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97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软管接头,其特征是:包括一个与软管配合的接头体(10),该接头体(10)的侧端设有密封圈(7),壁外套装有连接体(13)和管卡(17);连接体(13)的外侧端部设有伸出的爪子(20)和与爪子(20)形状配合的连接滑槽(12),内侧外壁上设有筋(14);连接滑槽(12)的中段间距大于其两侧的间距。(*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管接头,特别是一种主要用于软管与软管之间和软管与其它输液设备管路之间连接的软管接头。属于输液管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用于油类输送的软管接头由阳端接头3、阴端接头6、偏心把手4和密封圈5构成,使用时,将软管1分别套装在阳端接头3和阴端接头6上,普遍采用镀锌铁丝2固定。其不足之处一是在输送液体承受较高压力(工作压力大于1MPa)时,该软管接头的结构形式及强度不能满足要求;二是接头3、6与胶管1之间通过镀锌铁丝2捆扎实现接头3、6与胶管1之间的密封,镀锌铁丝2捆扎连接较麻烦,捆扎的力不容易掌握。捆扎过紧,镀锌铁丝2易绷断,还会损伤软管。当工作压力大于1MPa时,镀锌铁丝2强度下降并产生断裂,导致液体泄漏;三是由于接头3、6公称通径大于100mm,在扳动两个把手4时,操作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装、拆操作方便,工作可靠,耐压较高的一种软管接头。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软管接头,包括一个与软管配合的接头体,该接头体的侧端设有密封圈,壁外套装有连接体和管卡。连接体的外侧端部设有伸出的爪子和与爪子形状配合的连接滑槽,内侧外壁上设有筋。连接滑槽的中段间距大于其两侧的间距。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接头体端部可以设有内圈侧面为弧形的凹槽,该凹槽内侧设有环槽;密封圈的形状与该凹槽及其环槽相配合,且包覆其内圈沿面。本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管卡可以由螺钉连接而成,其内壁上设有端面为圆锥面的管卡筋。本技术由于采用管卡、接头体、连接体和密封圈等构成软管接头,装配时,将密封圈装入接头体弧形的凹槽内,接头体一端装入软管的内孔中,并通过管卡把软管固定在接头体上,因而使用时,只需将连接体的爪子伸入到另一软管接头的连接体连接滑槽内,并旋转连接体使爪子处于连接滑槽的最里端,这样便可压紧接头体端部的密封圈,实现接头体间端面的密封,且可承受较高的压力,最终实现软管与软管之间的连接。拆卸时,只需按相反方向旋转连接体,即可使爪子从连接滑槽内退出,使连接体之间分离。由于连接体上的连接滑槽中段间距大于两侧的间距,可使连接体与连接体之间产生自锁,防止连接体与连接体之间在承受高压时松动滑脱而导致液体泄漏。由于连接体外壁轴向设有均匀分布的筋,可增加连接体的强度,还便于旋转连接体的专用工具的卡装,同时通过两连接体的筋是否对齐还可判断两连接体是否处于锁紧的状态。由于采用管卡固定软管,使软管与软管接头之间连接的密封可靠性大大提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装、拆操作方便,工作可靠,耐压≥2.4Mpa的特点,主要用于油类(汽油、煤油、柴油、机油等)的输送。也可用于水及其它非腐蚀性液体的输送。在油库、加油站、油灌车、舰艇、油船、野战油库外部管件等场合中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软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副软管接头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密封圈的断面剖视图;图5是图2中管卡的断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5所示。接头体10为管状,其外壁上设有管卡槽11和挡圈槽9,连接体13套装在接头体10的外侧,通过轴用钢丝挡圈15固定,可相对接头体10转动。三个爪子20对称分布,侧向伸出。连接体13的端面处设有连接滑槽12,滑槽12的边缘设有缺口,便于爪子20进入。滑槽12与爪子20相配合。连接滑槽12的中段间距大于两侧的间距。筋14均匀分布在连接体13内侧外壁上。管卡17由三瓣管卡和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8及螺母19构成。管卡17的内壁上设有三个管卡筋16,与接头体10的管卡槽11相对应。管卡筋16的端面为圆锥面24,这样,可使其与接头体10之间形成点接触,可将软管21牢固固定在接头体10上,且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接头体10外端面上设有凹槽8,凹槽8侧面为弧形,凹槽8内侧设有环槽。密封圈7内侧面为与凹槽8相对应的弧面22,且其卡环23镶入凹槽8内侧的环槽,包覆其内圈沿面,这样可保证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用方法1、将接头体10的一端装入软管21的内孔中,然后用三瓣管卡17通过M12×45的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8及螺母19把软管21与接头体10连接在一起,并用内六角扳手和扭力扳手拧紧螺钉18与螺母19。2、两个软管接头连接时,用双手将两个连接体13对齐,使爪子20伸入连接滑槽12的缺口内并旋转,然后用一付接头扳手卡住连接体13的筋14部位并旋转,使爪子20滑过滑槽12中最高点的部位,并处于旋紧和自锁状态,可防止连接体13之间在承受高压时松动滑脱而导致液体泄漏。权利要求1.一种软管接头,其特征是包括一个与软管配合的接头体(10),该接头体(10)的侧端设有密封圈(7),壁外套装有连接体(13)和管卡(17);连接体(13)的外侧端部设有伸出的爪子(20)和与爪子(20)形状配合的连接滑槽(12),内侧外壁上设有筋(14);连接滑槽(12)的中段间距大于其两侧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接头体(10)端部设有内圈侧面为弧形的凹槽(8),该凹槽(8)内侧设有环槽;密封圈(7)的形状与该凹槽(8)及其环槽相配合,且包覆其内圈沿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的管卡(17)由螺钉(18)螺母(19)连接而成,其内壁上设有端面为圆锥面(24)的管卡筋(16)。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软管接头,属于输液管接头
主要是解决现有软管接头承受压力低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一个与软管配合的接头体,该接头体的侧端设有密封圈,壁外套装有连接体和管卡;连接体的外侧端部设有伸出的爪子和与爪子形状配合的连接滑槽,内侧外壁上设有筋;连接滑槽的中段间距大于其两侧的间距。具有装、拆操作方便,工作可靠,耐压≥2.4MPa的特点,主要用于油类(汽油、煤油、柴油、机油等)的输送。文档编号F16L35/00GK2644841SQ0325459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吴敏, 陈国献, 黄忠耀, 邵京城, 张樵东, 张瑜 申请人:湖北三六一一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陈国献黄忠耀邵京城张樵东张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六一一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