
技术介绍
在进行选矿实验前,需要准备选矿实验所需的矿样,这些矿样不但要求数量要一次准备充足,而且矿样的品质要保持一致。然而自然界中的矿石品质多变,在矿石破磨的处理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混合作用,但无法使矿石均匀的混合。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在将矿石破磨处理后通过人工堆锥混匀处理,使其达到基本均匀的效果。人工堆锥混匀存在人为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锥形不好、矿样的混匀程度不好的问题,会影响后续选矿实验的效果和可重复性;为尽可能满足实验要求,需要人工多次的堆锥混匀,费时费力且混匀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解决现有矿样因人工堆锥混匀而产生的堆锥效果差、混匀效率低效果差且费时费力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其包括入料漏斗、设置于入料漏斗下方的堆锥漏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漏斗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入料漏斗内部同轴设置有接料内斗,接料内斗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接料内斗外侧壁与入料漏斗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接料外斗;所述接料内斗顶部上方连接有分料器,分料器由两个隔离板垂直交接而成,底部有四个出料口,其中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内斗连通,另一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外斗连通;所述堆锥漏斗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与入料漏斗同轴设置,堆锥漏斗内部设置有四分器;所述支架与入料漏斗、堆锥漏斗固定连接,支架高度大于入料漏斗和堆锥漏斗高度之和。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入料漏斗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顶部与入料漏斗顶部固定连接,支架与固定架外侧壁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滚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为伸缩杆,其自由端固定于固定架上,固定端固定于堆锥漏斗外侧壁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与接料外斗连通的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呈90°扇形,底部与接料内斗顶部外侧壁连接,两侧壁与分料器侧壁连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与接料内斗连通的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呈90°环形,底部与接料内斗外侧壁连接,顶部与入料漏斗内侧壁连接,两侧壁与分料器侧壁连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四分器由两个等腰三角形片垂直交接而成,外侧壁底部与堆锥漏斗内侧壁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分料器的隔离板为等腰三角形片,其外侧壁底部与入料漏斗内侧壁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将矿样从入料漏斗顶部的进料口送入装置内,矿样由于自身重力往下流动,经分料器被分成四份,其中对角两份经接料内斗混合后进入堆锥漏斗,另一对角的两份经接料外斗混合后进入堆锥漏斗,在堆锥漏斗内经四分器再次被分成四份后再次混合,经由堆锥漏斗出料口流出后,因堆锥漏斗出料口是悬空的,矿样从出料口流出后形成标准锥形,经两次四分和两次混合堆锥矿样可直接用于选矿实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通过在入料漏斗内设置分料器、堆锥漏斗内设置四分器,将矿样进行两次四分,通过设置接料内斗和接料外斗将对角矿样有效混合,并在经过四分器后再次在堆锥漏斗内混合,通过上述操作在装置内对矿样进行两次分料和两次混合,提高矿样混匀的效率和效果;通过支架的设置使堆锥漏斗出料口悬空,使从出料口流出的矿样形成锥形,可直接用于选矿实验。上述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在减少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可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堆锥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入料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入料漏斗的俯视图。图中:1-入料漏斗,2-堆锥漏斗,3-支架,11-接料内斗,12-接料外斗,13-分料器,14-固定架,15-第一斜面,16-第二斜面,21-四分器,31-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图1示出了一种一种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其包括入料漏斗1、设置于入料漏斗1下方的堆锥漏斗2、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漏斗1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入料漏斗1内部同轴设置有接料内斗11,接料内斗11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接料内斗11外侧壁与入料漏斗1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接料外斗12;所述接料内斗11顶部上方连接有分料器13,分料器13外侧壁底部与入料漏斗1内侧壁固定连接,分料器13由两个隔离板垂直交接而成,底部有四个出料口,其中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内斗11连通,另一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外斗12连通;所述堆锥漏斗2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与入料漏斗1同轴设置,堆锥漏斗2内部设置有四分器21;所述支架3与入料漏斗1、堆锥漏斗2固定连接,支架3高度大于入料漏斗1和堆锥漏斗2高度之和。将矿样从入料漏斗1顶部的进料口送入装置内,矿样由于自身重力往下流动,经分料器13被分成四份,其中对角两份经接料内斗11混合后进入堆锥漏斗2,另一对角的两份经接料外斗12混合后进入堆锥漏斗2,在堆锥漏斗2内经四分器21再次被分成四份后再次混合,经由堆锥漏斗2出料口流出后,因堆锥漏斗2出料口是悬空的,矿样从出料口流出后形成标准锥形,经两次四分和两次混合堆锥矿样可直接用于选矿实验。通过在入料漏斗1内设置分料器13、堆锥漏斗2内设置四分器21,将矿样进行两次四分,通过设置接料内斗11和接料外斗12将对角矿样有效混合,并在经过四分器21后再次在堆锥漏斗2内混合,通过上述操作在装置内对矿样进行两次分料和两次混合,提高矿样混匀的效率和效果;通过支架3的设置使堆锥漏斗2出料口悬空,使从出料口流出的矿样形成锥形,可直接用于选矿实验。上述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在减少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可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实施例2为进一步优化实施例1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入料漏斗1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架14,固定架14顶部与入料漏斗1顶部固定连接,支架3与固定架14外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架14可以是顶部和底部开口的中空柱体,支架3可以是3至4根圆杆,圆杆沿径向均匀分布于固定架14外侧壁上,通过固定架14加强入料漏斗1的强度,同时也方便支架3的固定。实施例3为进一步优化实施例2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底部设置有滚轮31。通过滚轮31方便装置的移动。实施例4为进一步优化实施例2中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为伸缩杆,其自由端固定于固定架14上,固定端固定于堆锥漏斗2外侧壁上。通过调节支架3的高度,可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其包括入料漏斗(1)、设置于入料漏斗(1)下方的堆锥漏斗(2)、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漏斗(1)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入料漏斗(1)内部同轴设置有接料内斗(11),接料内斗(11)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接料内斗(11)外侧壁与入料漏斗(1)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接料外斗(12);/n所述接料内斗(11)顶部上方连接有分料器(13),分料器(13)由两个隔离板垂直交接而成,底部有四个出料口,其中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内斗(11)连通,另一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外斗(12)连通;/n所述堆锥漏斗(2)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与入料漏斗(1)同轴设置,堆锥漏斗(2)内部设置有四分器(21);/n所述支架(3)与入料漏斗(1)、堆锥漏斗(2)固定连接,支架(3)高度大于入料漏斗(1)和堆锥漏斗(2)高度之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其包括入料漏斗(1)、设置于入料漏斗(1)下方的堆锥漏斗(2)、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漏斗(1)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入料漏斗(1)内部同轴设置有接料内斗(11),接料内斗(11)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接料内斗(11)外侧壁与入料漏斗(1)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接料外斗(12);
所述接料内斗(11)顶部上方连接有分料器(13),分料器(13)由两个隔离板垂直交接而成,底部有四个出料口,其中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内斗(11)连通,另一对角的两个出料口与接料外斗(12)连通;
所述堆锥漏斗(2)为其进料口直径大于其出料口直径的锥形漏斗,与入料漏斗(1)同轴设置,堆锥漏斗(2)内部设置有四分器(21);
所述支架(3)与入料漏斗(1)、堆锥漏斗(2)固定连接,支架(3)高度大于入料漏斗(1)和堆锥漏斗(2)高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矿样堆锥混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漏斗(1)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架(14),固定架(14)顶部与入料漏斗(1)顶部固定连接,支架(3)与固定架(14)外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建涛肖喆王灿霞杨稳权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