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45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1:0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内筒体、设置在所述的内筒体内的导气筒,所述的内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一筒盖,所述的导气筒的上端部与筒盖的下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的导气筒的下端具有一开口,所述的导气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旋片,所述的螺旋片的内侧边缘固定在所述的导气筒的外壁上,所述的螺旋片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的内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筒盖上设置有一溢流出口,所述的溢流出口与所述的导气筒相连通。本申请的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克服普通气液分离器分离不彻底的弊端,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解决了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循环回路中的气液混合物二次冷凝问题,提高了燃料电池的综合性能。

A cooling gas-liquid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工作时通常会供给过量的氢气,为了提高燃料利用率,需要加装氢气循环系统来回收多余的氢气。氢气在经过电化学反应后排出电堆时,会携带一定量的水分(包括液态水和水蒸气)。如果不能将水分及时排出系统,将会增加氢气在循环管路中的流阻,降低氢气的回收率,从而影响燃料电池整体的输出性能。此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低温环境运行时,管路中的积水很可能还会结冰,将进一步加重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启动问题,因此必须对气液混合物中的水分进行有效地分离。普通的气液分离器通常只能分离混合物中的液态水,并且对于液滴颗粒大小和混合物流速有一定的要求,液滴颗粒过小或混合物流速过低都会降低分离效率。从燃料电池电堆阳极排出的混合物中,包含了颗粒大小不同的液滴、水蒸气、氢气以及极少量的氮气等组分。若仅对液滴进行分离,那么混合物中携带的水蒸气在流经气液分离器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发生二次冷凝,仍会影响到燃料电池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普通的气液分离器不适用于燃料电池系统阳极产物的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所述的分离器包括内筒体、设置在所述的内筒体内的导气筒,所述的内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一筒盖,所述的导气筒的上端部与筒盖的下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的导气筒的下端具有一开口,所述的导气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旋片,所述的螺旋片的内侧边缘固定在所述的导气筒的外壁上,所述的螺旋片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的内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筒盖上设置有一溢流出口,所述的溢流出口与所述的导气筒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内筒体的下端设置有一筒底,所述的筒底设置有一用于将液体排出的底流出口,所述的底流出口处设置有一控制液体流出的电磁阀。优选地,所述的内筒体外还套设有一外筒体,所述的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一冷却腔体,所述的外筒体上设置有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所述的冷却液入口位于所述的冷却液出口的下侧。优选地,所述的筒底上设置有一用于测量筒底内液位的液位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的导气筒为上部开口小于下部开口的漏斗状。优选地,所述螺旋片个数有3~10个,螺旋片倾斜角度为1°~30°,厚度小于5mm,螺距为5~30mm,直径为30~150mm,材料为不锈钢等金属或塑料。优选地,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筒底的壁面外侧,电磁阀用于当液位传感器所测的液位高度大于5~20mm时开启,当液位传感器所测的液位高度低于5~20mm时电磁阀关闭。优选地,所述的冷却腔体内设置有螺旋状导流板。本申请的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以克服普通气液分离器分离不彻底的弊端,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解决了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循环回路中的气液混合物二次冷凝问题,提高了燃料电池的综合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流动压降较小,可适用于更加宽广的液滴颗粒大小和混合物流速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内筒体、2-筒盖、3-筒底、4-导气筒、5-螺旋片、6-溢流出口、7-气液混合物入口、8-底流出口、9-外筒体、10-冷却液出口、11-液位传感器、12-电磁阀、13-冷却液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如图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所述的分离器包括内筒体1、设置在所述的内筒体1内的导气筒4,所述的内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一筒盖2,所述的导气筒4的上端部与筒盖2的下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的导气筒4的下端具有一开口,所述的导气筒4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旋片5,所述的螺旋片5的内侧边缘固定在所述的导气筒4的外壁上,所述的螺旋片5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的内筒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筒盖2上设置有一溢流出口6,所述的溢流出口6与所述的导气筒4相连通。