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540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安装在烟道上,以构成对烟道内烟气的脱硫处理,该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设在烟道一侧并与烟道相连通的雾化腔,输送氨水到雾化腔内的第一通道,以及输送压缩空气到雾化腔内的第二通道,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氨水可在雾化腔内完成雾化,并排入到烟道内,进行烟气脱硫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烟气脱硫装置,由第一通道喷出的氨水,可在第二通道内喷出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雾化,从而使雾化腔内充满雾化后的氨水,再通过雾化腔将雾化后的氨水排出,与烟气中的硫化物进行化学反应,从而降低烟道中烟气的含硫量,其安装方便,雾化效果好,对烟气中硫化物的转化效率快,并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气脱硫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对工业排放物的管控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其中,对烟气排放中的硫含量有明确的要求,由于水泥厂在生料磨采用避峰就谷的生产方式,石灰石吸收的部分烟气中的硫在生料系统停机后会由废气排出,从而增加了硫排放量,造成正常生产时烟道排烟口有蓝烟现象,使得烟气中的硫含量超标,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烟气脱硫装置,以能够氨水的雾化效果,并提高烟气脱硫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安装在烟道上,以构成对烟道内烟气的脱硫处理,所述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烟道一侧并与所述烟道连通的雾化腔,以及:第一通道,一端伸入所述雾化腔,并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周向上构造有间隔布置的若干喷水孔,以构成氨水于所述雾化腔内的喷出;第二通道,连通于所述雾化腔以输送压缩空气,并构成由各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所述氨水的雾化。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雾化腔的长度方向绕设于所述雾化腔的外周面上,并于所述第二通道上设有伸入所述雾化腔内且间隔布置的多个喷气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由所述雾化腔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布置。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腔与所述烟道连通的一端被构造成圆台状,且小径端背离所述烟道设置。进一步的,于所述雾化腔内设有支撑所述第一通道的多个支撑架。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通道上的安装环,以及设于所述安装环周向上的支撑杆。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上设有控制阀,以构成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的导通或者截断导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烟气脱硫装置,由第一通道喷出的氨水,可在第二通道内喷出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雾化,从而使雾化腔内充满雾化后的氨水,再通过雾化腔将雾化后的氨水排出,与烟气中的硫化物进行化学反应,从而降低烟道中烟气的含硫量,其安装方便,雾化效果好,对烟气中硫化物的转化效率快,并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2)通过将第二通道绕设在雾化腔上,以及伸入雾化腔内的多个喷气孔,可显著提高压缩空气与氨水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将氨水进行快速的雾化。(3)第一通道在雾化腔的长度方向上布置,可重复利用雾化腔的空间进行氨水的喷出,并在第一通道内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完成雾化,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雾化效率,进而提高烟气的脱硫效果。(4)圆台状的结构设置,可渐渐增大雾化后氨水的排出流量,且保证其速度不会太快,而防止导致反应不充分,脱硫效果差。(5)支撑架能够对第一通道进行支撑,从而便于第一通道在雾化腔内的与雾化腔的内周壁保持一定距离后安装。(6)支撑架设置在第一通道的周向上,能够提高对第一通道的支撑效果,不会因压缩空气的喷入而产生任何的工作不稳定。(7)使用者可根据烟道排烟口的排硫情况进行查看,并根据情况对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内的流量进行控制,进而提升氨水和压缩空气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烟气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雾化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烟道,2-第二通道,3-雾化腔,4-第一通道,401-喷水孔,5-控制阀,6-出风通道,7-支撑架,701-安装环,702-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安装在烟道上,以构成对烟道内烟气的脱硫处理,该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设在烟道一侧并与烟道相连通的雾化腔,输送氨水到雾化腔内的第一通道,以及输送压缩空气到雾化腔内的第二通道。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氨水可在雾化腔内完成雾化,并排入到烟道内,进行烟气脱硫处理,其化学反应原理是2NH3·H2O十SO2=(NH4)2SO3十H2O。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烟气脱硫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前述的雾化腔3位于高温风机出风通道6上部四到五米,且相对于烟道1,第一通道4由雾化腔3的另一端伸入,并沿雾化腔3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烟道1,位于第一通道4周向上的喷水孔401还沿着第一通道4的长度方向布置。同时,在雾化腔3内设有支撑第一通道4的多个支撑架7,各支撑架7环第一通道4的周向支撑于雾化腔3的内周壁上。支撑架7的具体结构如图2中所示,其包括套设在第一管道上的安装环701,以及一端连接于安装环701,另一端支撑在雾化腔3内周壁的多个支架。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架7,可将第一通道4支撑安装在雾化腔3内,实现氨水均匀快速的喷出,以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雾化。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4内的氨水可由氨水罐内流出,并经由驱动泵驱动流动。为了提高雾化腔3内氨水的雾化效果,前述的第二通道2沿雾化腔3的长度方向绕设在雾化腔3的外周面上,并在第二通道2上设有伸入雾化腔3内且间隔布置的多个喷气孔。如此设置,可提高氨水与压缩空气的接触面积,达到显著提高氨水的目的,雾化后的氨水可经由雾化腔3流入到烟道1内,再与烟道1内的硫化物进行充分接触并化学反应,以降低烟气中的含硫量。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压缩空气可由空压机喷出,以具有较好的喷出效果。当然,除了空压机,也可采用其他的能够喷出压缩空气的设备连通于第二通道2,以达到相同的喷出效果。此外,为了提高雾化腔3内雾化氨水的排放量,以对硫化物进行快速的转化,本实施例中,雾化腔3与烟道1连通的一端被构造成圆台状,且小径端背离烟道1设置。即沿着雾化氨水的流出方向,雾化腔3的截面积渐渐变大。这种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使用效果较为明显。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2上分别设有控制阀5,以构成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2的导通或者截断导通。本技术所述的回转窑窑尾烟气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可根据烟气中的硫含量及窑尾烟道1冒蓝光的情况调节氨水用量,从而达到硫含量的排放达标。即当硫含量排放超标时,通过调大控制阀5,加大流入雾化腔3内氨水的量和压缩空气的流量,以雾化更多的氨水用于与烟气中的硫化物进行反应。而当硫含硫达标后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调小控制阀5,在满足排放标准的同时,减少氨水的用量。当然,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控制阀5也可仅设置在第一通道4或第二通道2上,以对氨水和压缩空气的流量进行单一调节。本技术所述的烟气脱硫装置,由第一通道4喷出的氨水,可在第二通道2内喷出的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雾化,从而使雾化腔3内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安装在烟道(1)上,以构成对烟道(1)内烟气的脱硫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烟道(1)一侧并与所述烟道(1)连通的雾化腔(3),以及:/n第一通道(4),一端伸入所述雾化腔(3),并于所述第一通道(4)的周向上构造有间隔布置的若干喷水孔(401),以构成氨水于所述雾化腔(3)内的喷出;/n第二通道(2),连通于所述雾化腔(3)以输送压缩空气,并构成由各所述喷水孔(401)喷出的所述氨水的雾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安装在烟道(1)上,以构成对烟道(1)内烟气的脱硫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烟道(1)一侧并与所述烟道(1)连通的雾化腔(3),以及:
第一通道(4),一端伸入所述雾化腔(3),并于所述第一通道(4)的周向上构造有间隔布置的若干喷水孔(401),以构成氨水于所述雾化腔(3)内的喷出;
第二通道(2),连通于所述雾化腔(3)以输送压缩空气,并构成由各所述喷水孔(401)喷出的所述氨水的雾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2)沿所述雾化腔(3)的长度方向绕设于所述雾化腔(3)的外周面上,并于所述第二通道(2)上设有伸入所述雾化腔(3)内且间隔布置的多个喷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玉强魏卫东张立华罗荣树程飞吴丽娜张国庆赵耀辉王山张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