所述筒盖2与内筒体1通过焊接相连,本专利技术也可采用金属浇铸或塑料开模成型等加工方式。所述的内筒体1的下端设置有一筒底3,所述的筒底3设置有一用于将液体排出的底流出口8,所述的底流出口8处设置有一控制液体流出的电磁阀12。所述外筒体9内的冷却液从下方进入,所述内筒体1内的气液混合物从上部进入,所述内筒体1和外筒体9的壁面为不锈钢等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所述的内筒体1外还套设有一外筒体9,所述的内筒体1与外筒体9之间形成一冷却腔体,所述的外筒体9上设置有冷却液入口12及冷却液出口10,所述的冷却液入口12位于所述的冷却液出口10的下侧。所述气液混合物入口7、溢流出口6和底流出口8与外部氢气循环管路相连,所述冷却液入口12、冷却液出口10与外部冷却系统管路相连,且后者进出口管径比前者略大2~5mm。所述的筒底3上设置有一用于测量筒底3内液位的液位传感器11。所述的导气筒4为上部开口小于下部开口的漏斗状,其上端与溢流出口6相连,下端靠近底流出口8,与底流出口8的距离为20~50mm,材料为不锈钢等金属或塑料。所述螺旋片5个数有3~10个,螺旋片5倾斜角度为1°~30°,厚度小于5mm,螺距为5~30mm,直径为30~150mm,材料为不锈钢等金属或塑料。所述液位传感器11安装在筒底3的壁面外侧,电磁阀12用于当液位传感器11所测的液位高度大于5~20mm时开启,当液位传感器11所测的液位高度低于5~20mm时电磁阀12关闭。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冷却腔体内设置有螺旋状导流板。本申请的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以克服普通气液分离器分离不彻底的弊端,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解决了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循环回路中的气液混合物二次冷凝问题,提高了燃料电池的综合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流动压降较小,可适用于更加宽广的液滴颗粒大小和混合物流速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冷却液从外筒体9下部的冷却液入口12流入,经内筒体1壁面与气液混合物发生对流换热后从冷却液出口10流出;气液混合物从混合物入口进入内筒体1后,通过带倾斜角度的螺旋片5之间的狭窄通道时,气流速度迅速加快,并沿螺旋片5向下做旋转运动,混合物中原有的液态水和冷凝后的液滴在离心力作用下打到内筒体1壁面上,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附着在壁面上,之后液态水不断聚集形成大的液滴之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内筒体1壁面流至下部的筒底3,筒底3中回收的液态水最终在液位传感器11和电磁阀12的控制下排出气液分离器,而氢气则经由导气筒4向上流出。本申请的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以克服普通气液分离器分离不彻底的弊端,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解决了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循环回路中的气液混合物二次冷凝问题,提高了燃料电池的综合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流动压降较小,可适用于更加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器包括内筒体、设置在所述的内筒体内的导气筒,所述的内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一筒盖,所述的导气筒的上端部与筒盖的下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的导气筒的下端具有一开口,所述的导气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旋片,所述的螺旋片的内侧边缘固定在所述的导气筒的外壁上,所述的螺旋片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的内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筒盖上设置有一溢流出口,所述的溢流出口与所述的导气筒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器包括内筒体、设置在所述的内筒体内的导气筒,所述的内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一筒盖,所述的导气筒的上端部与筒盖的下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的导气筒的下端具有一开口,所述的导气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旋片,所述的螺旋片的内侧边缘固定在所述的导气筒的外壁上,所述的螺旋片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的内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筒盖上设置有一溢流出口,所述的溢流出口与所述的导气筒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体的下端设置有一筒底,所述的筒底设置有一用于将液体排出的底流出口,所述的底流出口处设置有一控制液体流出的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式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体外还套设有一外筒体,所述的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一冷却腔体,所述的外筒体上设置有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所述的冷却液入口位于所述的冷却液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荣鑫李国祥王聪康刘洪建白书战王桂华徐加忠周博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